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想講三個觀點,那就想,我就想了,我們怎樣古典詩詞,我想從三個方面來切入。
第壹個方面就是我今天講的第壹個問題,就是我們欣賞古典詩詞要欣賞古典詩詞的意境美,從領略把握詩詞的意境入手,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詩詞的那種深邃的、那種優美的境界,那種優美的藝術魅力。意境美是中國古代詩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藝術標準,也是欣賞詩歌首先應當註意的。什麽叫意境呢?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裏面這樣說,說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如其口出是也。古詩詞佳者,無不如是”,王國維又說,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那麽王國維在這裏提出了寫景,詩歌有意境那樣包括寫景,寫真景,寫真情,這叫有“意境”。那麽其實呢,真正能夠體現壹首詩的意境美的應當是情和景的有機結合,情和景的密不可分。那就是我們欣賞壹首詩,看他怎樣寫景,看他怎樣通過寫景來把它的思想感情融會於其中,我還是舉個例子大家非常熟悉的從小就讀過的杜甫的壹首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那麽這四句詩,可以說完全是用繪畫的手法,畫出來的四幅畫,非常美的四幅畫,好像掛在我們家裏的四個條幅掛著。第壹幅畫說“兩個黃鸝鳴翠柳”,在青翠的柳枝中間,兩三個黃鸝鳥兒在鳴叫著,在跳躍著,很美吧?柳樹很濃密,黃鸝鳥兒是小的,它跳來跳去。第二幅畫“壹行白鷺上青天”,這更美了,青天,藍藍的天幕是個背景,在這個背景下,壹行白鷺沖天而起,點綴在藍色的天幕之上,是很美的吧?第三句說“窗含西嶺千秋雪”,“窗含西嶺千秋雪”,近處是個窗口,透過窗口,窗口好像是個鏡框子,有限的這個窗口,外面是無限的雪山,無限的雪山的壹個部分就構成壹幅圖案,是壹幅圖案畫。“窗含西嶺千秋雪”。第四幅畫“門泊東吳萬裏船”,門口的水中停著即將駛向東吳的萬裏行船,四幅畫,四句詩完全是四幅畫,而且這個畫非常講究,非常講究。大家看,前兩幅畫是動態的,“兩個黃鸝鳴翠柳”,鳴,跳躍著,鳴叫著,“壹行白鷺上青天”,飛的,是動態的畫,後面兩句是靜態的畫,“窗含西嶺千秋雪”,靜態的,“門泊東吳萬裏船”,船在這兒是停泊不動的,動靜結合,相映成趣。而且呢,四幅畫又***同構成壹幅春意圖,作者把他對春天的喜愛、對春天的熱愛,這種情緒表達在流露在蘊含在這四幅畫裏邊,所以畫中有他的情,清融會在畫面當中。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他所描繪的形象裏邊,就使得詩歌有更大的感情的容量。那麽這個古代詩歌創造意境的壹種藝術追求。這是我說得什麽叫“意境”。
那麽下面,我進壹步說了,中國古典詩詞這個意境,它所呈現出的那種美的形態是反復的是多方面的,它是以多種形態呈現在我們面前。就是說大家讀這個詩,體會這個意境美,它是不壹樣的,不是說意境美它是壹種意境,獲得那種美的感受是壹種感受,不是這樣的,其實是非常豐富的。我把它概括為八個方面,大體上可以這樣概括,不壹定很準確。第壹種意境呢,我說叫做“雄奇闊大”,雄奇闊大意境。第二種我們叫“曠放開朗”,“曠放開朗”,第三種我們叫“蒼涼悲壯”,第四種我們叫“深邃沈郁”,那麽這四種類型它的***同點就是表現了壹種“陽剛之美”,表現壹種陽剛之美。此外還有四種我把它叫做“濃艷瑰麗”,第二種叫做“淡泊靜謐”,第三種叫“清新素雅”,第四種我們叫做“淒冷寒涼”,這四種呢,大體上集中表現壹個***同點,那就是壹種“陰柔之美”。所以詩歌這種意境美給我們的感受無非是“陽剛美”,無非是“陰柔美”,那麽“陽剛美”,我們剛才講了有四種類型,壹種類型就是“雄奇闊大”的意境,這種意境就是我們讀這首詩,理解這種意境美,它有個什麽特征呢?