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怎樣理解古詩詞?

怎樣理解古詩詞?

古詩鑒賞,其前提是要讀懂詩歌。對於命題者來說,如何引導考生先讀懂後鑒賞,命題的導向至關重要。對於考生來說,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領悟作品的內容和技巧,能否讀懂詩歌極其關鍵。因此,必須扭轉輕讀詩、重做題的傾向,我們應沈下心來,反復咀嚼,壹定要重視古詩本身給我們傳達的內容,從而來解讀古詩。

在考場上,究竟怎樣才算讀懂了壹首詩歌呢?壹是明白表層意思:能翻譯出大意,把握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內容;二是領會深層意思,即能看出寫了什麽意境(形象、氛圍),表達了什麽情感(情緒、心境),反映了什麽思想(態度、觀點)等。

壹、標題切入

標題是解讀詩歌內容和形式的關鍵。因為標題是詩歌的眼睛,是詩歌內容形式等豐富信息的載體,有的標題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內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線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調,有的揭示了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詩歌的題材、體裁。從標題切入,就是要把握住這些豐富信息。

邊練邊悟

二、細讀正文

詩的正文是閱讀的核心,也是讀懂詩歌的關鍵所在。這壹環節是以平時的積累和素養為基礎的,不過,在方法上還是有以下兩點很關鍵:

(壹)懂得古詩的基本特點和章法結構

1.基本特點:情景結合

古人雲:作詩無他端,只“情”“景”二字。我們讀詩、賞詩也壹樣,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於抓住了“牛鼻子”。在正常情況下,舊體詩、詞的基本章法是先寫景,後抒情。對於近體詩來說,絕句的壹、二兩句,律詩的壹、二兩聯,詞的上片是寫景部分;絕句的三、四兩句(尤其是末句),律詩的三、四兩聯(尤其是尾聯),詞的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詞,又特別強調上下片之間的過渡(過片)。當然,也有少數詩作是先抒情後寫景的。

情景結合不僅要註意其順序,更要註意情與景之間的關系:

①前後內容(即寫景與抒情)是對應壹致的,如樂景樂情、哀景哀情。

②前後內容(即寫景與抒情)是相關、相反、相襯的,形成虛實相襯的關系,如樂景襯哀情、明景襯暗情等。

2.章法結構(近體詩):起承轉合

近體詩的寫作思路壹般為:起承轉合。理解了這壹特點,可以讀懂詩的層次脈絡、大體內容,甚至可以幫助做壹些試題。

“起承轉合”是古人寫詩填詞所遵循的結構章法。“起”即開篇,“承”是對“起”句的承接、拓展,“轉”是詩意的跳宕轉折,“合”是收束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