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典詩歌中的比喻(2)

古典詩歌中的比喻(2)

 元代是壹個落後生產力統治先進文明社會的畸形時代,元蒙統治者註重有實際技能的工匠而輕賤上層建築的文人,有所謂?八娼、九儒、十丐?之說,儒者的地位甚至不如娼妓。所以,元代漢族士大夫淪落到社會下層,與歌舞娼妓為伍,這種地位上的巨大反差引起心理上的失落和反抗:壹方面他們流浪江湖,與統治者不合作,另壹方面,又用歷代聖賢的遭遇來自我排解、自我安慰,從而產生許多看透世情、逃離是非的小令作品,如關漢卿的《南呂?四塊玉?閑適》:?意馬收,心猿鎖,跳出紅塵惡風波。槐陰午夢誰驚破!離了名利場,鉆進安樂窩,閑快活?;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中[離亭宴煞]壹段:?蛩吟壹覺才寧貼,雞鳴萬事無休歇。爭名利何年是徹。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鬧穰穰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人生有限杯,幾個重陽節。囑咐俺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喬吉《雙調賣花聲?悟世》雲:?肝腸百煉爐間鐵,富貴三更枕上蝶,功名兩字酒中蛇。尖風薄雪,殘杯冷炙,掩清燈竹籬茅舍?。皆表達這些士大夫對功名富貴和世道人情的參透以及堅決不同流合汙的誌向。詩中以多種事物作博喻,寓理於事,理藏事中。

 二、比喻的分類

 我國文學批評史上,最早對比喻進行分類研究是宋代的陳毅,他在《文則》中把將比喻方式分為十種:明喻、隱喻、類喻、話喻、對喻、博喻、簡喻、詳喻、引喻、虛喻。這種分類過於繁復,現在壹般只分為:明喻、隱喻(暗喻)、借喻(曲喻)和博喻等幾種。另外,有的學者又從比擬對象上進行劃分,分為?以人喻人?、?以物喻物?、?以人喻物?和?以物喻人?四類。

 (壹)從比喻方式劃分

 1、明喻

 就是被比的事物和用來作比的事物都出現,並用比喻詞連接起來。常用的比喻詞有?象?、?好比?、?似?、?如?、?同?、?仿佛?等。如《衛風?碩人》篇形容壹位美女:?手如柔芙,膚如凝脂,頸如蝤蠐,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使用的就是明喻。

 中國古典詩詞中,使用明喻的詩詞很多,如:?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雯》),?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李白《橫江詞》),?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秦觀《浣溪紗》),?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趙嘏《江樓感舊》),?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岑參《暮秋山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李白《行路難》),?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等。

 2、隱喻

 隱喻又稱?暗喻?,它和明喻不同:明喻是用?象?、?似?、?如?、?同?等副詞作為喻體和本體之間的關聯,而暗喻則無此關聯詞,雖打比方卻不明說。如《孔雀東南飛》中?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其中前兩句?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以?磐石?和?蒲葦?作比,喻體和比喻詞之間無副詞?象?、?似?、?如?等關聯,因此是隱喻;第三句?蒲葦紉如絲?則是明喻。

 中國古典詩詞中,使用隱喻的詩詞也很多,如:?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洛陽親友若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贈韋侍禦黃活裳二首》),?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蘇軾《元月廿七日望湖樓醉書》),?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虬《春雪》),?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東風夜放花千樹(辛棄疾《青玉案》),?山河破碎風吹絮,身世飄零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烏夜啼》),?我是蒸不爛、煮不熟、錘不扁、炒不爆、響當當的壹粒銅豌豆?(關漢卿《南呂壹枝花?不伏老》)等。

 3、借喻

 又稱曲喻。借喻是壹種比隱喻還要隱曲的比喻,根本不露比喻痕跡,不僅喻體與本體之間沒有?象?、?似?、?如?、?同?等副詞作為喻體和本體之間的關聯,甚至本體都不出現。魏慶之在《詩人玉屑》中將此稱為?象外句?,特點是?比物以意,而不指言壹物?,並舉詩僧無可的詩句為例:?無可上人詩曰:?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是落葉比雨聲也。又曰:?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是微陽比遠燒也?。蘇軾《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中雲:?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幹淩空未要奇。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蜇龍知?名為寫松,實喻王復的品格,這就是借喻。孟郊的《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亦是借喻,用春日的陽光沐浴小草借喻母親哺育孩子成長。

