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秋戰國的詩句 1. 關於春秋戰國的古詩大全
《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周室衰微不***匡,幹戈終日互爭強。
諸侯若解尊天子,列國何因次第亡。《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好龍天為降真龍,及見真龍瘁厥躬。
接下不勤徒好士,葉公何異魯哀公。《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不得商於又失齊,楚懷方寸壹何迷。
明知秦是虎狼國,更忍車輪獨向西。《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定獲英奇不在多,然須設網遍山河。
禽雖壹目羅中得,豈可空張壹目羅。《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門下三千各自矜,頻彈劍客獨無能。
田文不厭無能客,三窟全身果有憑。《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幾尺如霜利不群,恩仇未報反亡身。
誠哉利器全由用,可惜吹毛不得人。《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下澤逢蛇蓋是常,還如山上見豺狼。
國中有怪非蛇獸,不用賢能是不祥。《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攻城來下惜先分,壹旦家邦屬四鄰。
徒逞威強稱智伯,不知權變是愚人。《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壹言能使定安危,安己危人是所宜。
仁義不思垂教化,背恩亡德豈儒為。《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社鼠穿墻巧庇身,何由攻灌若為熏。
能知窟穴依形勢,不聽讒邪是聖君。《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諤諤能昌唯唯亡,亦由匡正得賢良。
壹從忠讜無周舍,吾過何人為短長。《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戲問將何對所耽,滑稽無骨是常譚。
昔時王者皆通四,近見君王只好三。《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曲突徙薪不謂賢,焦頭爛額饗盤筵。
時人多是輕先見,不獨田家國亦然。《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趙解重圍魏再昌,信陵賢德日馨芳。
昏蒙愚主聽讒說,公子雲亡國亦亡。《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走敵存亡義有余,全由雄勇與英謨。
但如公子能交結,朱亥侯嬴何代無。《觀春秋吟》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堂堂王室寄空名,天下無時不戰爭。
滅國伐人雖恐後,尋盟報役未嘗寧。晉齊命令炎如火,文武資基冷似冰。
唯有感麟心壹片,萬年千載若丹青。《次韻答席蕃秀才論春秋》年代: 宋 作者: 項安世 北冀之土南交州,瓜戎直西東泗浮。
中間代霸若桃梗,列國聚散同夫不。史編斷爛雜蟲鼠,野記紛綸充馬牛。
驚雷破聵目開瞽,上起蔑歃終麟遊。玄船書字亦刀削,如木遇扁金逢歐。
不同辭子付泡幻,肯信蒙臾判浮休。妍皮醜骨區萬態,大川小港條千洲。
年深未免成伯帛,聲亂已復還邾鄒。崛興啖趙倚天斧,嗣有陳胡橫海舟。
群言壹劃露初意,後學平濟無千尤。當時豈為題目計,此日寢成場屋流。
橫穿異義作同體,立取貴綬驅雄騶。席君吾情好兄弟,蜀都此學多聲猷。
得來三歡出詩本,昉此壹笑同茶甌。願披壹十九萬字,與子斟酌更獻詶。
《詠史上·戰國》年代: 宋 作者: 陳普 千秋萬古定於壹,豈有乾坤屬虎狼。六印蘇秦壽如石,山東終作壹阿房。
《戰國吟》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七國之時尚戰爭,威強智詐壹齊行。廉頗白起善用兵,蘇秦張儀善縱橫。
朝為布衣暮衣卿,昨日鼎食今鼎烹。範雎謝相何心情,蔡澤入秦何依憑。
始皇奮袂天下寧,二世乞為氓不能。三千賓客憤未平,百二山河漢已興。
所存舊物惟空名,殘陽衰草山川形。都似壹場春夢過,自余惡足語威獰。
《春秋戰國門百裏奚》年代: 唐 作者: 周曇 船驥由來是股肱,在虞虞滅在秦興。裁量何異刀將尺,只系用之能不能。
2. 描寫“春秋戰國時期”的詩詞有哪些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湛奧》)2.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蔔居》)10.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1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對楚王問》)。
