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您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重唱梅邊新度曲”的詳細介紹:
壹、《金縷歌/賀新郎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的全文點此查看《金縷歌/賀新郎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的詳細內容
喬木生雲氣。訪中興、英雄陳跡,
暗追前事。戰艦東風_借便,
夢斷神州故裏。旋小築、吳宮閑地。
華表月明歸夜鶴,嘆當時、花竹今如此。
枝上露,濺清淚。
遨頭小簇行春隊。步蒼苔、尋幽別塢,
問梅開未。重唱梅邊新度曲,
催發寒梢凍蕊。此心與、東君同意。
後不如今今非昔,兩無言、相對滄浪水。
懷此恨,寄殘醉。
二、賞析
《金縷歌》是夢窗詞中具有愛國思想的詞作之壹。詞中通過滄浪著梅歌頌抗金名將韓世忠的"英雄陳跡",對"後不如今今非昔"的現實表示嚴重不滿。
據夏承燾《吳夢窗系年》,這首詞約寫於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正月,作者四十歲。當時,"吳潛由慶元府改知平江(今蘇州)",二人過從甚密。作者借著梅之機,即景生情,毫不隱晦地抒發了積郁於胸的悲慨。
以"喬木生雲氣"這壹開闊巨大的形象開篇,含有"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的意味。"喬木"者,大樹也。是詞人入園以前之所見,又暗喻韓世忠。《後漢書·馮異傳》:"請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不僅如此,這壹句詞,還可以使人聯想到《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暗示韓世忠從齷齪的官場中受到排斥打擊,被迫遷居滄浪事。這壹句興'中有比,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訪中興、英雄陳跡,暗追前事。"
這兩句是直陳,交待這次看海的目的以及對英雄的無限景仰。繼之則拈出韓世忠壹生最為動人的事跡加以抒寫:"戰艦東風慳借便,夢斷神州故裏。"這兩句寫的是黃天蕩之捷,抒發了詞人的感慨。韓世忠在黃天蕩以八千人的兵力,抗擊著金兀術的十萬大軍,堅持了四十八日。黃天蕩之役,雖然使兀術"不敢再言渡江",但韓世忠也因遭受火攻而退回鎮江。史載:兀術刑白馬以祭天,及天霽風止,兀術以小舟出江,世忠絕流擊之。海舟無風不能動,兀術令善射者乘輕舟,以火箭射之,煙焰蔽天,師遂大潰,焚溺死後不可勝數。世忠僅以身免,奔還鎮江。"作者對此深以為憾,故詞中表示,如果東風勁吹,毫不吝惜地給韓世忠以壹臂之助,那麽失去的神州故裏就很可能得以恢復。"旋小築、吳宮閑地。"緊承上句,寫韓世忠被剝奪兵權之後,過的是"不再言兵"的退隱閑居生活,點明了"滄浪看梅"這壹主題。"華表月明歸夜鶴"至上片結尾,用丁令威學仙的故事,引出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慨嘆,並以"枝上露,濺清?quot;這壹眼前景物來加以渲染和烘托。下片換頭緊扣詞題,承接上片,對看梅的過程略加梳理,點出吳潛當時的身份。"步蒼苔"三句點出"梅"字,深化意境,至"重唱梅邊新度曲,催發寒梢凍蕊",把詞的意境進壹步提到愛國統壹與關心時事這壹思想高度。"寒梢凍蕊"是南宋王朝怯懦無能,不圖進取,茍且偷安這壹政治形勢的寫照;"催發",含改變現狀、力圖有所作為的積極意義在內。"重唱梅邊新度曲",實際是呼喚春天的到來,呼喚國家的振作。在這主要之點上,作者與吳潛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二者的知己之情已和盤托出了。然而,現實是無情的,即使他們"此心與東君同意",而當前的現實卻是"後不如今今非昔"。不僅世無韓世忠,而且連黃天蕩那樣的戰役也不可能出現了。面對現實,無可奈何,作者與吳潛只能"兩無言相對滄浪水,懷此恨,寄殘醉"了。陳洵在《海綃說詞》中說:"'心與東君同意'能將履齋忠款道出。是時邊事日亟,將無韓、嶽,國脈微弱,又非昔時,履齋意主和守而屢書不省,卒至敗亡,則所謂'後不如今'言外寄慨。"可見,詞中的悲憤心情實是有感而發的。