 中國古典詩人常使用借喻來突出自己的情感或突顯主題,如明代於謙《詠煤炭》:?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沈沈。鼎彜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石灰吟》:?千鎚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俱是借喻,用煤炭為了蒼生的飽暖而不辭辛勞;《石灰吟》更是表白自己為了清白操守而不惜粉身碎骨。再如?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溫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長恨歌》);?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辛棄疾《鷓鴣天》);?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蝶戀花?代人賦》),?雕欄能得幾時好,不獨憑欄人易老。百年興廢更堪哀,懸知草莽化池臺?(蘇軾《法華寺橫翠閣》);?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李綱《病牛》);?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誌見示》),?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野菊荒苔各鑄錢,金黃銅綠兩爭妍。夭公支與窮詩客,只買清愁不買田?(楊萬裏《戲筆》);?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等。

 4、博喻

 即是用多個喻體反復設喻來說明同壹個本體。

 博喻又分為兩類:壹類是用多種比喻來形容壹個事物的某個方面,如蘇軾的《百步洪》,形容洪水往下奔瀉的那壹段就使用多個喻體:?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註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四句中連用七種形象來比喻水流之急。再如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折揚》、《黃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猶來賤奇璞?,亦用五種樂曲和荊山之玉典故對王十二的曲高和寡、無人理解表示同情;另壹類是用多種比喻來說明壹件事物的各個方面,這在描敘音樂的詩篇中經常見到,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水泉冷澀弦凝絕,奴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漪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壹聲如裂帛?。詩人使用?急雨?來比喻琵琶彈奏中的重彈,用?私語?比喻琵琶彈奏中的輕彈,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來比喻彈奏中重彈和輕彈的.交錯使用,用?間關鶯語花底滑?來比喻樂曲中流暢的境界,用?幽咽泉流水下難?來比喻樂曲中滯澀的境界等,這就是用多種比喻來形容琵琶彈奏時的各個方面。又如韓愈《聽穎師彈琴》:?呢呢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鑾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用?呢呢兒女語,恩怨相爾汝?比喻低沈纏綿的樂境;用?劃然鑾軒昂,勇士赴敵場?比喻慷慨激昂的琴聲;用?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比喻琴聲的悠揚;用?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比喻樂調中出現主旋律。另外,像李頎的《聽萬安善吹篳篥歌》:?枯桑老柏寒颼飗,九雛鳴鳳亂啾啾。龍吟虎嘯壹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忽然更作漁陽摻,黃雲蕭條白日暗。變調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聽董大彈胡笳兼寄語房給事》:?空山百鳥散還合,萬裏浮雲陰且晴。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烏孫部落家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長風吹林雨墮瓦。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元稹《琵琶歌》:?冰泉嗚咽流鶯澀。因茲彈作雨霖鈴,風雨蕭條鬼神泣?月寒壹聲深殿磬,驟彈曲破音繁並。百萬金鈴旋玉盤?猿鳴雪岫來三峽,鶴唳晴空聞九霄。逡巡彈得六幺徹,霜刀破竹無殘節。幽關鴉軋胡雁悲,斷弦砉騞層冰裂?;李紳《悲善才》:?花翻鳳嘯天上來,裴回滿殿飛春雪。抽弦度曲新聲發,金鈴玉佩相瑳切。流鶯子母飛上林,仙鶴雌雄唳明月?寒泉註射隴水開,胡雁翻飛向天沒?等也是用博喻來比附各種樂境。

 至於其它內容的詩作,如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韓信羞將絳灌比,彌衡恥逐屠沽兒。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也是博喻。前兩個比喻是激勵王十二保持操守,不要等同世俗小人去追名逐利;後兩個比喻是說即使是聖賢也將是黃土壹抔,要王十二將功名看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