3. 關於春秋戰國的古詩大全
《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周室衰微不***匡,幹戈終日互爭強。
諸侯若解尊天子,列國何因次第亡。《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好龍天為降真龍,及見真龍瘁厥躬。
接下不勤徒好士,葉公何異魯哀公。《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不得商於又失齊,楚懷方寸壹何迷。
明知秦是虎狼國,更忍車輪獨向西。《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定獲英奇不在多,然須設網遍山河。
禽雖壹目羅中得,豈可空張壹目羅。《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門下三千各自矜,頻彈劍客獨無能。
田文不厭無能客,三窟全身果有憑。《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幾尺如霜利不群,恩仇未報反亡身。
誠哉利器全由用,可惜吹毛不得人。《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下澤逢蛇蓋是常,還如山上見豺狼。
國中有怪非蛇獸,不用賢能是不祥。《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攻城來下惜先分,壹旦家邦屬四鄰。
徒逞威強稱智伯,不知權變是愚人。《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壹言能使定安危,安己危人是所宜。
仁義不思垂教化,背恩亡德豈儒為。《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社鼠穿墻巧庇身,何由攻灌若為熏。
能知窟穴依形勢,不聽讒邪是聖君。《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諤諤能昌唯唯亡,亦由匡正得賢良。
壹從忠讜無周舍,吾過何人為短長。《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戲問將何對所耽,滑稽無骨是常譚。
昔時王者皆通四,近見君王只好三。《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曲突徙薪不謂賢,焦頭爛額饗盤筵。
時人多是輕先見,不獨田家國亦然。《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趙解重圍魏再昌,信陵賢德日馨芳。
昏蒙愚主聽讒說,公子雲亡國亦亡。《春秋戰國門再吟》年代: 唐 作者: 周曇走敵存亡義有余,全由雄勇與英謨。
但如公子能交結,朱亥侯嬴何代無。《觀春秋吟》年代: 宋 作者: 邵雍堂堂王室寄空名,天下無時不戰爭。
滅國伐人雖恐後,尋盟報役未嘗寧。晉齊命令炎如火,文武資基冷似冰。
唯有感麟心壹片,萬年千載若丹青。《次韻答席蕃秀才論春秋》年代: 宋 作者: 項安世北冀之土南交州,瓜戎直西東泗浮。
中間代霸若桃梗,列國聚散同夫不。史編斷爛雜蟲鼠,野記紛綸充馬牛。
驚雷破聵目開瞽,上起蔑歃終麟遊。玄船書字亦刀削,如木遇扁金逢歐。
不同辭子付泡幻,肯信蒙臾判浮休。妍皮醜骨區萬態,大川小港條千洲。
年深未免成伯帛,聲亂已復還邾鄒。崛興啖趙倚天斧,嗣有陳胡橫海舟。
群言壹劃露初意,後學平濟無千尤。當時豈為題目計,此日寢成場屋流。
橫穿異義作同體,立取貴綬驅雄騶。席君吾情好兄弟,蜀都此學多聲猷。
得來三歡出詩本,昉此壹笑同茶甌。願披壹十九萬字,與子斟酌更獻詶。
《詠史上·戰國》年代: 宋 作者: 陳普千秋萬古定於壹,豈有乾坤屬虎狼。六印蘇秦壽如石,山東終作壹阿房。
《戰國吟》年代: 宋 作者: 邵雍七國之時尚戰爭,威強智詐壹齊行。廉頗白起善用兵,蘇秦張儀善縱橫。
朝為布衣暮衣卿,昨日鼎食今鼎烹。範雎謝相何心情,蔡澤入秦何依憑。
始皇奮袂天下寧,二世乞為氓不能。三千賓客憤未平,百二山河漢已興。
所存舊物惟空名,殘陽衰草山川形。都似壹場春夢過,自余惡足語威獰。
《春秋戰國門百裏奚》年代: 唐 作者: 周曇船驥由來是股肱,在虞虞滅在秦興。裁量何異刀將尺,只系用之能不能。
4. 描寫春秋戰國的詩句有哪些
1. 《春秋戰國門·師曠》唐代:周曇
老能勸學照餘生,似夜隨燈到處明。
往行前言如不見,暗中無燭若為行。
2. 《春秋戰國門·屈原》唐代:周曇
滿朝皆醉不容醒,眾濁如何擬獨清。
江上流人真浪死,誰知浸潤誤深誠。
3. 《春秋戰國門·百裏奚》唐代:周曇
船驥由來是股肱,在虞虞滅在秦興。
裁量何異刀將尺,只系用之能不能。
4. 《春秋戰國門·夫差》唐代:周曇
信聽讒言疾不除,忠臣須殺竟何如。
會稽既雪夫差死,泉下胡顏見子胥。
5. 《春秋戰國門·樂羊》唐代:周曇
杯羹忍啜得非忠,巧佞胡為惑主聰。
盈篋謗書能寢默,中山不是樂羊功。
6. 《春秋戰國門·管仲》唐代:周曇
美酒濃馨客要沽,門深誰敢強提壺。
茍非賢主詢賢士,肯信沽人畏子獹.
