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34篇
(壹)思考
1. 大衛在什麽情況下作的這詩歌?題註
2. 詩人要怎樣稱頌耶和華?他怎樣邀請人稱頌的耶和華的?1--3
3. 詩人曾經尋求耶和華得到怎樣的結果?4
4. 詩人說凡仰望他的便怎樣?耶和華的使者怎樣對待敬畏他的人?5--7
5. 詩人要怎樣便知道主的美善?投靠他的人會怎樣?詩人邀請什麽人敬畏耶和華?凡敬畏耶和華的人會怎樣?8--10
6. 詩人讓人聽他什麽話?話的內容是什麽?11--14
7. 耶和華的眼目看顧什麽人?15
8. 耶和華向行惡的人怎樣?16
9. 耶和華怎樣待義人的呼求?17
10. 耶和華怎樣對待靈裏痛悔的人?18
11. 耶和華怎樣對待苦難中的義人?19--20
12. 惡人必有怎樣的結局?21
13. 耶和華救贖什麽樣人?凡投靠他的人會有怎樣的結局?22
(二)應用
思考敬畏耶和華的人應當怎樣生活?他們會得到什麽好處?
二、讀經大綱
《頌贊神的美善》
(壹)頌主恩? 1--3
1、時間
(1)時時
(2)常常
2、方式
(1)個人頌主
①口----贊美
②心----誇耀
③人----見證
(2)團體頌主
①尊神為大
②高舉聖民
(二)嘗主恩? 4--10
1、尋求得平安
2、仰望得榮光
3、呼求得拯救
4、敬畏得好處
(1)得保護
(2)不缺乏
5、投靠得福氣
(三)傳主恩? 11--14
1、教導----敬畏神的秘訣
2、見證----享長壽的秘訣
3、認識----享美福的秘訣
(1)舌頭----不出惡言
(2)嘴唇----不說詭詐
(3)行為----離惡行善
(4)對人----尋求和睦
(5)對神----壹心追趕
(四)得主恩? 15---22
1、義人得看顧
(1)聽呼求
(2)脫苦難
2、傷心得安慰
(1)神靠近
(2)神拯救
3、苦難得保全? 19---20
4、投靠得救贖? 22
(1)靈魂得贖
(2)不被定罪?
5、惡人得變臉? 16? 21
(1)被除名
(2)食惡果
(3)被定罪
三、思考解答
1. 大衛在什麽情況下作的這詩歌?題註
答:大衛在亞比米勒面前裝瘋,被他趕出去,就作這詩。
2. 詩人要怎樣稱頌耶和華?他怎樣邀請人稱頌的耶和華的?1/3
①時時稱頌耶和華,贊美神的話必常在他口中。他的心必因耶和華誇耀;謙卑人聽見,就要喜樂。
②妳們和我當稱耶和華為大,壹同高舉他的名。
3. 詩人曾經尋求耶和華得到怎樣的結果?4
答:神就應允他,救他脫離了壹切的恐懼。
4. 詩人說凡仰望他的便怎樣?耶和華的使者怎樣對待敬畏他的人?5--7
①便有光榮;他們的臉,必不蒙羞。
②在敬畏他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
5. 詩人要怎樣便知道主的美善?投靠他的人會怎樣?詩人邀請什麽人敬畏耶和華?凡敬畏耶和華的人會怎樣?8--10
①妳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
②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③耶和華的聖民。
②敬畏神的壹無所缺。
6. 詩人讓人聽他什麽話?話的內容是什麽?11--14
①敬畏耶和華的道。
②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壹心追趕。
7. 耶和華的眼目看顧什麽人?15
答:義人。
8. 耶和華向行惡的人怎樣?16
答:變臉,要從世上除滅他們的名號。
9. 耶和華怎樣待義人的呼求?17
答:救他們脫離壹切患難。
10. 耶和華怎樣對待靈裏痛悔的人?18
答:拯救靈性痛悔的人。
11. 耶和華怎樣對待苦難中的義人?19--20
答:和華救他脫離這壹切,又保全他壹身的骨頭,連壹根也不折斷。
12. 惡人必有怎樣的結局?21
答:必被定罪。
13. 耶和華救贖什麽樣人?凡投靠他的人會有怎樣的結局?22
①救贖他仆人的靈魂。
②凡投靠他的,必不至定罪。
四、應用解答
思考敬畏耶和華的人應當怎樣生活?他們會得到什麽好處?
答:(1)凡敬畏耶和華的人應當:
①言語純正(13/)
②行為端正(14/)
③真正悔改(18/)
④與主親近(22/)
(2)他們的好處,享有:
①世上的福
a,脫離險境
b,認識真神
C,真正滿足
②永生的福
a,不被定罪
b,生命得贖
C,享有永生
2、思考敬畏耶和華的人應當怎樣生活?他們會得到什麽好處?
答:(1)敬畏耶和華的人應當:
①時時稱頌耶和華,贊美他的話常在口中;
②因耶和華誇耀,謙卑人要喜樂;
③稱耶和華為大,高舉他的名;
④凡事尋求仰望耶和華;
⑤嘗嘗主恩的滋味,投靠他;
⑥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
⑦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壹心追趕。
(2)敬畏尋求耶和華人的好處:
①禱告蒙應允,得脫離壹切的恐懼;
②便有光榮,臉不蒙羞;
③得脫離壹切的患難;
④耶和華的使者在四圍安營搭救他;
⑤什麽好處都不缺;
⑥得享美福;
⑦靈魂得贖,必不至定罪。
五、詩篇淺解
本篇與第二十五篇相同,是壹首離合詩,只是省略了希怕來字waw並在第22節開頭多加了字母“pe”。根括標題,此詩涉及撤母耳記上二十壹章10節至二十二章1節所記載的事,就是大衛在迦特,與非利士人接觸那段驚險的經歷,事後他逃到亞杜蘭洞去。本篇強調敬畏神(7、9、11節)和信靠他的美善(8、10、12節),很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在撒母耳記上第壹章裏,非利士王的名字是亞吉,但本篇標題卻使用了非利士王的稱呼,就是亞比米勒。埃及王的稱呼是法老,亞瑪力王的稱呼是亞甲。彼得前書二章3節引用了本篇第8節,又在第三章10至12節中,引用了本篇12至16節。大衛把他從迦特的經歷所學到的,在本篇提出了四個指示,既給當時跟隨他的人(撒上二十二1--2),也給這世代的人,幫助我們遠離禍患,過壹個討神喜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