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風帶寒》
年代: 唐 作者: 馮延巳
風帶寒,秋正好,蕙蘭無端先老。雲杳杳,樹依依,離人殊未歸。
搴羅幕,憑朱閣,不獨堪悲寥落。月東出,雁南飛,誰家夜搗衣。
《子夜四時歌:秋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少年遊·西樓別後》
年代: 宋 作者: 晏幾道
西樓別後,風高露冷,無奈月分明。飛鴻影裏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1326237,搗衣砧外,總是玉關情。
王孫此際,山重水遠,何處賦西征。金閨魂夢枉丁寧,尋盡短長亭。
《長信秋詞五首·其五》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齡
長信宮中秋月明,昭陽殿下搗衣聲。白露堂中細草跡,紅羅帳裏不勝情。
《冬日五湖館水亭懷別》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蘆荻花多觸處飛,獨憑虛檻雨微微。寒林葉落鳥巢出,古渡浪高魚艇稀。
雲抱四山終日在,草荒三徑幾時歸。 江城向暝東風急,壹半鄉愁聞搗衣。
《孤寢怨》
年代: 唐 作者: 崔珪
征戍動經年,含情拂玳筵。花飛織錦處,月落搗衣邊。
燈暗愁孤坐,床空怨獨眠。自君遼海去,玉匣閉春弦。
《楊固店》
年代: 唐 作者: 岑參
客舍梨葉赤,鄰家聞搗衣。夜來嘗有夢,墜淚緣思歸。
洛水行欲盡,緱山看漸微。長安只千裏,何事信音稀。
《風流子·木葉亭臯下》
年代: 宋 作者: 張耒
木葉亭臯下,重陽近,又是搗衣秋。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謾簪黃菊,花也應羞。楚天晚,白蘋煙盡處,紅蓼水邊頭。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
玉容知安否?香箋***錦字,兩處悠悠。空恨碧雲離合,青鳥沈浮。向風前懊惱,芳心壹點,寸眉兩葉,禁甚閑愁?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
《臨江仙·木落江寒秋色晚》
年代: 宋 作者: 謝逸
木落江寒秋色晚,颼颼吹帽風輕。丹楓樓外搗衣聲。登高懷遠,山影雁邊橫。
露染宮黃庭菊淺,茱萸煙拂紅輕。尊前誰整醉冠傾。酒香薰臉,落日斷霞明。
《風入松·歸鞍尚欲小徘徊》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歸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難排。人言酒是消憂物,奈病余、孤負金罍。蕭瑟搗衣時候,淒涼鼓缶情懷。
遠林搖落晚風哀,野店猶開。多情惟是燈前影,伴此翁、同去同來。逆旅主人相問,今回老似前回。
2.有關搗衣的詩句搗衣詩[南朝]謝惠連
衡紀無淹度。晷運倏如催。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肅肅莎雞羽。烈烈寒螀啼。夕陰結空幕。宵月皓中閨。美人戒裳服。端飾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微芳起兩袖。輕汗染雙題。紈素既已成。君子行未歸。裁用笥中刀。縫為萬裏衣。盈篋自余手。幽緘俟君開。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寫閨怨的作品《搗衣》也很有名,鐘嶸《詩品》卷中曰:“《秋懷》、《搗衣》之作,雖復靈運銳思,亦何以加焉。”又評其為“五言之警策”。搗衣在唐人作品中是極常見的題材,惠連這篇作品不僅出現時間更早,且情態畢呈,無愧於鐘嶸的贊賞。
《夜聽搗衣》晉·曹毗
寒興禦紈素,佳人治衣衾。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陰。纖手疊輕素,朗杵叩鳴砧……
子夜吳歌 [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搗衣 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試清砧。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別心。寧辭搗衣倦,壹寄塞垣深。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
月下聽砧 唐 劉長卿
夜靜掩寒城,清砧發何處?聲聲搗秋月,腸斷盧龍戍。未得寄征人,愁霜復愁露。
秋夜聞砧 唐 杜荀鶴
荒涼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不及巴山聽猿聲,三聲中有不愁聲。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節選)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今譯月光照進閨房,珠簾卷它不去;月光照在搗衣砧上,拂去它又重來。
賞析長詩《春江花月夜》中著力描寫的是春、江、花、月、夜五種事物。這裏兩句是其中描寫月光的名句。它不是孤立地描寫月光,而是借此來烘托出人的思想感情。“玉戶簾中”、“搗衣砧上”都使人感到有壹個懷念征人的少婦存在,她不論是獨處深閨,還是在為征人趕制寒衣,月光都緊緊地陪伴著她,而且“卷不去”,“拂還來”,暗示著這壹少婦始終未能擺脫相思之苦。這兩句詩宛轉生動,聲情並美,藝術性很強。
3.含有“搗衣”的詩句1.曉吹筼管隨落花,夜搗戎衣向明月.