7. 《春秋戰國門·再吟》唐代:周曇
曲突徙薪不謂賢,焦頭爛額饗盤筵。
時人多是輕先見,不獨田家國亦然。
8. 《春秋戰國門·齊桓公》唐代:周曇
三往何勞萬乘君,五來方見壹微臣。
微臣傲爵能輕主,霸主如何敢傲人。
9. 《春秋戰國門·鬻拳》唐代:周曇
鬻拳強諫懼威刑,退省懷慚不顧生。
雙刖忍行留痛恨,惟君適足見忠誠。
10. 《春秋戰國門·陳軫》唐代:周曇
丹青徒有逞喧嘩,有足由來不是蛇。
殺將破軍為柱國,君今官極更何加。
5. 描寫春秋戰國的詩詞
春秋戰國詩詞--人物卷 春秋戰國人物 唐*周曇 玄武評:周曇是第壹位采用敘議詩形式較系統評論春秋戰國重要歷史人物的唐代詩人。
莊公 齊甲強臨力有余,魯莊為戰念區區。 魚麗三鼓微曹劌,肉食安能暇遠謨。
黃歇 春申隨質若王圖,為主輕生大丈夫。 女子異心安足聽,功成何更用陰謨。
楊回 三逐鄉閭五去君,莫知何地可容身。 楊回不是逢英鑒,白首無成壹旅人。
孫武 理國無難似理兵,兵家法令貴遵行。 行刑不避君王寵,壹笑隨刀八陣成。
夫差 信聽讒言疾不除,忠臣須殺竟何如。 會稽既雪夫差死,泉下胡顏見子胥。
子貢 救魯亡吳事可傷,誰令利口說田常。 吳亡必定由端木,魯亦宜其運不長。
靈輒 失水枯鱗得再生,翳桑無地謝深情。 朱輪未染酬恩血,公子何由見赤誠。
子產 為政何門是化源,寬仁高下保安全。 如嫌水德人多狎,拯溺宜將猛濟寬。
叔向 重祿存家不敢言,小臣憂禍亦如然。 明開諫諍能無罪,只此宜為理國先。
再吟 走敵存亡義有余,全由雄勇與英謨。 但如公子能交結,朱亥侯嬴何代無。
馮讙 兔窟穿成主再興,輩流狐伏敢驕矜。 馮讙不是無能者,要試君心欲展能。
範蠡 西子能令轉嫁吳,會稽知爾啄姑蘇。 跡高塵外功成處,壹葉翩翩在五湖。
祭足 吳魯燕韓豈別宗,曾無外禦但相攻。 當時周鄭誰為相,交質將何服遠戎。
季劄 吹毛霜刃過千金,生許徐君死掛林。 寶劍徒稱無價寶,行心更貴不欺心。
戲問將何對所耽,滑稽無骨是常譚。 昔時王者皆通四,近見君王只好三。
周室衰微不***匡,幹戈終日互爭強。 諸侯若解尊天子,列國何因次第亡。
鬻拳 鬻拳強諫懼威刑,退省懷慚不顧生。 雙刖忍行留痛恨,惟君適足見忠誠。
社鼠穿墻巧庇身,何由攻灌若為熏。 能知窟穴依形勢,不聽讒邪是聖君。
下澤逢蛇蓋是常,還如山上見豺狼。 國中有怪非蛇獸,不用賢能是不祥。
樊姬 側影頻移未退朝,喜逢賢相日從高。 當時不有樊姬問,令尹何由進叔敖。
郭開 秦襲邯鄲歲月深,何人沾贈郭開金。 廉頗還國李牧在,安得趙王為爾擒。
孫臏 曾嫌勝己害賢人,鉆火明知速自焚。 斷足爾能行不足,逢君誰肯不酬君。
鮑叔 忠臣祝壽吐嘉詞,鮑叔臨軒酒壹卮。 安不忘危臣所願,願思危困必無危。
平公 鴻鵠輕騰萬裏高,何殊朝野得賢豪。 能知翼戴穹蒼力,不是蒙茸腹背毛。
隱公 今古難堤是小人,茍希榮寵任相親。 陳謀不信懷憂懼,反間須防卻害身。
荊軻 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騎駕群胡。 有心為報懷權略,可在於期與地圖。
晏嬰 正人徒以刃相危,貪利忘忠死不為。 麋鹿命懸當有處,驅車何必用奔馳。
師曠 老能勸學照余生,似夜隨燈到處明。 往行前言如不見,暗中無燭若為行。
襄子 君子常聞不迫危,城崩何用急重圍。 叛亡能退修文德,果見中牟以義歸。
樂羊 杯羹忍啜得非忠,巧佞胡為惑主聰。 盈篋謗書能寢默,中山不是樂羊功。
毛遂 不識囊中穎脫錐,功成方信有英奇。 平原門下三千客,得力何曾是素知。
章子 在家能子必能臣,齊將功成以孝聞。 改葬義無欺死父,臨戎安肯背生君。
馬斃廄人欲就刑,百年臨盡壹言生。 賴逢賢相能匡救,仍免吾君播惡聲。
曲突徙薪不謂賢,焦頭爛額饗盤筵。 時人多是輕先見,不獨田家國亦然。
幾尺如霜利不群,恩仇未報反亡身。 誠哉利器全由用,可惜吹毛不得人。
虞卿 割地求和國必危,安知堅守絕來思。 年年來伐年年割,割盡邯鄲何所之。
攻城來下惜先分,壹旦家邦屬四鄰。 徒逞威強稱智伯,不知權變是愚人。
壹言能使定安危,安己危人是所宜。 仁義不思垂教化,背恩亡德豈儒為。
好龍天為降真龍,及見真龍瘁厥躬。 接下不勤徒好士,葉公何異魯哀公。
趙解重圍魏再昌,信陵賢德日馨芳。 昏蒙愚主聽讒說,公子雲亡國亦亡。
臧孫 諸孟憎吾似犬獰,賢臧哭孟倍傷情。 季孫愛我如甘疾,疾足亡身藥故寧。
諤諤能昌唯唯亡,亦由匡正得賢良。 壹從忠讜無周舍,吾過何人為短長。
不得商於又失齊,楚懷方寸壹何迷。 明知秦是虎狼國,更忍車輪獨向西。
田文 下客常才不足珍,誰為狗盜脫強秦。 秦關若待雞鳴出,笑殺臨淄土偶人。
文公 滅虢吞虞未息兵,柔秦敗楚霸威成。 文公徒欲三強服,分晉元來是六卿。
顏回 陋巷簞瓢困有年,是時端木飫腥膻。 宣尼行教何形跡,不肯分甘救子淵。
門下三千各自矜,頻彈劍客獨無能。 田文不厭無能客,三窟全身果有憑。
哀公 賢為鄰用國憂危,廟算無非委艷奇。 兩葉翠娥春乍展,壹毛須去不難吹。
蘇厲 百步穿楊箭不移,養由堪教聽弘規。 身隆業著未知退,勿遣功名壹旦隳。
卞和 磷磷誰為惑溫溫,至寶凡姿甚易分。 自是時人多貴耳,目無明鑒使俱焚。
公叔 吳起南奔魏國荒,必聽公叔失賢良。 無謀縱欲離安邑,可免河溝徙大梁。
莊辛 莊辛正諫謂妖詞,兵及鄢陵始悔思。 見兔必能知顧犬,亡羊補棧未為遲。
華元 未知軍法忌偏頗,徒解於思腹漫皤。 昔日羊斟曾不預,今朝為政事如何。
屈原 滿朝皆醉不容醒,眾濁如何擬獨清。 江上流人真浪死,誰知浸潤誤深誠。
智伯 三國連兵敵就擒,晉陽城下碧波深。 風濤撼處看沈趙,舟楫不從翻自沈。
定獲英奇不在多,然須設網遍山河。 禽雖壹目羅中得,豈可空張壹目羅。
王後 連環要解解非難,忽碎瑤階壹旦間。 兩國相持兵不解,會應。
6. 春秋戰國有什麽名句
