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各種門派.劍法.刀法.槍法

各種門派.劍法.刀法.槍法

刀為“百兵之膽”,是中華武術中最重要的器械之壹。自古至今,練武術的人用刀的最多,也總結了許多刀法套路,形成了許多刀法派別。

現存的刀法派別有:八門金鎖刀、八卦刀、日月乾坤刀、少林雙刀十八滾、太極刀、梅花刀等。

不同門派的刀法雖各有特點,但總結起來也有***同點:壹、“刀招沈猛”,與劍相比,刀法大開大闔,變化較少而威力不減。二、“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在刀法中非持刀手及步法極為重要。

長槍之物,由來最古,車戰時代,將士利用長兵,弓矢之外,惟以矛為最適宜,故矛有丈八之稱,槍之來,實始於此;惜當時雖為戰鬥之具,惟無壹定使用之法;兩陣相對,不過借此兵器,遙相擊刺而己。相傳槍實傳自苗蠻,槍譜載: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著,不論男女,都嫻武藝,藝精者王,群眾慴服,莫敢有違;故武吃氏之族,小兒五六歲,即令習武,孱弱不能軍者,父母棄之,裏人不與伍;其族尤以長槍法著,槍長七尺至八尺,金其鋒而以木為柄,舞動時,寒星點點,銀光皪皪,潑水不能入,用以臨敵,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槍法之始也。按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於此法於何時傳入中原,則又各異其說,亦不必深究。總之槍法之起於武吃氏也,可以無疑。

槍和矛壹樣,是古代戰場上使用最廣的長形刺兵,後漢已有載錄,但是刀刃銳長,還未脫離矛頭形式。因為長矛使用不便,晉代開始逐漸流行用槍,當時所用的青銅矛頭,體制也較以前略小,已與後世的鐵槍頭相類了。唐代善槍者甚多,《五代史?王彥章傳》說:“彥章為人饒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壹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他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鐵槍。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槍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就列舉了十八種宋代長桿鐵槍,其中有:搗馬突槍、雙鉤槍、環子槍、單勾槍、拐槍、拐突槍、錐槍等。南宋抗金名將嶽飛,極善使槍,至今尚有嶽家槍法。

《宋史?李全傳》:李全“以弓馬矯捷,能運鐵槍,時號‘李鐵槍’。”全妻楊氏,“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戚繼光《紀效新書》說:“長槍之法,始於楊氏,謂之曰梨花,天下鹹尚之;其妙在於熟之而已,熟則心能忘手,手能忘槍;圓精用不滯,又莫貴於靜也,靜而心不妄動,而處之裕如,變幻莫測,神化無窮。”

明代是武術發和分枝的盛期,所以槍術在這個階段,理論和技術都有明顯的提高,各家槍法,相競爭艷。何良臣《陣紀》說:“馬家槍、沙家竿子、李家短槍,各有其妙,長短能兼用,虛實盡其銳,進不可擋,速不能及,而天下稱無敵者,惟楊氏梨花槍法也。”當時推崇楊家槍法,是因為楊家槍“有虛實,有奇正;其進銳,其退速;其勢險,其節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震”。明崇禎八年(西元1635),兵部侍郎畢懋康《軍器圖說》,載有壹幅噴火燒灼的梨花槍,並說明道:“梨花槍以梨花壹筒,系縛於長槍之首,發射數丈,敵著藥昏眩倒地,火盡則用槍刺敵。”這種槍兼有火器效能,在新式火器出現之前,顯然是壹種有效的利器。

到了晚清,長槍趨於簡單,偏重扁鏃形刃,圓底筒,直到今天武術運動就是使用這種類型。目前流行的槍有大槍、花槍、雙頭槍、短槍、雙槍、鉤、槍等。槍的用法主要有:紮、刺、撻、抨、纏、圈、攔、拿、撲、點、撥、舞花等。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的攻擊力和攻擊範圍都比近戰武器強,因此上是壹種非常重要的武器.同時它的程度成為戰鬥中的重要因素,只有射得準,其威力方可體現出來.所以箭法是否高明也成了判定壹個武將是否的標準1、奪命連環三仙劍 嶽不群在少林中使劍宗絕招。華山派劍宗的絕技。三劍壹氣呵成。起始當頭直劈;若對方斜身閃開,則圈轉長劍,攔腰橫削;如果對方還能避開,勢必縱身從劍上躍過,則長劍反撩,疾刺對方後心。對方背後不生眼睛,勢難躲避。當年玉女峰上大比劍,劍宗弟子以此劍法殺了好幾名氣宗好手。嶽不群在少林寺與令狐沖比劍時,急不擇招,竟也使出這種平時為他所鄙薄的劍宗絕技。(見《笑傲江湖》)

