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腦癱詩人:苦難不能束縛靈魂,離婚也要追求愛情的純粹,妳知道是誰嗎?

腦癱詩人:苦難不能束縛靈魂,離婚也要追求愛情的純粹,妳知道是誰嗎?

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淚灌溉的。——巴爾紮克

天生的疾病限制了她人生的光明,上帝沒有為她打開壹扇窗,於是她奮力掙紮,為自己鑿出了壹片生機。

生活的苦難凝聚成文字的靈魂,壹位奇跡的女子寫出了人生的詩歌。

人生的深夜

許多個夜深人靜的夜裏,都會有無數新生命降臨在這個世上。或許生來就有著光明的前途,又或許生來就會陷入無盡的黑暗。

湖北省鐘祥市的余秀華就是壹位生來前途坎坷的孩子。

1976年, 余秀華因出生時倒產、缺氧造成了腦癱,從此行動不便,說話口齒不清。

新生的嬰兒身上本應該有青春和無限的活力,可是余秀華出生便幾乎可以預見她的未來,和大半部分身體有殘缺的人們壹樣,或許她的後半生都會在救濟和補助中度過。

"腦癱"並不意味著智力殘缺,余秀華只是行動不便,口齒不清,但是她的大腦依然積極的運作著,幫助她看清生活的磨難和現實的鋒芒。

余秀華出生在黑暗中,她的人生總是沈浸在深夜的幽深中。

1995年,這位腦部有疾病的女子結婚了。雖然結婚對正常人來說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過程,可是對於余秀華,這是壹種煎熬。

即使人生晦暗苦澀,余秀華的內心仍然向往至純至愛的愛情。"非自由戀愛"方式的結婚只不過是父母自以為是的絕妙安排。

苦難不能束縛靈魂,生活的不公,身體的殘缺,婚姻的畸形壓榨著這位"腦癱"女子。

也許是心中疾苦難以發泄,也許是她的不甘和奮力向前,無意中為人生密不透風的牢籠打開了缺口。1998年,受盡不公對待的余秀華拿起筆,用自己生活的經歷凝聚成壹篇篇詩。

"沒有誰在雨裏,沒有誰不在雨裏。"余秀華深深知道人生的真諦和苦楚。因為婚姻而徹底激發的寫作潛能,居然為余秀華重新打開了壹扇光明萬丈的門。

1988年,余秀華的第壹首詩《印痕》發表。前半生的黑暗似乎淡去了許多,深幽的孤寂人生也不再那麽冰冷,重新有了生命力。

心中有道月光

文字驅散了深夜的幽冷,賦予了余秀華全新的生命力。詩歌把余秀華的生活分享給讀者,把余秀華的人生軌跡改變。

"放慢了腳步,就會拉長這壹段旅途。"曾經在人生中跌跌撞撞的余秀華想要加速人生的進程,結束這暗無天日的生活,卻在突然之間找了人生的意義。她開始寫詩,成為壹名優秀的女詩人。

封閉的村莊,殘缺的身體,對愛情的向往是余秀華筆下最常見的主題。生活對她有多殘酷,余秀華的詩就會犀利精準的揭示。

她寫別人沒有的詩,也寫別人不敢寫的詩。"放蕩不羈的詩歌""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在余秀華的筆下仿若新生。

2012年7月,余秀華隨同鄉壹起去溫州打工,在異鄉,她第壹次感覺自己有了故鄉,並寫了壹首詩《在異鄉失眠》。

此刻的讀者才認識到這位真正的女詩人,有來自山野鄉村的豪邁,也有對人生疾苦的深刻認識。余秀華像壹位"放蕩的武士",揮灑出角度新穎,又敢想敢做的真實性格。

"我心中湧起悲傷的時候,大口吃飯,這種炫耀,唯有風知道。"

2014年,余秀華的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以超高的銷售量在市面上出現,這位放蕩的女詩人,憑借這本人生的白月光,被更多的人所認識。

