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鳯的詩句

關於鳯的詩句

1. 有關鳳凰的詩句

李憑箜篌引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鸞鳳

李商隱

舊鏡鸞何處,衰桐鳳不棲。

金錢饒孔雀,錦段落山雞。

王子調清管,天人降紫泥。

豈無雲路分,相望不應迷。

伊夢昌(唐)

好是山家鳳,歌成非楚雞。

毫光灑風雨,紋彩動雲霓。

竹實不得飽,桐孫何足棲。

岐陽今好去,律呂正淒淒。

鳳凰臺

杜甫

亭亭鳳凰臺,北對西康州。西伯今寂寞,鳳聲亦悠悠。山峻路絕蹤,石林氣高浮。安得萬丈梯,為君上上頭。恐有無母雛,饑寒日啾啾。我能剖心出,飲啄慰孤愁。心以當竹實,炯然無外求。血以當醴泉,豈徒比清流。所貴王者瑞,敢辭微命休。坐看彩翮長,舉意八極周。自天銜瑞圖,飛下十二樓。圖以奉至尊,鳳以垂鴻猷。再光中興業,壹洗蒼生憂。深衷正為此,群盜何淹留。

鳳歸雲

滕潛(唐)

金井欄邊見羽儀,梧桐樹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憐文彩,畫與佳人刺繡衣。

飲啄蓬山最上頭,和煙飛下禁城秋。

曾將弄玉歸雲去,金翿斜開十二樓。

李嶠(唐)

有鳥居丹穴,其名曰鳳凰。

九苞應靈瑞,五色成文章。

屢向秦樓側,頻過洛水陽。

鳴岐今日見,阿閣佇來翔。

李商隱

萬裏峰巒歸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雞。

新春定有將雛樂,阿閣華池兩處棲。

儀鳳

楊嗣復(唐)

八方該帝澤,威鳳忽來賓。向日朱光動,迎風翠羽新。低昂多異趣,飲啄迥無鄰。郊藪今翔集,河圖意等倫。聞韶知鼓舞,偶聖願逡巡。比屋初同俗,垂恩擊壤人。

登鳳凰臺

楊萬裏(宋)

千年百尺鳳凰臺,送盡潮回鳳不回。

白鷺北頭江草合,烏衣西面杏花開。

龍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來鼓角哀。

只有謫仙留句處,春風掌管拂蛛煤。

鳳求凰

司馬相如(西漢)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皇。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翺翔!

皇兮皇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2. 關於寫情的詩句

1.紅豆(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2.無題(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江城子(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1]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松岡。

4.釵頭風(陸遊)

紅酥手,黃藤酒,

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

壹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

淚痕紅邑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5.釵頭風(唐琬)

世情薄,人情惡,

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

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尋問,咽淚妝歡。

瞞!瞞!瞞!

6.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3. 有關"瑛"的詩句

楚簡逸詩《交交鳴鹥》考論 曹建國 (首發) 內容摘要:楚簡逸詩《交交鳴》之“”乃“鹥”的假借字,是鳳凰之類的鳥。

詩以“鹥”起興以喻君子,與楚人的鳳崇拜有關。《交交鳴(鹥)》是壹首楚人創作的詩歌,但受到了《詩經》,尤其是《雅》詩的影響。

關鍵詞:楚簡逸詩;鳳崇拜;楚詩;《雅》詩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曹建國(1969-),安徽霍邱人,武漢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與文論研究。 上博四有兩首逸詩:《交交鳴》、《多薪》,學者對《交交鳴》予以了較多的關註。

學者通常將“”釋讀為“烏”,但又不理解詩為何以“烏”起興,何以“烏”集於水渚。而我認為,簡文中的“”當為“鹥”的假借字,是屬於鳳凰之類的鳥。

詩以“鹥”起興,與楚人的鳳崇拜習俗有關,如此則《交交鳴(鹥)》乃楚人之詩。 壹 首先看逸詩,簡文殘缺頗甚: □□□□□□□梁。

愷俤君子,若玉若英。君子相好,以自為長。

愷豫是好,□□□□。□□□□,皆華皆英。

交交鳴,集於中渚。愷俤君子,若豹若虎。

君子□□,□□□□。愷豫是好,惟心是藇。

間關司,皆上皆下。 交交鳴,集於中澫。

愷□□□,□□□貝。君子相好,以自為衛。

愷豫是好,惟心是萬。間關司,皆少皆大。

根據上下文,可以對缺文進行增補: 交交鳴,集於中梁。愷俤君子,若玉若英。

君子相好,以自為長。愷豫是好,惟心是□。

間關司,皆華皆英。 交交鳴,集於中渚。

愷俤君子,若豹若虎。君子相好,以自為□。

愷豫是好,惟心是藇。間關司,皆上皆下。

交交鳴,集於中澫。愷俤君子,若□若貝。

君子相好,以自為衛。愷豫是好,惟心是萬。

間關司,皆少皆大。 上博四出版後,廖名春、季旭升等作了補釋,[1]並對其中的殘文作了補字。

第壹節“惟心是□”,廖名春補“向”,季旭升補“匡”,秦樺林補“養”。但我認為參考第二節“惟心是藇”,藇,美貌,為壹形容詞,則此處的殘文也應該補上壹形容詞,比如“良”。