2、獨孤九劍 劍魔獨孤求敗的絕學,風清揚傳令狐沖。獨孤求敗創立的無敵劍法。分為九個部分,即:總訣式、破劍式、破刀式、破槍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氣式。修習此劍,要旨在“悟”,雖壹劍壹式亦可變幻無窮,臨敵之際將招數忘得越幹凈越好。傳人有風清揚、令狐沖。令狐沖曾以獨孤九劍擊敗田伯光,刺瞎十五名黑道高手的雙目,贏過任我行、沖虛道長、嶽不群、林平之。(見《笑傲江湖》)

3、太極劍 張三豐所創絕學,圓轉如意,生生不息,後入太極門

4、辟邪劍法 葵花寶典內的武功,自宮者可練,迅急難擋。莆田少林寺渡元禪師還俗後更名林遠圖,受《葵花寶典》啟迪後創制七十二路辟邪劍法,打遍黑道無敵手,青城派長青子等白道好手也在他劍下輸招。但修習此劍有壹個前提,需揮劍自宮,因此林遠圖不希望後人修習。林震南的辟邪劍法未得真諦,所以功力低微。而嶽不群自宮後修習辟邪劍法,武功大盛,擊敗左冷禪,奪得五嶽派掌門。林平之自宮練成此劍法,殺死余滄海、木高峰。練成辟邪劍法後,身形飄忽,有如鬼魅,出手之奇,匪夷所思,但比起獨孤九劍,辟邪劍法似乎稍遜壹籌。(見《笑傲江湖》)

5、追魂奪命劍 紅花會二當家無塵道長的絕學

6、達摩劍法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壹,西域少林方天勞所使

7、韋陀伏魔劍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壹,西域少林潘天耕所使

8、段家劍法 大理段氏之武學,段正淳使之拒段延慶

9、玉女素心劍法 古墓派玉女心經之絕學,全真、玉女兩劍法之合璧

10、玉女劍法 古墓派武學,清麗飄逸

11、全真劍法 全真教武學,古樸拙重

12、玄鐵劍法 楊過使玄鐵劍對抗山洪時所悟,乃提氣運勁之法門

13、神門十三劍 武當派武學,專攻手腕神門穴,殷梨亭對抗五鳳刀時使。武當派祖師張三豐所創。***有壹十三記招數,每記招式各不相同,但所刺之處,全是敵人手腕的神門穴。神門穴在手掌後瑞骨之端,敵人中劍後,手掌便再也使不出半點力道。武當六俠殷梨亭用此劍輕而易舉地使三江幫十余人撤下腕中之劍。(見《倚天屠龍記》)

14、迅雷劍 何足道的絕學,迅捷無比

15、繞指柔劍 武當派絕學,陰柔奇幻,莫聲谷與殷天正教手時曾使

16、落英劍法 桃花島武學,點點落英,變幻無方,由落英神劍掌化出

17、兩儀劍法 武當派武學,武當二高手與令狐沖過招時所使。武當派兩位高手積數十年之力所創,劍法中有陰有陽,亦剛亦柔。出招時,壹人遲緩,壹人迅捷,姿勢雖不雅觀,但劍招古樸渾厚,破綻之處實所罕見。鬥到緊要處,壹人長劍大開大闔、勢道雄渾;壹人疾趨疾退、劍尖上幻出點點寒星。清虛、成高兩位道長曾以此劍法刁難令狐沖,因不能陰陽混而為壹,還是敗在令狐沖的獨孤九劍之下。(見《笑傲江湖》)

18、金蛇劍法 金蛇郎君夏雪宜之絕學,詭奇狠辣,難躲難防

19、兩儀劍法 仙都派武學,黃木道人所創,兩人同使,劍分陰陽

20、華山劍法 袁承誌所學,正大光明,博大精深

21、松風劍法 青城派絕學,如松之勁,如風之迅

22、泰山十八盤 泰山派絕學,由泰山石階化出,威嚴厚重

23、玉蕭劍法 桃花島絕學,有飄逸出塵之姿

24、狂風快劍 華山劍宗封不平所創,壹百零八式如狂風暴雨

25、伏魔劍 五臺山清涼寺武學

26、正兩儀劍法 昆侖派絕學,與華山派反兩儀刀法合璧威力更增

27、回風落雁劍法 衡山派武學,壹劍落九雁,威力無窮

28、柔雲劍術 武當派武學,陸菲青之絕學,綿綿不息

29、百變千幻雲霧十三式 衡山派絕學,千變萬化,眩人耳目。衡山派壹位高手所創武功,為衡山派三大絕技之壹。這位高手以走江湖變戲法為生,竟將變戲法的本領滲入武功,變化古怪。劉正風為嵩山派高手所挾持時,曾使出此絕技,提起弟子屍身佯擲丁勉,突然間身子往斜裏竄出,雙手微舉將屍身送到費彬胸前,乘費彬運力抵擋,順手點中費彬的穴道。後來,莫大先生也曾假意與費彬口舌周旋,寒光陡閃,手中已多了壹柄長劍,猛地反刺向費彬胸口,重演了這壹疾如閃電、如夢如幻的衡山派絕技。(見《笑傲江湖》)