這類的詩詞,往往在寫景的時候,它“雄奇壯美,氣勢雄渾”,寫景“雄奇壯美,氣勢雄渾”,抒情“奔騰震蕩,磅礴千鈞”,“奔騰震蕩,磅礴千鈞”,語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誇張,驚心破膽”,這樣給壹種它在寫景方面、在抒情方面、在語言方面有這些特色。比方說,大家非常熟悉的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壹樽換酹江月”。那麽這個詩裏面,妳看看寫景,它寫景什麽?“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不是“雄奇壯美”?它抒情呢?都是磅礴,很有氣勢,“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大浪淘沙”,淘汰了泥沙,“大江東去”,淘汰了泥沙,歷史的長河淘汰了多少風流人物、英雄人物,發歷史的感慨,抒情是這樣的。語言方面,用的詞都是比較誇張的,比較絕對的,“亂石”石是“亂石”,“空”天空已經很高了,“亂石”可以“穿空”,“濤”是“驚濤”,“驚濤拍岸”,撞擊著這個江岸,有的本子(寫成)“經套裂岸”也是壹樣的,都是非常有力,“卷起千堆雪”用的詞非常有力。卷起,那個“雪”,那個浪頭啊,“大浪”“波浪”的那個“浪波”,波浪啊,它像千堆雪,用的詞都是很極端的、很大的。所以這種類型我們是叫“雄奇壯美”。妳讀了以後感覺受了撞擊,好像壹種,好像是大江大河撞擊著妳,感情的巨流撞擊著妳的心靈,這是第壹種。
第二種我說叫“曠放開朗”,這種意境呢,它壹般特征是這樣的,寫景往往是“脫塵拔俗,虛實相生”,抒情的時候呢往往是“曠達開朗,舒緩綿長”,在語言方面壹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譎俊逸”,這詩就很多了。像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像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非常瀟灑,非常灑脫,非常曠達,心中不擱什麽事,心中不糾纏於某壹個疙瘩,“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很瀟灑的,那麽這是第二種,叫做“曠放開朗”。
第三種叫做“蒼涼悲壯”,這種意境美,它壹般的特征是這類詩詞在寫景方面往往是“蒼茫闊遠,峭拔蕭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縱雄健,慷慨悲涼”,在語言方面呢往往是“古樸遒勁,剛正慘烈”,比方大家很熟悉的,有壹首唐詩,王翰寫的《涼州詞》,寫守邊將士的那種悲涼的情懷,說“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詩裏面表現的那種蒼涼的情懷,這種情懷裏有“悲哀”,但是更有“雄心壯誌”,有“壯誌”,同時也含壹點“悲”。所謂“壯中含悲,悲中有壯”,這是第三種。
第四種就是所謂“深邃沈郁”,這類詩詞,它壹般的特點內容上“深蓄積厚,感情深沈,曲回郁結”,在語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絕少誇張,長於以情事動人”,比方說大家熟悉的杜甫的《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那樣地“憂國憂民”,那樣地“深邃沈郁”,“沈郁頓挫”,上面我講了這四種,我們讀了這首詩以後,在我們眼前往往會產生壹種什麽形象?它所表現的形象,有的像“崇山峻崖,橫絕太空”有的像“大河橫前,波濤洶湧”,有的像“迅雷疾電,走雲連風”,有的像“大風卷水,林木衰摧”,有的像“壯士拂劍,浩然彌哀”,有的像“倒酒既盡,仗藜行歌”有的好像是“行吟澤畔,飲恨吞聲”,就是我們聯想起這樣壹些形象,總而言之,這些形象給我們壹種美感的,壹般說來這種美感是激揚振奮的,是奔放熱情的,是深沈堅實的,是勁健悲慨的。那麽這四種,我們說屬於“陽剛之美”。