苦難凝聚的文字引發了許多人的***鳴,在人生的黑暗中尋找到自我價值的意義更是難得可貴。

余秀華的通透和樂觀豁達,奠定了她不凡的詩人地位。

2014年12月15日,余秀華參加由詩刊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同主辦的余秀華等5位"最底層的人"的詩歌朗誦會。

她是難得壹見的殘疾詩人,"腦癱"詩人的頭銜讓她的詩歌顯得更加與眾不同。

與此同時,網絡的輿論接踵而來。"放蕩的腦癱詩人"余秀華在文學領域掀起了巨大的風浪。

余秀華的詩歌,立意新穎,更多是因為生活而產生的感嘆。有人說她的詩歌"苦水過多,靈氣不足。"

面對質疑和批判,余秀華堅持拿起自己的筆,書寫自己的人生和向往。

就像她在《月光落在左手上》說這些苦難"只有風知道"。這些紛紛擾擾的凡事紛爭,對於豁達的余秀華來講也已經隨風飄逝。

黑夜有了壹抹月光,就不會太冷,迎接新的明天就壹定會有希望。

人生終會走向明天

2016年5月15日,余秀華的第三本詩集《我們愛過又忘記》首發。民謠歌手、蔣山趕來助陣。這本記錄了她婚姻巨變、母親患癌的內心動蕩。

2017年1月18日,余秀華憑借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走紅,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唯壹壹個詩集超過10萬冊銷量的現象級"網紅女詩人",還獲得了"金蜘蛛獎"年度網紅詩人提名。

壹位腦癱的女詩人,搖搖晃晃來到這人間。幸運和愛情是她缺失的壹部分,向往和不甘是她面對苦難的選擇。還好熬過了黑夜,即將迎來破曉的黎明。

"我這輩子做不到的事情,我要寫在墓誌銘上——讓我離開,給我自由。"

即使余秀華名利雙收,她也依然堅持自己的生活,而不幸的婚姻是她半生執著的枷鎖。

2015年,余秀華提出和丈夫離婚。父母和她的丈夫都極力反對這樣的事情。

因為此時的余秀華已經是壹位比較熱門的公眾人物。離婚在傳統農村人的觀念裏,不合適,丟面子。

如果此時離婚,或許對余秀華的聲譽也有比較大的影響。余秀華不在乎名利,她在乎的是愛情的自由和純粹。

即使她其貌不揚,還身患腦癱這樣的遺傳性疾病, 她依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角逐著愛情這樣的奢侈品。

要麽追求自由,要麽撒手離開。長期的苦難和壓抑讓余秀華明白內心的追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選擇。

她不畏懼網絡的謠言,堅持結束這段不幸的婚姻。甚至用樸實粗暴的語言,來反擊那些對她評頭論足的網友。

"潑婦壹般的詩人"依然在文字中書寫自己的人生。

四十四年的時光轉眼過去,余秀華靠文字改變了人生,找到了自己內心的追求。

她還寫出了許多篇不被人所接受的性別詩集——《穿越大半個中國來睡妳》是她的代表作之壹。

更多的人用輕慢和鄙視的目光來審視余秀華的各種作品。無論是大篇幅描寫自己苦難的詩歌,還是驚世駭俗的性別詩集。

雖然每篇都精簡短小,卻蘊含了無限的生機和向往。而這樣大肆描寫性別詩學的詩歌,被許多人貼上了"不雅"和"放蕩"的標簽。

於詩人而言,疼痛、殘缺、搖晃的內在身體經驗,既是詩人創作的心靈之源,也是余秀華對愛情的壹片赤誠。

輕視這樣詩篇的背後,其實是許多人內心對自己的枷鎖。輿論種種,也無法撼動余秀華的內心和社會地位。

2020年,已經44歲的余秀華,或許靠的不是她僅有高中文憑的才華,而是她歷經苦難後,也沒有蜷縮她傷痕累累的心,反而更加坦然,更加理直氣壯的面對。

余秀華不會在心靈上委屈自己,所以無所顧忌的追求自由和純粹。通透和豁達已經鐫刻在余秀華的靈魂之中,化成壹篇篇珍貴的詩集文字,凝聚不凡的人生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