30、玉女劍十九式 華山派武學,唯女子能使,變化多端

31、點蒼劍法 武林四大劍派點蒼派之絕學

32、芙蓉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壹

33、紫蓋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壹

34、石廩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壹

35、天柱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壹

36、祝融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壹

37、衡山五神劍 衡山派絕學,壹劍包壹路,威力無窮

38、梅家劍法

39、五大夫劍 泰山派武學,由五大夫松化出

40、嵩山劍法 快慢十七路劍法,妙招紛著,層出不窮

41、上清劍 仙都派武學

42、沖靈劍法 令狐沖和嶽靈珊合創,不值壹提。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和掌門人嶽不群之女嶽靈珊在瀑布中玩耍時所創,由兩人名字中各取壹字命名。此劍法雖屬小孩遊戲,卻是他倆青梅竹馬的象征。在少林寺比劍時,嶽不群故意使出沖靈劍法,暗示令狐沖棄劍認輸即可將女兒許配給他為妻。在五嶽劍派並派大會上,令狐沖與嶽靈珊比劍時,兩人不知不覺使出沖靈劍法,***憶舊情。(見《笑傲江湖》)

43、太嶽三青峰 嶽不群所創,壹劍強似壹劍

44、周公劍 壹字慧劍門之絕藝,卓不凡劈桌時所使

45、無量劍法 雲南無量劍派之武學

46、苗家劍法 打遍天下無敵手金面佛苗人鳳之絕學,招式嚴謹

47、連城劍法 藏於連城訣之劍法,號稱天下無敵

48、雪山劍法 雪山派絕學,七十二招,變化多端

49、唐詩劍法 壹招壹詩句,萬震山、言達平、戚長發所使

50、八仙劍法 廣西梧州八仙派之絕學,袁紫衣曾使

51、祁家劍 大內侍衛聶鉞之武學

52、越女劍法 阿青所創,江南七怪韓小瑩之武學,輕靈精妙

53、同歸劍法 全真教武學,為抵禦歐陽鋒所創

54、陰陽倒亂刃法 公孫止之絕學,劍似刀,刀似劍,惑人耳目

55、三分劍術 天山雙鷹之絕學,迅快無比

56、羅漢劍法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壹

57、無雙無對 寧氏壹劍 寧中則所創,淩厲無比。華山派掌門嶽不群夫人寧中則為幫助令狐沖制服田伯光的快刀,臨時創出的壹個劍招,勢道淩厲,包含華山派內功、劍法的絕詣。嶽不群贊為“無雙無對 寧氏壹劍”。在劍宗高手謀奪華山派掌門之位時,寧中則以此劍招逼退叢不棄。令狐沖無意中發現,這壹劍暗合華山前輩的劍意,不過前輩的劍招更為樸實、有力。(見《笑傲江湖》)

58、沐家劍 雲南沐王府之武學,流傳甚廣 古代陣型簡介

簡單地說,“陣形”是古代軍隊的野戰隊形,它是人類戰爭發展到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盛行於冷兵器時代,消亡於熱兵器時代。氏族社會,人類的戰爭表現為部落沖突,當時還沒有軍隊,也沒有什麽指揮,戰鬥大多是壹擁而上,如同群毆,自然也就無所謂“陣形”。隨著歷史的發展,奴隸制國家出現,奴隸主為了鞏固統治和掠取奴隸(戰爭俘虜是奴隸的主要來源),開始編制有組織的軍隊,並且采用壹定的隊形,這就是原始的“陣”。“陣”是在軍隊產生的過程中,因為組織軍隊和指揮戰鬥的需要而出現的,融合了古代軍制學和戰術學的成果。東方的戰陣起源於中國。中國最早的陣法,據說始於黃帝,黃帝為戰勝蚩尤,從神那裏學到陣法,但這只是傳說,有據可考的是在商朝後期。公元前12世紀,商王武乙到武丁編制了左、中、右“三師”,從“三師”的命名來看,已經采用固定的陣形。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紂,“周師三百五十乘,陳於牧野”,“陳”通“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