讀《金縷曲》,很容易使人聯想到辛派詞人的作品,因為這首詞充分表現出作者的愛國熱忱與對時事的慨嘆,而且寫得"慷慨縱橫"、"悲壯激?,具有豪邁奔放之氣。
吳文英之所以能寫出這種豪邁奔放的詞篇,除作者本人具有闊大的胸襟與關心國家時事的思想感情以外,同時還與詞的藝術表現有關。比較看來,納入這首詞裏的主要是巨大的場景。高大的英雄人物與重大的歷史事件,抒發的又是由國家興亡而引起的大悲大慨。因此,詞中自然流露出壹種沈郁頓挫、蒼涼悲壯的豪氣。陳洵說:"清真、稼軒、夢窗三家,實為壹家。"就這壹點來,是頗有道理的。但是,吳夢窗畢竟不是辛棄疾。即使他的某些詞近似辛派,但從根本上講,二者又有明顯差別。以本篇為例,其主要差別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在描寫巨大場景、重大歷史事件時,又往往與某些清幽的意境、較小的生活細節相結合,直陳中帶有顯著的象征性。"喬木",象征巨大的英雄形象;"寒枝凍蕊",象征南宋王朝的日趨沒落;"枝上露,濺清淚",象征人民群眾的悲慟;"重唱梅邊新度曲",象征個人的愛國熱情,等等。二是主觀抒情詞句與客觀形象的描繪緊密結合,二者互為補充,並且常常以實為虛,化虛為實。詞的本意是憑吊韓世忠黃天蕩未獲最後全勝,以致失地未得恢復。但作者卻把這整個戰役及其後果概括為"戰艦東風慳借便,夢斷神州故裏"兩句,其內涵是頗為豐富的。又如,作者設想韓世忠如能重返故居,他也壹定要為國事日非,今不如昔而悲嘆的。但卻以"華表月明歸夜鶴"等少許詞句來表現,令人玩味不盡。下片又以"後不如今今非昔"與之相給合。所以,這首近似辛棄疾的豪邁之作,在藝術上也仍然保留著夢窗詞本身的藝術特點。所以陳洵又說:"清真、稼軒、夢窗,各有神彩,莫不有壹己之性情境地。"
由上可見,夢窗詞是多樣化的,他的詞也並非完全"隱晦",至於譏評他的詞"思想內容往往無足取",顯然是難以成立的了。
三、譯文
喬木生雲氣。訪中興、英雄陳跡,暗追前事。戰艦東風_借便,夢斷神州故裏。旋小築、吳宮閑地。華表月明歸夜鶴,嘆當時、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濺清淚。
高大的樹木上翻滾吞吐著雲氣,我們為了瞻仰大宋中興英雄韓世中的業績,追思前朝的舊事,而***同來到這裏。當年的東風是多麽的吝惜,甚至不肯讓將軍的戰艦借壹點兒力,給戰船乘風破敵的便利。致使抗金,恢復神州河山大業功虧壹簀,致使將軍收復中原的大誌,如同夢境般虛幻迷離。韓將軍只好含恨返回故裏,在吳宮舊址築起壹座休閑的小築。如果他能化成仙鶴落在這個華表上,壹定會深深嘆息從前繁茂的花竹,如今卻如此蕭條冷寂。枝頭花梢上灑落清露點點,仿佛是淌下無數清冷的淚滴。
遨頭小簇行春隊。步蒼苔、尋幽別塢,問梅開未。重唱梅邊新度曲,催發寒梢凍蕊。此心與、東君同意。後不如今今非昔,兩無言、相對滄浪水。懷此恨,寄殘醉。
吳太守領著遊春的隊伍沿著長滿清苔的小徑石梯,去尋找將軍舊日的別墅遺跡,看壹看那裏的梅花開了沒有?在梅花邊我們重唱新度的詞曲,要用歌聲把沈睡的梅蕊喚直起,再把美麗的春光帶回大地。我此時的心情,與春風和使君相同無異。如今的情景不如往昔,以後的歲月恐怕連今天也比不上了。對著滄浪亭下的流水,我們倆默默無語,只能滿懷悲恨和憂悒,把酒杯頻頻舉起。
四、吳文英其他詩詞
《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瑞鶴仙》、《祝英臺近·除夜立春》、《風入松》、《水龍吟》。五、註解
喬木:指梅樹。指韓世忠。
_:吝惜的意思。
神州故裏:指北宋淪陷領土。
旋:返回,歸來。
小築:指規模小而比較雅致的住宅,多築於幽靜之處。
吳宮:指春秋吳王的宮殿。
華表:古代設在橋梁、宮殿、城垣或陵墓等前兼作裝飾用的巨大柱子。
遨頭:俗稱太守為遨頭。
東君:春神為東君,此指履齋。
相同朝代的詩歌
《曹將軍》、《下瞿塘》、《滕王閣》、《兒餒嗔郎罷妻寒怨槁砧唐眉山詩也戲為箋之》、《題艾溪》、《廢貢院為米廩過之值盤_》、《送客至靈谷》、《嘆_詞》、《題陳朝玉愛竹軒》、《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圖》。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金縷歌/賀新郎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