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調最早見於唐朝詩人張誌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後來李珣、孫光憲等詞人用過此調。
《漁歌子》,又名《漁父》《漁父樂》《漁夫辭》,原唐教坊曲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入“黃鐘宮”。原為單調廿七字,四平韻。中間三言兩句,例用對偶。後來此調多用為雙調。“子”即“曲”,《漁歌子》即《漁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