春秋戰國名句 1.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2.民不畏死,奈何之死俱之? (《老子·七十四章》) 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壹章》) 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壹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 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 (《論語》) 7.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論語·子罕》) 8.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論語·述而》) 9.知之者不如好之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 10.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 1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12.大言不慚,則無必為之誌。 (《論語·憲問》) 13.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論語·子罕》) 14.四海之內皆兄弟。 (《論語·顏淵》) 15.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 16.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裏仁》) 17.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莊子·胠篋》) 1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莊子·逍遙遊》) 19.當今之世,舍我其誰。
(《孟子·公孫醜下》) 20.拔壹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孟子·盡心上》) 21.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22.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謅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23.天行不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荀子·天論》) 24.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荀子·勸學》) 25.道雖邇,不行不至。
事雖小,不為不成。 (《荀子·修身》) 26.以骨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韓非子》) 27.以子之予,攻子之盾。 (《韓非子·難壹》) 28.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韓非子·說難》) 29.以湯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則止矣。 (《呂氏春秋·盡數》) 30.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足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 禮記·學記》) 31.來而不往,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32.君子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禮記·檀弓上》) 33.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大學》) 34.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諫逐客書》) 35.關關睢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周南·關睢》) 36.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詩經·小雅·伐木》) 37.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詩經·鄭風·風雨》) 3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鄭風·子衿》) 39.人之多,亦可畏也。 (《詩經·鄭風·將仲子》) 40.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邶風·相鼠》) 41.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王風·黍離》) 42.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詩經·魏風·伐檀》) 43.所謂伊人,在水壹方。 (《詩經·秦風·蒹葭》) 4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采薇》) 4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東轂》) 46.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詩經·小雅·巧言》) 47.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詩經·大雅·蕩》) 48.壹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經·王風·采葛》) 49.