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水調歌頭》是1076年蘇軾在密州時所作,當時蘇軾正和弟弟分離,在中秋節當天寫下此詞,表達自己的離思。該詞望月懷人,勾勒出皓月當空、親人千裏、孤高曠遠的孤獨境界,可謂遺世獨立。通過對月亮陰晴圓缺的追問,表現出天人合壹的哲學意味,達到了社會和自然的高度契合。胡寅評價道:“壹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而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
2,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壹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註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該詞氣象磅礴,格調雄渾,高唱入雲,境界宏大,前所未有,因此被稱為此詞須關西大漢手持銅琵琶、鐵綽板進行演唱,是對傳統詞的壹大突破,因而成為了豪放詞的定鼎之作。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大江東去赤壁詞,語意高妙,真古今絕唱。”
3,水龍吟·次韻章行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旁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壹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壹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1081年,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居黃州。蘇軾的同僚好友章楶在《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中寫描寫楊花之美,蘇軾也寫下了這首詞來唱和。蘇軾在壹封給章質夫的信中說:“《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壹首寄雲,亦告以不示人也。”但是這首唱和之詞卻遠超原詞,成為了不可多得的經典。
4,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鬃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075年,蘇軾在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在壹次打獵活動中,蘇軾寫在了這首氣勢雄豪,淋淳酣暢的詞。這首詞在境界上大大突破了北宋偎紅倚翠、淺斟低唱之風,對南宋辛派詞人有很大的影響。蘇軾在《與鮮於子駿書》中說這首詞“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19歲時和16歲的王弗結婚,二人恩愛情深。十年後,王弗去世了,這給蘇軾以很大的打擊。1075年,蘇軾任密州知州,年已四十。這壹年的正月二十日,蘇軾夢見王氏,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的悼亡詞。詞的上闋記實,下闋記夢,虛實結合,襯托出對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詞的悲傷基調。
6,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壹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1078年,蘇軾任徐州知州。壹天,蘇軾夜宿彭城燕子樓,夢到以前居住在這裏的唐代張尚書之愛妾盼盼。據傳燕子樓就是張尚書為關盼盼所建的。盼盼面貌姣好,談吐不俗。自從張氏死後,盼盼獨居在小樓上十余年不嫁。該詞上片夢遊園,描寫了燕子樓小園的清幽之景;下片感夢,抒寫憑吊燕子樓,登高遠眺,直抒感慨。該詞傳達了人生變化莫測的失望之感。
7,水調歌頭 快哉亭作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壹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壹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壹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
1083年,蘇軾已經貶官黃州,是年蘇軾將往張懷民暫新居西南築亭,以觀覽長江勝景。蘇軾欽佩張懷民的氣度,為其所建的亭起名為“快哉亭”,並贈其這首《水調歌頭》。全詞熔寫景、抒情和議論於壹爐,表現作者身處逆境,泰然處之,大氣凜然的精神世界,在藝術構思和結構上,具有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特點,充分體現了蘇詞雄奇奔放的風格。
8,滿庭芳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裏,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壹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鐘美酒,壹曲滿庭芳。
蘇軾在被貶黃州後,在政治上遭到了打擊,變得比較消極。這首《滿庭芳》就是蘇軾內心的壹些反映。詞上片由諷世到憤世,下片從自嘆到自適,展示了作者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後既憤世嫉俗又飄逸曠達的內心世界。
9,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
有情風、萬裏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誌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參寥也就是僧道潛,與蘇軾過從甚密,結為莫逆之交。1091年,蘇軾由杭州知州召為翰林學士承旨,在即將離開杭州時,蘇軾作此詞贈予參寥。此詞起勢不凡,以錢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分合,以“俯仰昔人非”寫人世轉瞬萬變。下闋寫詞人與參寥的友情。全篇大開大合,波瀾起伏、跌宕多姿,是其他詞人難以駕馭的。
10,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瀟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1082春,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已經第三年了。蘇軾和朋友春日出遊,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該詞通過途中遇雨這件小事,來抒發自己曠達超脫的人生境界。上片主要寫雨中,下片寫雨後,洋溢著豪邁、豁達、樂觀的生活信念。
