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路易·阿拉貢的生平

路易·阿拉貢的生平

阿拉貢在學校裏成績優異,於1915年通過中學畢業會考。他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從七、八歲就開始寫小說,詩歌。他遵母命在大學裏學醫,結識了後來成為超現實主義領袖的安德烈·布勒東。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是醫科學生。十九歲應征入伍,在陸軍醫院當“醫助”。1919年,阿拉貢復員回家,壹邊繼續學醫,壹邊開始文學創作。在醫學方面,他達到了實習醫生的水平;在文學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成就。他與布勒東、蘇波壹起創辦《文學》雜誌,開始漫長的文學生涯。1921年到1928年是阿拉貢文學活動的的第壹階段。這個時期可稱為他的超現實主義時期。先後發表詩集《歡樂之火》(1920),《永動集》(1925)和小說《阿尼塞或全貌》(1921),《巴黎的土包子》(1926)。

1927年,阿拉貢加入法國***產黨,1928年11月,他在巴黎蒙巴那斯的壹家咖啡館,結識了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女友艾爾莎·特裏奧萊。幾個月後,阿拉貢和艾爾莎開始過夫婦的生活。三十年代前半期,他四次訪問蘇聯,回國後發表了詩集《烏拉爾萬歲》,同時發表了壹系列演說,倡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開始發表多卷小說《真實的世界》。1931年因發表《紅色陣線》壹詩而與超現實主義舊友決裂。1937年,法***創刊《今晚》報,他同進步作家勃洛克接受了領導該報編輯工作的任務。同時他還和托洛斯基壹派有接觸。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法國對德國宣戰,在全國範圍內下了總動員令,阿拉貢再度應征入伍。因發明了壹種鑰匙,可以從坦克外部掀開了頂蓋搶救傷員,獲得軍隊上司的通報表彰。又由於他不顧生命危險搶救火線上的傷員,從大的手術到小的包紮,從運送食品到裝禦彈藥,樣樣工作突出而獲得軍功勛章。大戰的後半期,在納粹武裝占領下的法國,阿拉貢轉入地下,參加“抵抗運動”。與此同時,他寫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詩歌,《艾爾莎的眼睛》(1942),《蠟像館》(1943),《法蘭西晨號》(1945)等。號召人民奮起抗擊法西斯強盜,他創作的較著名的《繼腸集》,在法國國內秘密流傳,鼓舞了“抵抗運動”,影響甚遠。他還寫了若幹篇短篇小說,編成小說集《法國人的屈辱與偉大》;另外用《現實世界》為總題材創作的壹系列長篇小說,許多作品都是在戰火紛飛的年月裏寫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阿拉貢接受地下黨給他的任務,根據在對敵鬥爭中犧牲的許多***產黨員的家信、絕命書、手記等,寫成壹部追述和歌頌烈士們可歌可泣事跡的書,以教育黨員和人民。作家很出色地完成了這壹任務,發表了散文集《***產黨人》(1946)。後來發表的第二部《***產黨人》(1953年),則是介紹莫裏斯·多列士等幾個黨內“大人物”的。與此同時,阿拉貢繼續寫以《現實世界》為題材的系列長篇小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停火後,阿拉貢的政治生活和文學活動又開了壹個新的階段,從1947年起,復刊後的 《今晚》報由他主編,直到1953年。1954年被選為法***中央委員。這壹時期的主要成就是多卷本長篇小說《***產黨員們》。全書分六冊,主要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到納粹德國軍隊即將占領巴黎時,法國社會的混亂,人民的苦難和法國***黨人的反法西斯鬥爭。以具體的歷史事件為背景,以***產黨人的革命品德和行為為主題,組成了壹幅反映法國歷史上壹個極其危險和動蕩時期的巨大浮雕,這是壹部具有深刻現實主義意義的史詩性小說。1957年,蘇聯政府為表彰阿拉貢在文學方面配合了當時蘇***的路線,頒發給他“列寧和平獎金”。六十年代,又相繼獲得布拉格大學和莫斯科大學給予的“榮譽博士”的稱號。赫魯曉夫在蘇***20大譴責斯大林之後,他在 1958年發表了標誌著他創作新方向的長篇小說《受難周》。作品主要寫壹個法國青年當了路易十八禦林軍的騎兵,在拿破侖卷土重來之際逃離巴黎的故事。晚年作品有《處死》(1965)、《戲劇小說》(197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