那麽關於“陰柔美”,我也概括有四種類型,第壹種我們叫“濃艷瑰麗”,那麽它所,這類的詩詞它所描寫的題材大多是“酒邊花下,盛裝美人”,盛裝的美女,它所采用的表現手法往往是“濃抹彩繪,刻意雕琢”,它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形象,往往是“金碧輝煌,濃艷絕人”,比方說大家很熟悉的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他所描寫的本身就是壹個濃艷的美女的形象,那麽他所用的這些詞匯,都是比較雕琢的,比較精美的,華美的、華麗的,那麽這是給人讀了以後感覺到壹個美女的形象在我面前,驚艷絕人啊,亮得讓妳睜不開眼睛呢。它屬於這樣壹個濃艷的美,第二種情況,我們叫做“淡泊靜謐”,淡泊靜謐的意境,這類詩詞它的特點是這樣的,往往它所描寫的題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現了作者壹種遠塵避世的壹種飄逸的情緒。比方說王維的晚年的山水詩,山水田園詩,他有些篇章雖然寫的是自然界的壹些客觀景物,但是作者把他這種“不與世事”的壹種淡泊的心境,通過這個詩刻畫出來了。比方說他的詩,“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那麽這裏面都用了壹個“空”字,這個“空”,不僅僅是自然界的環境的那種空寂,也是作者心裏面的那種“空”。因為他晚年篤信佛老嘛,信佛教,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晚年,那麽這是第二種。
第三種呢我們叫做“清新素雅”,這類的詩詞壹般說來作者所描寫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綠水,芳草鮮花,比較素淡,或者描寫壹些純潔天真的人物,生動活潑,俏麗可愛,它的表現手法呢往往是細致纖麗的,清奇婉轉的,好像是“流泉鳴琴”呢,洋溢著生氣。比方說,大家很熟悉的像白居易的《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非常清新素雅。
第四種就是所謂“淒冷寒涼”,淒冷寒涼”這種形態,這類的詩詞它所表現的情事、環境,大多是哀傷淒冷的,如愀如悲,如泣如訴,它往往以淒婉楚惻來打動人心,讀這詩詞它可以引發人們的畏懼和悲憫,以壹種悲劇的方式來喚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和向往。那麽欣賞這類詩,雖然它詩詞本身寫得很悲哀、很傷心,但是我們讀這詩,依然可以產社壹種審美的愉悅。不是幸災樂禍,而是從這個寫悲涼當中,我們感覺到壹種美,我們剛才講了它是壹種悲劇的這種方式來喚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壹種向往、壹種熱情。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李清照晚年寫的詩《聲聲慢》,這是在她“國破家亡,晚年無依無靠,寄人籬下”這種心境寫的。說“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那麽就是說她寫她那種悲慘的境遇,當時是“國破家亡”,國家不統壹,她自己生活沒有著落,“寄人籬下”,她寫這詞表現她當時獨特的心境,獨特的生活,我們讀了以後可以激發我們對美好事物的那種向往,是不是這樣呢?它依然可以喚起壹種美感,那麽上面我們講了中國古典詩詞所表現的意境美的形態,大體上有八種,前四種屬於“陽剛美”,後四種我們把它歸納為“陰柔美”。
那麽欣賞中國古典詩詞的第二個切入點,我覺得應該是語言美,語言美,因為中國古典詩詞,它也是語言的藝術,是最精粹的、最精煉的語言、最美的語言,人們說這個語言美講它的語言像詩壹樣,是不是這樣呢?詩的語言是非常美的語言,詩歌的語言如同繪畫的顏料,如同繪畫的顏料,這個畫面再美,靠語言來塗抹它,來塗染它,所以詩歌的語言美,可以使作品表現出壹種繪畫美。古代的詩歌概括力強、體制小,所以呢,要求語言必須準確、精煉、生動、形象,那就是說古人對詩歌語言的要求大體就是準確、精煉、生動、形象。我也舉個例子來說,大家都看過《紅樓夢》吧,《紅樓夢》第48回寫到,香菱向林黛玉學詩,林黛玉告訴她妳先讀讀王維的詩,香菱就讀了王維的詩,然後呢向林黛玉匯報。說什麽呢?說我讀了王維的《使至塞上》,其中有兩句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香菱說,她說我就不好理解,她說想來煙如何直啊?日自然是圓的,煙怎麽會直呢?