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系辭下》) 50.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周易·系辭上》) 5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 52.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衰郢》) 53.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屈原《涉江》) 54.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楚辭·蔔居》) 55.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楚辭·國殤》) 56.閉心自慎,終不過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楚辭·桔頌》) 57.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楚辭·國殤》) 58.悲哉秋之為氣也!簫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宋玉·九辯》) 59.時日曷表,予及當皆亡。
(《尚書·湯誓》) 60.多行不義必自毖。 (《左傳·隱公元年》) 61.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左傳·閔公元年》) 62.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襄公十壹年》) 63.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
(《左傳·襄公二十壹年》) 64.人心之不同,如其而焉。 (《左傳·襄公三十·三十壹年》) 65.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已力乎?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66.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國語·周語上》) 67.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 (《戰國策·秦策》) 68.士為知已者死,女為悅已者容。
(《戰國策·趙策》) 69.圖窮而匕首見。 (《戰國策·燕策》) 70.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
(《戰國策·燕策》) 71.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孫子兵法·九地》) 7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四十五章》)。
7. 急求春秋時期的詩詞(除詩經外)~~~
春秋時期詩歌還處於很原始的狀態,遺留下來的極少。要不是孔子對詩經進行編撰,整理,可能詩經裏的都看不到了。在詩經之外的話,只有上古歌謠了,如那首著名的《滄浪歌》,
全文:“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zhuó)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 解釋:水清的時候可以用來洗滌冠纓;水濁的時候就可以用來洗腳。 廣義:傳統上講世事清明時,可以出仕為民造福;世事混亂時,也不必過於清高自守,這是漁夫勸屈原的話,意思是當滄浪之水清的時候就洗我的冠發,滄浪之水濁的時候就洗我的腳,屈原寧死也不肯違背自己的原則,而漁夫勸屈原審時度勢,隨波逐流. 滄浪歌”正確解讀應該是“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語出《漢書新註》)”這也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另壹種說法。 屈原認為“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而滄浪歌卻說:“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這是“蓮出汙泥而不染”的另壹種說法,就是說白者自白是不會被玷汙的,(屈原)妳沒必要以死來表示自己的清白高潔,(既然妳無力改變“舉世皆濁”的世態)妳應該豁然地面對這種世態。 滄浪歌早在春秋時期已經傳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在楚地流傳久遠的《孺子歌》不是屈原首創,也不是“漁父”首創。屈原滄浪遇漁父 古時,漢江有壹支流流經沔陽,名曰滄浪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流放之時,遊經滄浪水,在張溝處遇漁父問渡,頗為傷感,漁父唱了壹首《滄浪歌》啟發屈原如何面對現實,傳為歷史佳話。 這首《滄浪歌》被《楚辭》收錄。
註意:《楚辭》不是春秋時期的,而是戰國時期。這首歌謠是上古時期的,《楚辭》裏面只是引用。
另外還有壹個《南風歌》,我就不粘貼了,給個鏈接,妳慢慢看吧,寫景是有,但是上古歌謠,而非春秋時期,/view/811120.htm?st=1&uid=wpass_1304603660032_693&bd_page_type=1&pu=&ssid=0&from=&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