2.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虔,良人罷遠征?
3.砧面瑩,杵聲齊,搗就征衣淚墨題。
4.櫩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微芳起兩袖,輕汗染雙題(額頭)。紈素既已成,君子行未歸。裁用笥中刀,縫為萬裏衣。
5.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
6.深院靜,小巷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7.斜月下,北風前,萬杵千砧搗欲穿。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8.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9.荒涼客舍眠秋色,砧杵家家弄月明。不及巴山聽猿聲,三聲中有不愁聲。
10.夜靜掩寒城,清砧發何處?聲聲搗秋月,腸斷盧龍戍。未得寄征人,愁霜復愁露。
只找到這些了……
4.關於搗衣的詩句《更漏子·風帶寒》年代: 唐 作者: 馮延巳風帶寒,秋正好,蕙蘭無端先老。
雲杳杳,樹依依,離人殊未歸。搴羅幕,憑朱閣,不獨堪悲寥落。
月東出,雁南飛,誰家夜搗衣。《子夜四時歌:秋歌》年代: 唐 作者: 李白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少年遊·西樓別後》年代: 宋 作者: 晏幾道西樓別後,風高露冷,無奈月分明。飛鴻影裏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1326237,搗衣砧外,總是玉關情。
王孫此際,山重水遠,何處賦西征。金閨魂夢枉丁寧,尋盡短長亭。
《長信秋詞五首·其五》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齡長信宮中秋月明,昭陽殿下搗衣聲。白露堂中細草跡,紅羅帳裏不勝情。
《冬日五湖館水亭懷別》年代: 唐 作者: 杜牧蘆荻花多觸處飛,獨憑虛檻雨微微。寒林葉落鳥巢出,古渡浪高魚艇稀。
雲抱四山終日在,草荒三徑幾時歸。 江城向暝東風急,壹半鄉愁聞搗衣。
《孤寢怨》年代: 唐 作者: 崔珪征戍動經年,含情拂玳筵。花飛織錦處,月落搗衣邊。
燈暗愁孤坐,床空怨獨眠。自君遼海去,玉匣閉春弦。
《楊固店》年代: 唐 作者: 岑參客舍梨葉赤,鄰家聞搗衣。夜來嘗有夢,墜淚緣思歸。
洛水行欲盡,緱山看漸微。長安只千裏,何事信音稀。
《風流子·木葉亭臯下》年代: 宋 作者: 張耒木葉亭臯下,重陽近,又是搗衣秋。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謾簪黃菊,花也應羞。
楚天晚,白蘋煙盡處,紅蓼水邊頭。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
玉容知安否?香箋***錦字,兩處悠悠。空恨碧雲離合,青鳥沈浮。
向風前懊惱,芳心壹點,寸眉兩葉,禁甚閑愁?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臨江仙·木落江寒秋色晚》年代: 宋 作者: 謝逸木落江寒秋色晚,颼颼吹帽風輕。
丹楓樓外搗衣聲。登高懷遠,山影雁邊橫。
露染宮黃庭菊淺,茱萸煙拂紅輕。尊前誰整醉冠傾。
酒香薰臉,落日斷霞明。《風入松·歸鞍尚欲小徘徊》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歸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難排。
人言酒是消憂物,奈病余、孤負金罍。蕭瑟搗衣時候,淒涼鼓缶情懷。
遠林搖落晚風哀,野店猶開。多情惟是燈前影,伴此翁、同去同來。
逆旅主人相問,今回老似前回。
5.有搗衣的詩句有什麽搗衣篇
李白
閨裏佳人年十餘,顰蛾對影恨離居。忽逢江上春歸燕,
銜得雲中尺素書。玉手開緘長嘆息,狂夫猶戍交河北。
萬裏交河水北流,願為雙燕泛中洲。君邊雲擁青絲騎,
妾處苔生紅粉樓。樓上春風日將歇,誰能攬鏡看愁發。
曉吹員管隨落花,夜搗戎衣向明月。明月高高刻漏長,
真珠簾箔掩蘭堂。橫垂寶幄同心結,半拂瓊筵蘇合香。
瓊筵寶幄連枝錦,燈燭熒熒照孤寢。有便憑將金剪刀,
為君留下相思枕。摘盡庭蘭不見君,紅巾拭淚生氤氳,
明年若更征邊塞,願作陽臺壹段雲。
6.古詩搗衣砧詩句聞砧
杜鵑聲不哀,斷猿啼不切。月下誰家砧,壹聲腸壹絕。
杵聲不為客,客聞發自白。杵聲不為衣,欲令遊子歸。
夜搗衣/搗練子
[宋] 賀鑄
收錦字,下鴛機。凈拂床砧夜搗衣。
馬上少年今健否,過瓜時見雁南歸。
杵聲齊
賀鑄 (宋)
砧面瑩,杵聲齊。
搗就征衣淚墨題。寄到玉關應萬裏,
戍人猶在玉關西。
《定風波》
李珣
雁過秋空夜未央,隔窗煙月鎖蓮塘。往事豈堪容易想,惆悵,故人迢遞在瀟湘。
縱有回文重疊意,誰寄?解鬟臨鏡泣殘妝。沈水香消金鴨冷,愁永,候蟲聲接杵聲長。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 古意 / 獨不見
沈佺期 (唐)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齊天樂·蟋蟀
[ 宋 ] 姜夔
庾郎先自吟愁賦。淒淒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幽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壹聲聲更苦。宣政間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子夜吳歌
李白 (唐)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搗練子令
李煜 (五代)
深院靜,小庭空,