太陽總是圓的嘛,所以這“直”字似無理,這個“直”字用得沒有道理。煙怎麽是“直”呢?“圓”字似太俗,這個“圓”呢,“落日圓”,“圓”字太俗氣,哪個不知道太陽是圓的呢?月亮還有個缺的時候,還什麽殘月啊,還什麽上弦月、下弦月啊,新月啊,太陽總是圓的嘛,這個“圓”字太俗。香菱就說,她說,但是呢,我合上書壹想,倒是見了這景的,妳說寫得不好吧,但是合上書壹想這個景呢好像就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來了。香菱最後說,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大漠孤煙直”,“直”字不好,“長河落日圓”,“圓”字不好妳換兩個字,換壹換看看,妳能不能找兩個字把這兩個字換掉呢?香菱沒有找出來,我想不但是這兩個字換不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十個字,哪壹個字不能換掉。如果換掉,就不叫好詩了。“漠”字能換嗎?“漠”就是沙漠,在大西北,在邊疆塞外,大沙漠茫茫壹片,獨特的景物、荒涼啊,沙漠的漠字,獨特的,不能換吧?“大”字能換嗎?大漠,寫出那種蒼茫感,茫茫無邊,更突出了壹種荒涼,“大漠”大家感覺這個語感。“煙”字能換嗎?“煙”是“狼煙”“烽煙”,邊疆特有的景物,軍事鬥爭,邊疆前線只有烽煙,沒有什麽炊煙,而且這個煙是孤煙,壹個“孤”字現出它環境的嚴酷、冷漠,是邊疆是塞外,軍事要塞呀,“孤煙”,“煙”字不能換。“孤”字不能換,“孤煙直”,“直”字為什麽不能換呢?壹個“直”字,顯出這個環境的惡劣,荒旱無風,壹絲風都沒有,很炎熱,所以煙是筆直往上升的,這是第二。第三,這個字有感情色彩,“大漠孤煙直”,大家感覺什麽呢?壹種剛強、壹種堅硬,煙都是筆直筆直的,那麽守邊疆的將士們呢,就可想而知。但是作者沒有這樣說,就是說這裏面它喻示著比喻了守邊將士那種剛強、堅硬,他可能不承認。這就是說,是寫煙筆直的,沒有什麽別的含義,他說妳很淺薄,所以好詩,它在寫景當中,有意無意當中有這種內涵。“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河”字能換嗎?在這個地方來說,黃河的源頭,“河”獨特的,“長河”,壹個“長”字,顯出這個地方沒有山巒、沒有樹木,河長長的、長長的,給人壹種很突出的感覺。“長河”、“落日”,“落日”兩個字能換嗎?壹般寫心情很好的時候,寫朝陽,他為什麽獨特寫“落日”呢?落日,殘陽如血,很悲涼、很蒼涼,所以用“落日”。這個“圓”字能換嗎?“圓”字不能換,為什麽?我們如果在大城市,妳能看到落日圓嗎?看不見。因為太陽剛剛西斜,被壹棟高樓擋住了,再西斜,被那個山擋住了,再被壹棵樹擋住了,看不到太陽圓圓地圓圓地落下去只有在荒漠當中,大沙漠當中,在西北很荒涼的地方,太陽是圓圓地升起來,圓圓地正中間,圓圓地西斜,圓圓地落下去。“圓”字給人感覺非常突出,“長河落日圓”。那就是說古人呢在這個用字上是非常之講究的,其他還有很多很有名的句子,妳比方說,溫庭筠有首詩叫《商山早行》,其中有兩句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多少個字啊?10個字,寫了幾種景物呢?寫了6種景物。10個字能夠寫6種景物,我們大家寫文章寫了幾千字,壹個景物都沒描寫清楚。他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為什麽?因為它字數很少,它必須很精煉,同時呢,又很準確,同時特別有意境。作者用10個字,把壹種野店晨霜,旅客道路辛苦的意境,把它生動地展現出來了,就是語言特別地精煉。此外,詩的語言呢,我們說是壹種最精煉的、最準確的壹種最生動形象的語言。所以這種語言呢,作者在寫作詩歌的時候,他要靠錘煉才能得之,就是靠錘煉而成。
