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詞
1.其,豈(豈)也。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麽",
例:①今陪臣來繼舊好,君辱貺之,其敢幹大禮,以自取戾?-----《春秋.左傳魯文公四年》。
②其孰能譏之乎?——《遊褒禪山記》
③且行千裏,其誰不知?
④其為死君乎?
⑥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壹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於“可”、“還是”。
例:①寡人欲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加重語氣的助詞)——《唐雎不辱使命》
②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其:可要。壹說表示期望。)——《與妻書》
③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其:還是)
④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誌!(其:可,壹定。這裏有命令的意味。) ——《伶官傳序》
3.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師說》
③則齊國其庶幾乎?
助詞:
①表示推測估計,翻譯為:恐怕
例: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②表示反問語氣,翻譯為:難道
例:其真無馬耶?——《馬說》
連詞
1.表示選擇關系,相當於"是。。還是。。".
例:① 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逍遙遊》
②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設關系,相當於“如果”。
例:①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②其若是,孰能禦之? ——《孟子見梁襄王》
2. 誰能告訴我點比較常用的古文詩句代詞和翻譯好嗎壹、人稱代詞 1、自稱——第壹人稱 吾·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我) 我·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我) 予·旁人不識予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我的) 余·問余別恨知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我的) 卬·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須我友。(詩經·邶風·匏有苦葉)(卬,讀如昂,第壹人稱代名詞。
這句話的意思是,船夫搖搖把船擺,旁人過河我等待。旁人過河我等待,等個人兒過河來。)
——以上為自稱代詞,⑴用在動詞前面作主語,相當於“我”。⑵用在名詞前面作定語,相當於“我的”。
⑶單獨用以表示復數,相當於“我們”。 吾輩·三湘登眺還吾輩,千古江山獨此樓。
(我們) 我輩·我輩本無流俗態,不教離恨上眉多。(我們) 吾儕·文王猶用眾,況吾儕乎?《左傳·成公二年》。
(我們這些人) 我等·像此種字簡意深之例,通文比比皆是,看我等動輒洋洋數萬言,才知其貴重也。此為我等後學當學之壹也。
——以上為自稱代詞後面加“儕”、“等”、“屬”、“曹”、“輩”等字,表示復數,相當於“我們”。 朕·“朕為始皇帝”。
(朕 我,我的。中國秦始皇時起專用作皇帝自稱。)
·皇太後詔曰:“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後漢書·和殤帝紀》(至尊若皇太後也可以自稱“朕”。)
·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沬。屈原《楚辭·招魂》。
(朕,古人自稱之詞,先秦時期壹般人也可自稱“朕”) 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資治通鑒》(孤,孤家,人君謙稱) 寡人·秦王謂唐且曰:“寡人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戰國策·魏四》(寡人,古代君王的謙稱,意思是寡德之人) ——以上為帝王自稱。
對己稱名·項王(項羽)曰:“不然,籍何以至此?”(籍,項籍自稱) ·勃,三尺微命,壹介書生。王勃《騰王閣序》(勃,王勃自稱) ——謙稱的另壹種特殊表示法,古人對尊長說話,直呼自己的名字,以示自謙,相當於“我”。
2、對稱——第二人稱 若·是非若所知也。(妳) 乃·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妳的) 汝·吾與汝畢力平險。(妳們) 女·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爾·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妳的) 而·呂後真而主矣。
(妳的) ——以上為對稱代詞,,⑴用在動詞前面作主語,或用在動詞後面作賓語,相當於“妳”。⑵用在名詞前面作定語,相當於“妳的”。
⑶單獨用以表示復數,相當於“妳們”。⑷⑺⑹⑸ 若屬·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妳們) 汝輩·天生汝輩,固需吾輩食也。(妳們) 汝曹·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
(妳們) 爾曹·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妳們) 爾等·使爾等片帆不返。
(妳們) ——以上為對稱代詞後面加“儕”、“等”、“屬”、“曹”、“輩”等字,表示復數,相當於“妳們”。 上·上使外將兵。
(皇上,指秦始皇) 君·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指項羽) 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指齊威王) 大王·大王來何操? 陛下·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
(您) 閣下·閣下以為如何? 足下·足下事皆成,有功。 將軍·將軍豈願見之乎?(指劉備,您) ——以上為對帝王將相的尊稱,其作用相當於對稱代詞,有時可譯為“您”,有時也可不譯。
君·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妳) 卿·卿欲何言? 公·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
子·子何恃而往? 夫子·夫子固拙於大用矣。 先生·先生豈有誌於濟物哉? 左右·左右不明,卒從吏訊。
執事·若亡鄭而有利於君,敢以煩執事。 ——以上為對壹般人的尊稱,其作用相當於對稱代詞,有時可譯為“您”,有時也可不譯。
對人稱字·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意。
·冀君實或見恕也。 ——以上為尊稱的另壹種特殊表示法,對人說話,諱其名而稱其字,以示尊敬,相當於“您”。
3、他稱——第三人稱 之·我見相如,必辱之。 其·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彼·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夫不惡女乎? ——以上為他稱代詞。
⑴指代人、事、物,相當於“他”、“她”、“它”。⑵用在動詞前面作主語,(“之”除外),或用在動詞後面作賓語,相當於“他”、“她”、“它”。
