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這首古詩詩句及拼音是《蟬》chán,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其相關內容如下:
1、詞語註釋:“垂緌(ruí)”,低垂著觸須。緌,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像下垂的冠纓,故稱“垂緌”。“飲清露”,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流響”,傳播響聲,亦指傳出的聲響。此處指蟬長鳴不止。
2、白話譯文:蟬低垂著觸須啜飲清涼的露水,長鳴聲從繁茂的梧桐樹上傳出。因為它身居高處,聲音自會遠揚,而不是憑借吹來的陣陣秋風。
蟬相關內容
1、季節的象征、音樂之美:蟬常常在夏季出現,因此它們成了夏天的象征。在古代詩歌中,蟬的鳴聲常常被用來描繪夏季的氣氛。蟬的鳴聲被認為是自然音樂的壹部分,它們發出的聲音在中國文學中被贊美為和諧、美妙的音樂,被用來表達音樂之美。
2、生命的短促:蟬的壽命相對較短,它們以地下的蟬蛹狀態度過大部分時間,只有在夏季成蟲期間發出響亮的鳴聲,然後迅速結束生命。這使得蟬成為壹種象征生命短促和時光流逝的意象。
3、思鄉和離別、生命力和堅韌:蟬的鳴聲也常常被用來象征思鄉和離別的情感。蟬鳴在古代詩歌中經常與離愁別緒聯系在壹起,表達了人在離鄉背井、離別親人時的深切思念之情。蟬雖然壽命短暫,但它們的鳴聲具有堅韌和生命力。蟬的鳴聲被贊美為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