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
數聲和月到簾櫳。
秋興八首·其壹
唐代:杜甫
玉露雕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壹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7.詩中帶月的詩句及解釋舉杯邀明月 選自李白(唐)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秦時明月漢時關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 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壹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註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壹夢瑤臺客。 寫月的古詩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裏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 詠月名句積累: 1、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2、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三國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應令》 4、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6、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7、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8、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9、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鳥鳴澗》 10、白雲千裏萬裏,明月前溪後溪 唐?劉長卿《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 11、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唐?李白《關山月》 12、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 唐?李白《子夜吳歌四首》 13、月色醉遠客,山花開欲燃 唐?李白《寄韋南陵冰,余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贈》 14、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唐?李白《憶山東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唐?李白《把酒問月》 16、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 唐?李白《把酒問月》 17、斫(zhuó)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唐?杜甫《壹百五日夜對月》 18、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壹首》 19、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 唐?岑參《敷水歌送竇漸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蘆風似勝竹風幽。
唐 賈至 《別裴九弟》 21.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壹顆珠。 唐 白居易 《春題湖上》 24. 萬影皆因月,千生各為秋。
唐 劉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唐 劉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唐 韓愈 《山石》 27. 晴雲如擘絮,新月似磨鐮。 唐 韓愈 《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唐 徐凝 《憶揚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
宋 張先 《菩薩蠻》 31. 雲破月來花弄影 宋 張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凈松林,千峰同壹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33. 可惜壹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
宋 蘇軾 《西江月》 34.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宋 蘇軾 《前赤壁賦》 35.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宋 蘇軾 《中秋月》 36.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還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雜詩》 38. 壹夜夢遊千裏月,五更霜落萬家鐘。 清 濮淙 《聞梁。
