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

 中國古代有不少因維護人格,保持氣節而不食的故事。?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壹例。

 東晉後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是名人之後,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於蒼生?之誌,可是,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裏,陶淵明的壹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汙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為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裏的小官,可由於看不慣官場上的那壹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後來,為了生活他還陸續做過壹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

 陶淵明最後壹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壹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壹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壹次,縣裏派督郵來了解情況。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後長長嘆了壹口氣:?我不願為了小小縣令的五鬥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家夥獻殷勤。?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

 此後,他壹面讀書為文,壹面參加農業勞動。後來由於農田不斷受災,房屋又被火燒,家境越來越惡化。但他始終不願再為官受祿,甚至連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也堅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

 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為代價。陶淵明因?不為五鬥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壹代文風並流傳百世的詩文。在為後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後代有誌之士的楷模。

 我看陶淵明

 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壹朵奇葩,而田園詩以其質樸自然、優美恬靜壹枝獨秀。在眾多的田園詩人中,尤以陶淵明為代表,甚至可以說是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這壹流派。

 陶淵明出身於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做過縣令、參軍壹類小官,但他生活在統治階級內部互相傾軋、爭權奪利十分激烈的時代,仕途中對這種官場黑暗漸有認識,不願同流合汙,終在四十壹歲那年辭官歸隱,以後壹直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詩歌合為時而作,文章合為事而作"。他的這些生活遭遇和思想感情,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淋漓盡致的表現:

 首先來看他的思想特點。

 陶淵明看到當時官場的汙濁腐敗,毅然辭官歸隱,以示反抗。詩人在《歸園田居》中寫道:"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常恐霰雪至,零落同草莽",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深惡痛絕,並決心與之決裂;"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則反映了詩人"質本潔來還潔去"的高尚情操。在《詠荊軻》中,詩人對荊軻不畏 *** 的豪俠行為作了高度評價。"雄發指危冠,猛氣沖天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可謂是豪氣沖天壯誌淩雲,足見詩人並未完全忘懷政治,壹味清淡。這些在當時來說都是難得而且是進步的,從而也使得詩人的作品得以流傳千古。

 古語說:"人無好惡是非之分,非人也。"陶淵明首先作為壹個人,然後才是詩人。他雖然認識到了當時官場的黑暗和統治階級的腐朽,不願同流合汙,但卻沒有孔子所說的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和決心,采取消極避世的隱居方式,所謂的"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只不過是他為自己辯解的壹個借口而已,而在他的另壹作品《桃花源記》中這種消極避世的思想表現得更為明顯,這不能不由他的階級局限性所決定。出身於小地主家庭,這就決定了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作為壹個地主階級的沒落分子,他也曾夢想過自己仕途騰達,平步青雲,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官場的黑暗,仕途的不得誌,使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在風光旖旎的田園中求得心理平衡和精神寄托。

 再來看他的藝術風格。

 清代詩人龔自珍在《舟中讀陶》中寫道:陶潛酷似臥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壹分"騷"。從此詩句可見陶淵明藝術風格的特色。

 1、典型的田園風格,開創了壹代詩風。歸隱以後,陶淵明親自參加農業勞動,密切了與農民的聯系,他的作品也因此在表現淳樸的農村生活情趣和描寫優美恬靜的農村自然景色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壹千古絕唱道出了農民生活的悠閑自在;"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描繪了壹幅寧靜而又令人無限向往的田園風光。

 2、田園豪放相媲美,使其作品魅力永存。在表現恬淡、樸素的田園風格的同時,詩人的壹些作品也表現了"金剛怒目"式的激越和高亢。《詠荊軻》中"漸離擊悲築,宋意唱合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可與史記《荊軻列傳》中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相媲美,壹幅易水餞行的悲壯場面展現在我們面前。

 由此可見,陶淵明的藝術風格並沒有僅僅拘泥於田園壹派,還有著激越豪放的壹面,這或許是他的藝術形象至今不老的緣故吧。

?

 陶淵明是壹個有著驚人才華的詩人,他在田園詩上的造詣決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而他的反抗精神和隱居思想也影響了後世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