⑶用在名詞前面作定語(“之”除外)相當於“他的”、“她的”、“它的”。⑷表示復數時相當於“他們”、“她們”、“它們”。
4、復稱和旁稱 自·寧信度,無自信也。 己·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其·余亦悔其隨之。 身·於其身也,同則恥師焉。
——以上為復稱,反身自稱,相當於“自己”。 他·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己歌。
人·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以上為旁稱,指稱別的人,相當於“別人”。
3. 初中文言文之譯為代詞的句子 其的意思是其中的文言句子 是初中課本之:1、人稱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我”、“他們”、“她們”、“它”、“它們”。
①具答之。
②親戚畔之。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④又數刀斃之。
2、指示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這”、“這樣”“這件事”、“那”、“那樣”等。
①漁為甚異之。
②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
②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其:1.其壹犬坐於前《狼》
2.不能指其壹端《口技》
3 不能名其壹處也《口技》
4 既克,公問其故《曹劌論戰》
4. 文言文帶(其)壹、“其”作第三人稱代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在句中作主語或與其他詞語構成主謂短語作該短語中的小主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他(他們)”“它(它們)”.如:①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②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③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④古之人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①句,“其”作“乃華山之陽”的主語,相當於“它”,代指“華山洞”.②句,“其”與“為文”構成主謂短語,相當於“它”,代指“仆碑”.③句,兩個“其”分別作分句主語,前壹個相當於“它”,代指上文的“山洞”;第二個“其”相當於“他們”,代指上文的“遊人”.④句,“其”與“求思”構成主謂詞組,相當於“他們”,代指“古之人.二、“其”作第三人稱代詞,用在名詞或方位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他的(他們的)”“它的(他們的”).如:①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③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④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⑤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上述五句中的“其”,都可譯成第三人稱代詞“它的”.①句,“其下”指山的下面.②句,“其文”指“仆碑上的文字”.③句,“其左右”指“山洞的兩旁”.④句,“其深”指“山洞的深處”.⑤句,“其傳”指“古書的傳說(文字)”.三、“其”活用作第壹人稱代詞,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相當於“我(自己)”、“我們”或“我的(我們的)”.如:①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①句,“其”指代上文的“余與四人”,只能譯成“我們”.②句,“其”指的是“我(自己)”.四、“其”作指示代詞,可以指代個別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數,壹般都是遠指,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那、那個、那些、那裏”.如:①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②距其院東五裏,所謂華山洞者,③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④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①句,“其址”指那個地方,“其後”指從那以後.②句,“其院”指那個禪院.③句,“其好遊者”指那些愛好遊賞的人.④句,“其欲出者”指那個要求出來的人.五、“其”作副詞,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表示反詰的語氣,可譯為 “難道”.如:其孰能譏之乎?“其”表示反詰語氣,相當於“豈”,可譯為“難道”.六、“其”作助詞,用來湊足音節,舒緩語氣.如: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其”是助詞,無實在意義,可不翻譯;“既其出”可譯為“出洞以後”.“其”字除了上述本文的用法外,另外還有壹些用法,下面補充說明:(壹)“其”活用作第二人稱代詞,相當於“妳”、“妳的”.如: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觸龍說趙太後》) 該句譯為:我認為太後替長安君考慮的短近了,所以認為妳的疼愛(長安君)不如(疼愛)燕後.“其”作第二人稱代詞來解.(二)“其”表示特指若幹中的壹個,有“其中”的意思.如:少時,壹狼逕去,其壹犬坐於前.(《狼》) 該句譯為:過了壹會兒,壹只狼幹脆走開了,其中的另壹只狼像狗似地坐在(屠夫)面前.“其”作“其中”來解.(三)“其”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還可以表示疑問、測度、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還是”、“可要”等.如: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皆出於此乎? (《師說》) ③爾其無忘乃父之誌! (《伶官傳序》) ④吾其還也. (《崤之戰》) ①句,“其”用在“如……何”的前面,有加強疑問語氣的作用,可譯為“又”.②句,“其”表示測度的委婉語氣,可譯成“大概”、“或許”.③句,“其”表示告誡、期望的語氣,可譯為“可要”.④句,“其”表示商量的語氣,可譯為“還是”.(四)“其”作副詞,表時間,有“將”、“將要”的意思.如: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詩經·七月》) 該句譯為:趕緊修理好房子,將要開始播種各種谷物了.“其”解釋為“將要”.(五)“其”作連詞,表假設,做“假如”、“如果”來解;表選擇,做“是……還是”來解.如:①其極刑,曰:“順我,即先刺心;否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獄中雜記》) ②子以秦為將救韓乎,其不乎?(《戰國策·韓策》) ①句大意是:如果遇到執行淩遲這種刑罰,劊子手便對犯人說:“妳依我,給我若幹錢,我就先刺心,叫妳壹下子便死;不然的話,我把妳四肢剮盡,妳心壹下子死不了,叫妳受罪.“其”相當於“如果”.②句意思是:妳認為秦國是將要救韓國,還是不救呢?“其”相當於“是……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