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樂:Cuchulainn(作曲:Ron Korb)
被譽為是當代第壹魔笛手的Ron Korb(龍笛, 又稱雷恩?寇伯),來自加拿大多倫多,是壹名長笛演奏家及作曲家,因其母系家族具有東方血統,加上曾在日本居住兩年學習傳統竹笛及宮廷樂,所以作品融合了東西風味,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音樂學院,除了正規的古典訓練之外,更令人驚奇的就是他能夠演奏世界各地***十五種的管樂:長笛,愛爾蘭長笛,中國竹笛,日本薄笛等樂器都是他的領域。
續文請見 : 自深深處——王爾德致波西的信(二)
作者簡介: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19世紀英國(準確來講是愛爾蘭,但是當時由英國統治)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壹,以其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和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唯美主義不僅僅是對浪漫主義詩歌的繼承和發展,更重要的是對它的革新。唯美主義運動最著名的思想口號是"為藝術而藝術",這也是此文學運動能夠在封建的溫文爾雅的英國維多利亞中晚期發展起來並形成壹定規模的原因之壹。1895年王爾德因為所謂的"有傷風化罪"鋃鐺入獄,即使在服刑期間他的創作靈感也絲毫未受影響。在寫給男友的壹篇名為《自深深處》的經典作品中, 他不止壹次說道"我是這個時代藝術與文化的象征",甚至在他去世前嘴裏還喃喃自語道"美,唯有美才是這樣"。
20世紀末,在遭到毀譽近壹個世紀以後,英國終於給了王爾德樹立雕像的榮譽。1998年11月30日,由麥姬·漢姆林雕塑的王爾德雕像在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附近的阿德萊德街揭幕。雕像標題為"與奧斯卡·王爾德的對話",同時刻有王爾德常被引用的語錄:"我們都在陰溝裏,但仍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愛本無罪:
唯美主義的先鋒作家王爾德的壹生,他精彩絕艷,無論是詩歌還是戲劇,無論是童話還是小說,他都有所涉獵,且成就斐然。他言談幽默風趣,文字激昂慷慨,他是壹個傳奇。連英國的首相丘吉爾都曾說過,願能於王爾德有壹次傾心暢談。在當時的倫敦,王爾德便是引領時尚的弄潮兒,幾乎整個英國的目光都在他的身上。可惜,他的壹切榮譽都在後來被毀掉。他和道格拉斯·波西伯爵的相遇,便是他苦難後半生的開始,他不僅入獄,名譽上更是有了不能洗清的汙點,家產被拍賣,連妻子都帶著兩個兒子隱姓埋名。這壹切都源於他對美的極致追求。王爾德是壹個愛美之人,只要是美的事物,無論是美的物還是美的人,都讓他心醉。於是,當愛美的王爾德遇到了有著極致美貌的波西時,他便成了美的殉葬者。在那個並不真正需要美的時代,在那個並不開放的時代,王爾德憑借自己的壹己之力,去挑戰整個時代。終於,他熱烈到招搖的美,和不能言喻的愛挑動了這個時代的痛覺,於是,在壹系列的風雨之後,王爾德,這個榮耀了壹個時代的美的靈魂,最終沈淪在艱苦的地獄壹般的牢獄之中,而他最後長眠在了拉雪茲公墓。失去壹切又身陷牢獄的王爾德連怨恨都要拼命壓制,他不願去相信他那麽熱切的愛著的人,居然從沒真正愛他。可惜在他的字裏行間中,任然可以看出,他還是有怨憤的。但這種怨憤更像是他用盡壹切追尋到的美麗,居然是殘缺的,美中帶著遺憾,這是王爾德真正無法去接受的。這種愛情是壹種不能言語出來的情感,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幾乎所有人都在壓抑,只有王爾德毫不掩飾的展現了出來,他的愛熾熱如同沙漠中的玫瑰,那麽艷麗又那麽熱烈。時至今日,在王爾德長眠的墓地,還有聞名而來的人們在他的墓前駐足,許是為他天才的作品,許是為他火壹樣的愛情。這都說明了,美在任何時代,任何時候,都不會缺少真正的美的愛慕者。王爾德是美的殉葬者,也是美的化身,他在尋找美,其實人們也在尋找他……
題圖詩:廬陽第壹怪:
? 綠林未見好漢,
? 唯存壹思真念。
? 飄葉數流年,
? 遊子徘徊輾轉。
? 淚眼,
? 淚眼,
? 直把鄉情愁斷。
———\ 壹絲怪念組合?
? (感謝廬陽第壹怪配詩鼓勵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