11,蔔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定慧院在湖北黃岡縣東南,是蘇軾被貶黃州團練副使初居之地。此詞上闋寫鴻見人,下闋寫人見鴻,借月夜孤鴻來表達自己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詞的境界高妙,被評價為“似非吃煙火食人語”。
12,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壹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1074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第二年,他下令修葺城北舊臺,並取名為了超然臺,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1076年暮春,蘇軾在登上超然臺,眺望春色煙雨,寫下了此詞。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通過對景象的描寫,抒發了自己思鄉的情感,又表現豁達的人生態度。
13,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蘇軾在黃州期間,曾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臯亭。後來蘇軾在這裏開墾了壹片荒地,開始種植莊稼,命名為“東坡”。壹天蘇軾喝酒晚歸,但是家童都睡著了,遲遲不開門。於是蘇軾只能在門前聽浩浩長江東流。就在這時候,蘇軾想到了月夜泛舟,放浪於山水之間。這首詞寫的非常有情趣,反映了蘇軾豁達的精神。
14,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裏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寫於什麽時候還有很大的爭議,大概是被貶之後的作品。詞的上闋寫暮春的景象:花落殘紅、楊花漫天、芳草萋萋。過片寫得遇佳人卻無緣壹晤,自己多情卻遭到無情對待的悲哀。全詞寫得比較哀怨,是蘇軾中比較少有的。
15,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被貶黃州期間,蘇軾曾經到蘄水清泉寺。《東坡誌林》記載:“黃州東南三十裏為沙湖,亦日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疾愈,與之同遊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裏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雲。”蘇軾借助寺廟前向西流的水來抒發自己不服衰老的人生態度。
16,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蘇軾任徐州太守時,曾經在春天發生了嚴重旱災,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裏的石潭求雨。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這組詞就是當年初夏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這裏選的是第四首,主要描寫農村風光優美、民風淳樸、農事忙碌的景象,充滿於鄉間趣味,也反映了蘇軾對於百姓的關心。
17,鷓鴣天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壹日涼。
這首詞也是寫於黃州時期,主要表現作者對仕途的失望,對人生的悲涼。從詞中的句子來看,蘇軾表面上是豁達的,實際上卻比較消極了,有點自嘲的感覺。
18,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擔任杭州通判時期,曾經寫下了許多關於西湖美景的詩,以這首《飲湖上初晴後雨》為代表作。詩中是西湖是晴非晴,是雨非雨之時,可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而蘇軾也似乎是似醉非醉了。蘇軾最後用西施來比擬西湖,使西湖成為美的化身,對西湖進行美的升華。這首詩也成為了歌頌杭州西湖最出名的詩篇。
19,東欄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壹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此詩作於1077年,當時蘇軾已經四十壹歲,經歷了眾多的家庭變故,母親、妻子、父親相繼辭世。在政治上,蘇軾也遭到了很多的打擊,被迫離開朝廷。1076年,蘇軾離開密州到徐州,孔宗翰接替蘇軾。蘇軾不久就寫下這首詩送給孔宗翰。在這首詩中,蘇軾表達了人生苦短的消極情緒。
20,獄中寄子由(其壹)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
1079年蘇軾發表於對新法的不滿,最終臺諫累章彈劾他“作為詩文訕謗朝政及中外臣僚,無所畏憚”。蘇軾不久被捕解京,這就是“烏臺詩案”。蘇軾差壹點就死在獄中。在這期間,蘇軾寫下了兩首詩給弟弟,其中這是第壹首。全詩寫自己的悲慘遭遇,表達了對兄弟的棠棣之情,十分感人。
21,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蘇軾初到黃州之時,倍感悲觀,但是也勉勵自己要豁達。這首詩就寫出了自己在黃州的復雜心情。詩中贊美了黃州山水、飲食之美,也自嘲了自己的仕途生涯。最終,詩人在這種山水之中得到了壹些解脫。黃州雖然是蘇軾被貶之地,但是也是蘇軾創作的巔峰之地。蘇軾的許多的詩詞、散文名篇都在此地完成。如果沒有黃州的解脫,蘇軾不可能達到如此的高度。
22,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這首《海棠》也是創作在黃州,主要通過對夜色的描寫,表達出了好景不長,何不秉燭夜酒的及時行樂思想。全詩空空蒙蒙,如夢似幻,以花比人,是寫物詩中的經典作品。
23,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084年,蘇軾從黃州貶所改遷汝州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隨後寫下了這首哲理詩。以理寫詩是宋朝詩歌的風格,是宋人在唐詩之後另辟的壹條蹊徑,所謂“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該詩語淺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於淡泊,是哲理詩中的精品。
24,六月二十日夜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