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什麽意思?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什麽意思?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意思是:那黃河之水那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原文

將進酒·君不見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白話譯文

妳可見黃河水從天上流下來,波濤滾滾直奔向大海不回還。

妳可見高堂明鏡中蒼蒼白發,早上滿頭青絲晚上就如白雪。

人生得意時要盡情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

天造就了我成材必定會有用,即使散盡黃金也還會再得到,

煮羊宰牛姑且盡情享受歡樂,壹氣喝他三百杯也不要嫌多。

岑夫子啊,丹丘生啊,快喝酒啊,不要停啊。

我為在坐各位朋友高歌壹曲,請妳們壹定要側耳細細傾聽。

鐘樂美食這樣的富貴不稀罕,我願永遠沈醉酒中不願清醒。

聖者仁人自古就寂然悄無聲,只有那善飲的人才留下美名。

當年陳王曹植平樂觀擺酒宴,壹鬥美酒值萬錢他們開懷飲。

主人妳為什麽說錢已經不多,妳盡管端酒來讓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貴五花馬還是狐皮裘,快叫侍兒拿去統統來換美酒,與妳同飲來消融這萬古長愁。

詞句註釋

①將(qiāng)進酒:請飲酒。樂府古題,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樂府詩集》卷十六引《古今樂錄》曰:“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九曰《將進酒》。”《敦煌詩集殘卷》三個手抄本此詩均題作“惜罇空”。《文苑英華》卷三三六題作“惜空罇酒”。將,請。

②君不見:樂府詩常用作提醒人語。天上來:黃河發源於青海,因那裏地勢極高,故稱。

③高堂:房屋的正室廳堂。壹說指父母,不合詩意。壹作“床頭”。

④青絲:形容柔軟的黑發。壹作“青雲”。成雪:壹作“如雪”。

⑤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⑥樽:酒杯。壹作“罇”。

⑦“天生”句:壹作“天生我材必有開”,壹作“天生我身必有財”,壹作“天生吾徒有俊才”。

⑧千金:壹作“黃金”。

⑨“會須”句:《世說新語·文學》註引《鄭玄別傳》載:袁紹為鄭玄餞行,三百余人向玄敬酒,“自旦及暮,度玄飲三百余杯,而溫克之容,終日無怠。”會須,應當,應該。

⑩岑夫子:岑勛,南陽人,李白好友。

丹丘生:元丹丘,當時隱士,李白好友。

杯莫停:壹作“君莫停”。

與君:給妳們,為妳們。君,指岑、元二人。

傾耳聽:壹作“側耳聽”。

鐘鼓饌(zhuàn)玉:形容富貴豪華的生活。鐘鼓,鳴鐘擊鼓作樂。饌玉,美好的飲食。饌,吃喝。玉,像玉壹樣美好。此句壹作“鐘鼓玉帛豈足貴”,壹作“鐘精玉席豈足貴”。

不復:壹作“不用”,壹作“不願”。

寂寞:這裏是被世人冷落的意思。壹作“死盡”。

陳王:即曹植,因封於陳(今河南淮陽壹帶),死後謚“思”,世稱陳王或陳思王。宴:舉行宴會。平樂(lè):觀名,漢明帝所建,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李善註:“平樂,觀名。”

鬥酒十千:壹鬥酒價值十千錢,極言酒的名貴。恣歡謔(xuè):盡情地娛樂歡飲。恣,放縱、無拘束。謔,玩笑。

何為:為什麽。言少錢:壹作“言錢少”。

徑須沽取:那就應該買了來。徑須,幹脆、只管。徑,即、就。須,應當。沽,通“酤”,買或賣,這裏指買。取,語助詞,表示動作的進行。此句壹作“且須沽酒***君酌”。

五花馬:謂馬之毛色作五色花紋者,極言馬的名貴。壹說唐代開元、天寶年間,上層社會講究馬的裝飾,常將馬鬣剪成花瓣形,剪成五瓣的稱五花馬。見《圖畫見聞誌》。

千金裘:珍貴的皮衣。《史記·孟嘗君列傳》:“此時孟嘗君有壹狐白裘,直(值)千金,天下無雙。”

“呼兒”句:《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家貧,曾用鹔鹴裘換酒。將,拿。

爾:妳。

惜罇空:這個版本見於《敦煌詩集殘卷》(敦煌寫本P2567“唐人選唐詩”殘卷本),羅振玉收入《鳴沙石室佚書》。

賞析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沈著。全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誇張手法不無關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字(“千金”、“三百杯”、“鬥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誇感,其根源就在於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湧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後結穴於“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鑱刻能學,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又以三、五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於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

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說法不壹。管士光《李白詩集新註》認為此詩當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秋,當時李白應邀至嵩山元丹丘隱居之處,岑勛當時也在那裏,三人置酒高會,席間李白寫了此詩。郁賢皓《李白集》認為此詩約作於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前後。黃錫珪《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系此詩於天寶十壹載(752年)。壹般認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後,漫遊梁、宋,與友人岑勛、元丹丘相會時所作。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毀,於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李白在江淮壹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這壹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應邀到嵩山另壹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泄胸中的郁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