8.含有月的詩句及意思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5、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23、壹彈流水壹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對聯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劉方平 2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 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 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 2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 29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 30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 31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清詩紀事》
參考資料:
李白與杜甫的唐朝距離我們1300年,當時沒有電燈,詩人顛沛流離,獨居孤舟,陪伴他們只有壹輪明月或壹牙新月.詩人寄予明月不同的意象,有時它是自己的知己,如李白的詩“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時它是自己思鄉的寄托,如杜甫的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時它是孤苦的精神寄托,如晏殊的詩“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別人都說月亮美,他說上面有孤獨的嫦娥和桂樹.總之,詩人或用擬人的手法,把月亮比做自己的朋友,抒發人間少有知音的悲苦;或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自己對故鄉的思念,對遠方朋友的思念,如張九齡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9.《詠月夜》詩句的意思和詞語的意思《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註解
1.鄜(fū)州:今陜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長安。這兩句設想妻子在鄜州獨自對月懷人的情景。
2.閨中:內室。看,讀平聲。
3.憐:想。未解:尚不懂得。
4.雲鬟:古代婦女的環形鬢發。
5.香霧雲鬟(huán)濕,清輝玉臂寒:寫想象中妻獨自久立,望月懷人的形象。香,指雲鬟裏流溢出來的膏澤的芬芳。雲,形容鬟的稠密蓬松。因為雲鬟在夜霧籠罩之下,所以把霧說成香霧。望月已久,霧深露重,故雲鬟沾濕,玉臂生寒。 清輝:指月光。
6.虛幌:透明的窗帷。雙照:與上面的"獨看"對應,表示對未來團聚的期望。
註評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今夜:今天晚上。鄜州:妻子和兒女暫住之地。月:月亮。全句意思是:此時此刻在鄜州的月光之下。閨中:指妻子。“閨中人”的省稱。只:副詞,用於謂語或全句之前,表示限於某個範圍。可譯為“只有”。獨看:壹個人看。全句意思是只有妻子壹個人望月懷人。○對面寫起:詩人對月懷念妻子,卻設想成妻子對月懷念自己。“獨”字為下二旬張本。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遙:遠。從長安至廊州相去甚遠。憐:憐憫。小兒女:小孩子。未解:不懂得。憶長安:懷念長安。意思是懷念身在長安的父親(詩人自己)。這裏以“長安”代指身在長安的人。○設想兒女不解母親憶念之情,體貼入微。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香霧:帶有脂粉香的霧氣。雲鬟:烏黑如雲的頭發。濕,打濕。設想夜深霧起,妻子的鬟發被水氣沾濕了。清輝:指月光。玉臂;潔白如玉的臂膀。寒:感到涼意襲來。○設想妻子夜深不寐情景,深情無限。
何時倚虛幌(huǎng),雙照淚痕幹? 何時:什麽時候。期盼之詞。倚:相倚。虛幌:薄而輕的帷幔。“倚虛幌”是團聚的具體形象。雙照:“雙”承“獨”,“照”承“月”,月光同照兩人,反襯此刻“獨看”。淚痕幹:眼淚不再流淌。反襯此刻妻子涫流不止。○末二句表示對團聚的期望。以設想團圓的情景結,仍扣月夜。
韻譯
今晚圓圓的秋月多麽皎潔美好,妳在?州閨中卻只能壹人獨看。
我遙想那些可愛的小兒幼女們,還不理解妳望月懷人思念長安!
夜深露重妳烏雲似的頭發濕了?月光如水妳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時能依偎***賞輕紗般的月華?讓月華照幹我倆滿是淚痕的臉!
翻譯
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壹輪皎潔的明月,我在這看明月,妻子壹定壹個人在閨房中獨自望月:希望相公快點回來!幼小的兒女卻還不懂得思念遠在長安的父親,只是東悄悄,西瞧瞧看著天上圓圓的東西:真好看,像壹輪白玉盤。香霧沾濕了妻子的秀發,清冽的月光輝映著她雪白的雙臂。什麽時候才能和她壹起倚著窗帷,仰望明月,讓月光照幹我們彼此的淚痕呢!我不禁留下了眼淚,滴在了妻子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