第二節“以自為□”,我贊成季旭升說法,可以補上“禦”。壹者合韻,二者與上下文相同位置的字意義也較吻合。

第三節“若□若貝”,我同意秦樺林的意見,將“貝”釋為“錦文”,且將此句補為“若錦若貝”。 整首詩三節相對應位置的詩句意義相同或相類,這是我們首先應該註意的問題。

詩曰“愷俤君子,若玉若英”,其中的“英”當為“瑛”的借字,意為“玉的光采”,詩中的“玉”也是取其潔白之義。“若玉若瑛”是說君子之德如玉如瑛,晶瑩有光采。

詩曰“愷俤君子,若豹若虎”,此“虎豹”也取其有文飾之義,是說君子有文采。《論語·顏淵》:“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

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子貢之言,正可為簡文“若虎若豹”之註腳。詩曰“愷俤君子,若錦若貝”。

錦乃是用彩色經緯絲織出各種圖案花紋的絲織品,貝則是錦上的貝形花紋,《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毛傳:“貝錦,錦文也。”

可見,詩頌揚君子首先著眼於外在的文飾,稱贊其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的態度。 詩接著稱頌君子“君子相好,以自為長”、“以自為禦”、“以自為衛”。

長,做首領,為長官。《戰國策·楚策壹》:“狐曰:‘子無敢食我也。

天敵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禦,治理,統領。

《尚書·大禹謨》:“臨下以簡,禦眾以寬。”衛,衛護,防衛。

承接上文稱贊君子之彬彬有禮的風度,詩又贊美君子能力。“君子相好”的“相”解為“壹方對另壹方的態度”,“相好”是說君子對百姓友善,且能力超群,能“為之長”、“為之禦”、“為之衛”,是眾人的保護神。

“愷豫是好,惟心是良”、“惟心是藇”、“惟心是萬”。良,善。

藇,美。萬,馬承源先生讀為“勵”,勸勉義。

但“勸勉”為動詞,與“惟心是藇”的“藇”詞性不壹。所以我認為“萬”應讀為“亶”,忠厚、誠實之義。

《書·盤庚》:“誕告用亶其有眾。”孔穎達疏:“用誠心於其所有之眾人。”

《國語·周語下》:“於,緝熙!亶厥心肆其靖之。”韋昭註:“亶,厚也。

……言二君能光明其德,厚其心,以固和天下也。” “間關司,皆華皆英”、“皆上皆下”、“皆少皆大”,“間關司”即“間關謀治”,間關,諸家囿於《小雅·車轄》“間關車之轄兮”,而曲為之說。

實際上“間關”義同於“黽勉”,乃勉力、努力之義,《邶·谷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毛傳:“言黽勉者,思與君子同心也。”

“司”當從季旭升說,讀為“謀治”。所以“間關司”即“黽勉謀治”,而“皆華皆英”、“皆上皆下”、“皆少皆大”則是君子謀治的結果。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整首詩先贊美君子外在之美,接著贊美君子的超凡能力,善良的品性,勤勞政事,最後以和諧歡暢收尾。文脈十分清晰,且層層遞進,體現出較高的藝術技巧。

但與此同時,大家在讀這首詩時又都有壹個疑問:詩用來起興的句子“交交鳴,集於中梁(渚,澫)”讓人頗為不解。大多數學者都將詩中的“”釋為“烏”,也就是常見的“烏鴉”。

從字音方面考慮,讀“”為“烏”是沒有問題的,但詩用烏鴉起興卻讓人不。

4. 關於鯨魚的詩句

我是壹頭鯨魚

壹頭擱淺多年的鯨魚

我藍色的靈魂畢生都在渴望

渴望壹片永恒的汪洋

我知道我的期待

也許只是遙遠的幻想

但我幹涸的眼睛

永不忍丟棄

那壹縷召喚的芬芳

我憂傷地昂首

向著海洋的方向

誰能夠穿透時空

讀懂我千年的悲涼

我是壹頭鯨魚

壹頭擱淺的鯨魚

我堅信——

會有壹片海洋

愛上我淒美堅定的守望

5. 關於桃花酒的詩句

弘治乙醜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壹在平地壹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壹在平地壹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勢,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壹在平地壹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權貴趣,酒盞花枝癡人緣。

若將富貴比癡頑,壹在平地壹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6. 關於西風的詩句

1.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3.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4.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5.歸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

6.殘綠斷紅香片片,長是西風堪怨。

7.玉人團扇恩淺,壹意恨西風。

8.明朝萬壹西風動,爭向朱顏不耐秋。

9.盡遲留,憑仗西風,吹幹淚眼。

10.長恨相從未款,而今何事,又對西風離別。

11.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12.君且歸休,說與西風壹任秋。

13.醉魂應逐淩波夢,分付西風次夜涼。

14.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15.壹片西風作楚聲,臥聞落葉打窗鳴。

16.寒月悲笳,萬裏西風瀚海沙。

17.西風惡,夕陽吹角,壹陣槐花落。

18.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19.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沈思往事立殘陽。

20.西風不解征人語,壹夕蕭蕭滿大旗。

21.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22.秋雨,秋雨,壹半西風吹去。

23.誰能瘦馬關山道,又到西風撲鬢時。

24.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25.南浦淒淒別,西風裊裊秋。壹看腸壹斷,好去莫回頭。

26.愁霖腹疾俱難遣,萬裏西風夜正長。

27.壹點淒涼千古意,獨倚西風寥廓。

28.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29.記得去年今日,依前黃葉西風。

30.多少綠荷相倚恨,壹時回首背西風。

7. 關於秋韻的詩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老杜登高> 秋風秋雨愁煞人---秋瑾---還有: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子夜吳歌 李白 長安壹片月,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壹派空明互回蕩。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裏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壹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淒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壹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

眺:遠望。平楚:平野。

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臯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臯:水邊平地。木葉:樹葉。

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

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範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

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壹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壹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遊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

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壹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壹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禦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裏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裏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裏,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

合:長滿。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