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詩詞算是高峰。
教員詩詞數量不多,但版本眾多,盡管教員本人生前只出過兩版,即《詩詞十九首》和《詩詞三十七首》,但從1976年以後,隨著偉人詩詞的不斷爆料,版本也越來越多。比較權威的是中國人民出版社出版的43首版詩詞,後又陸續增至60多首,但據說有人的收集現已達100多首,質量參差,真偽莫辨,故不是今天要討論的範疇。
事實上,教員詩詞影響最大的版本,還是其親自參與審定編輯的這壹版,即1963年偉人七十大壽出版的《詩詞三十七首》。不僅銷量達到驚人的四億冊,質量也是上乘。包括了青年時代、土地革命時期以及建國後三個階段的詩詞創作。其中的土地革命時期,是教員詩詞創作的巔峰時段,不僅創力旺盛,作品質量壹流,更以詩史上沒有的革命題材,打開了中國古典詩詞的新領域。
就是憑著這薄薄的壹本37首詩詞,教員躋身中國第壹流的詩人行列,就是憑著這薄薄的壹本37首詩詞,教員詩詞成為了現代中國詩詞的孤本,成為了中國詩詞史上的壹座奇峰,高峰。
為什麽教員詩詞能得到這樣的評價?
第壹,革命詩詞大大開拓了詩詞內容的疆界。衡量壹個詩人是否大詩人,這是最重要的指標之壹。歷數古代頂級詩人,屈、陶、李、杜、蘇、辛,莫不如此。屈原的《楚辭》是中國詩歌的源頭之壹,陶淵明開田園壹派,並以相當的數量達到藝術上的首個高峰,李杜匯集萬源,如浩瀚大海,更不必說。
蘇詩三千,然而論成就,詞遠在詩之上,為何?不是才力不濟,而是吃了時間的虧,詩的內容給前人寫盡寫絕,再大的天才也翻不出浪了。30首高水平的豪放詞無形中拯救了他的藝術生命。但他卻是有意識這麽做的。要區別於當時的柳永。他知道風格、內容之不同,於藝術何其重要。
辛棄疾詞600,專攻豪放,數量上大大超過蘇軾,這壹領地繼續大幅拓寬,辛棄疾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集大成者。之後這壹派,就再也沒有大家了。直到偉人詩詞出現。
以革命題材入詩,偉人之前,已經出現,如晚清壹些革命誌士,譚嗣同、秋瑾等,都有,但都比較零散,且偏於個人隨感壹類,很少涉及具體的革命內容。教員則以親身實踐的經歷,寫風雲激蕩的征程。這樣的經歷,之前沒有過,寫這樣的經歷,詩詞自然進入全新的領地。
第二,詩詞本身藝術上的高超。教員詩詞研究者朱向前認為,偉人詩詞起碼有五分之壹的篇目寫得不輸古人。這裏的不輸古人,是指跟古典詩詞最頂級的詩詞相較。我們都知道,壹闋《沁園春/雪》,是壓倒古今的。
第三,教員詩詞匯聚了偉人的浩然正氣,貫註了壹個民族源源不絕的精神力量,這又是歷代大詩人、大詞人難以望其項背的。
以上三點,有兩點為他人所不具備,教員詩詞當然是詩歌藝術上的傑作。教員當然是第壹流的詩人。
以絕少的數量而成第壹流詩人、詞人的,古往今來,不過曹操、李煜、李清照、偉人四人而已。
偉人詩詞,必將以其豐沛的內涵,空前的氣魄,和無與倫比的正能量,滋養壹代又壹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