古代人寫詩、填詞非常講究語言的錘煉,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所謂“意匠慘淡經營中”,這是杜甫的話,說我寫詩,“語不驚人死不休”,如果“驚人之語”,我就還要改。我寫詩,每句話都是慘淡經營呢,慘淡經營。詩歌欣賞的第三個切入點,第三個切入點那就是“形式美”,“形式美”,中國古代詩詞是最講究形式的,最講究形式的。在長期發展的過程當中,逐漸形成了各種規律、各種體制再結合著漢語言文字的特點,使得古代詩歌在形式上具有壹種音樂美和建築美,詩讀起來很好聽,抑揚頓挫,也有壹種建築美。妳看,我們詩很規整、很整齊,七個字壹句,排下來,就像我們蓋的這個設計得不太好的那個樓房壹樣,上上下下都是方的,五言詩,排得也是壹個樓房壹樣的。西方的詩或者國外的詩,金字塔式的或者階梯式的,也有它的排列的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詩歌非常規整,當然像詞它有長短句,它也是壹種形式、壹種形態,所以它表現出壹種音樂美和建築美。那麽這種形式美,在世界的詩歌園地當中,也是獨具壹格的。中國詩歌這種獨特的這種形式。那麽中國古典詩歌早期定型為“四言詩”。大家知道《詩經》最早定型的是“四言詩”,就是四個字壹句。但是並沒有特別的格律的要求,到了漢魏六朝時期,“五言詩”“七言詩”興起,到了南朝時期,在齊代永明年間,有人發現了漢字有平、上、去、入四聲,四種聲調,那麽有人就根據漢字的這種四種聲調以及雙聲疊韻這些規律,來研究詩句當中聲、韻、調這種配合,要求寫詩,要“壹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講究對偶,這就出現了在南朝時期就出現了註重聲律的壹種新的詩體“永明體”。“永明體”到後來格律詩的形成,以及後來的駢文,以及詞、曲這些文學樣式,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到了唐代初年,就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了律詩和絕句,也所謂“格律詩”。中國詩歌真正講格律的,是從唐代開始。唐代以前它還有壹個發展過程呢,我們說,在齊代永明年間,發現了漢字的平、上、去、入四種聲調,從這兒以來到了唐代是真正地、正式地講格律了。那麽此後,這種新的詩體,這種格律詩,以及包括後來的詞、曲,它講格律也就是在句速、在字速,在每句中的聲調、字的聲調,以及句末的押韻,句與句之間的對仗,全詩的這種結構的規律,都有壹定的格式,有壹定的格式。所以呢,格律詩就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壹種基本形式,詩、詞、曲都是如此。那麽詩歌有了壹定的格律要求,讀起落,輕重緩急相間,緩急相間,長短有致,抑揚頓挫,韻調諧和,這就更加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和藝術美,那麽談到古典詩詞這種格律的要求,就是這種形式的要求,它的要求很嚴格,也比較復雜。但是它的基本要求,我想主要是三個方面。壹個是“平仄”的要求,“平仄”就是字的聲調。第二個就是“押韻”的要求,“押韻”押什麽韻?第三個就是“對仗”的要求,“對仗”、“對偶”,那麽這些都比較,我們說了比較復雜,要求比較嚴,所以壹般不提倡當代的青年寫這個舊體詩。當然妳文化學問比較高壹點,詩詞讀得多壹點也可以寫。但是過去毛澤東主席所說的,提倡青年人寫新詩,不提倡寫這個舊體詩。他不是說不是不提倡大家寫,主要從哪個意義上,這種格律比較束縛人,因為我們想詩啊重在抒情,如果在抒情方面,很想自由地抒發自己的情感,但是這種形式又限制了,我不能夠遵守我的規律,那個詩寫得不像個格律詩,那也不好。所以我們壹般地還是提倡大家寫新詩,寫自由詩。那麽但是特,要欣賞古典詩詞那就必須要懂壹點,不壹定寫,但是要懂。怎樣才能懂呢?這不是我們這壹次課能講清楚的。
大家下去以後,可以找點有關詩詞格律方面的壹些書來看壹看,我就不多講了。總而言之,上面講了我們為什麽要欣賞古典詩詞,欣賞古典詩詞從哪些方面切入,我講了三個方面,那就是欣賞古典詩詞的“意境美”、欣賞古典詩詞的“語言美”、欣賞古典詩詞的“形式美”。概而言之,我國古代優秀的詩、詞、曲作品,有著高度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藝術性,值得我們認真研究,我們批判地繼承,從而增強文化素養,提高我們認識生活、概括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為適應新時代的新挑戰打好堅實的基礎。我想我今天給同學們要講的就是這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