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裏,我醉了。有些狂放,有些消極;有些激昂,有些滄桑;有些同情,有些厭惡;有些悲憤,也有些無奈。帶著復雜的情愫,我在朦朧裏清醒地走進了《歷史的暗角》。
小人難敵。小人是壹團拂之不去的暖昧,壹處清除不了的骯臟,深深地紮根在社會的每壹處暗角裏,令人防不勝防。余秋雨悲憤地寫道,歷史上許多銅鑄鐵澆的政治家、軍事家最終悲愴長辭的時候最痛恨的不是自己明確的政敵和對手,而是曾經膩耳的佳言和多變的臉色,最終還說不清是敵是友的那些人物。的確,有些人物看起來並不卑鄙,也許還夾帶著壹絲崇高,幾分影響,甚至看起來很是完美。這些“暗角的精華”以精湛的演技騙得了許多名人的信任,結果惡狼被善良的南郭先生救了,想的卻是吃掉救命恩人。小人靠名人權貴得以榮耀門媚,也盤算著如何更加榮華富貴。對他們來說,錢、權是他們來這世上唯壹的追求。為了這,他們可以帶上壹切可偽裝的面紗,撕破壹切可撕破的道德律,扯斷壹切可扯斷的人類最基本的良知。不少人痛斥他們犯法,可他們的的確確沒犯法。只是巧妙地施放些“隱形毒箭”,不知疲倦地播下些永遠也難清除幹凈的毒瘤,僅此而已。他們是社會的殘渣,卻可攻守靈活,進退自如,在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因為這樣,即便是最具正義感的聲音面對黴銹斑斑的暗角也無可奈何。
竊以為,既然無可奈何,那我們能不能主動地從小人身上得到什麽呢?能不能把小人當作壹位磨礪自己的反面老師呢?在小人的黑夜裏,用壹雙掙紮的眼睛尋找光明,如同忍耐痛苦,在絕望中求明,在包圍中突圍!不必激進,不必消沈,用壹顆平凡的心,壹顆堅韌的心去面對。不必據理力爭,不必糾纏不清,用壹顆溫柔敦厚的心,壹顆豁達寬容的心去承受。
不禁想起蘇軾。這位文豪壹生受盡小人折磨,傷痕累累,但他並不費盡心思雲清汙祛垢,而是輕松壹笑了之,以優美的詩文,解脫和超越傷痕累累的人生。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描述:“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獨以名太高而獲罪的蘇軾被貶後竟瀟灑地放浪於山水之間,啖嶺南鮮荔,與明月對飲,對大江放歌,在窮鄉僻壤裏,揮灑出壹篇篇不朽之作,鑄成中國文學史上壹座令無數小人望塵莫及的豐碑。
向蘇東坡敬酒吧!向蘇東坡們敬酒吧!敬他們的沈默,更敬他們的坦然。如衛建民先生所言,鼓噪不如沈默,息謗得於無言,添上兩句,沈默不妨面對,突圍得於坦然。
精彩的學生閱讀讀後感2樂,壹個人人都盼望的情感,而我就在讀《畢淑敏散文》當中感受到了樂!
畢淑敏是壹個能將生活中的情感點滴帶入寫作中的淳樸作家。她的文章有滋有味,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構成,再將她的體會,她所了解到的背景加入其中,便成為篇篇打動人心的散文。
她的散文有沈思篇,有人生感悟篇,有心靈處分篇等多個篇幅。壹縷彌漫著的香煙,壹絲綠植芬芳,壹點生機的鳥鳴,便描畫出壹篇文章,壹幅圖畫。
我很喜歡讀《每天都冒壹點險》這篇散文,很有意境。文章講述的是畢淑敏的三個“險”事,教導我們人生因“險”而精彩。所以每天都冒壹點險,不僅可以抗衰老,還可以活躍生活。我讀了之後感到冒險原來在人生中有這麽重要,也不禁發出感慨,多冒冒險必定會讓我增大膽量,受益匪淺。
我喜歡的另壹篇文章叫《精神的三間小屋》。如果讓我推薦作品的話,我定會推選這篇文章為演講主題。它貼近生活,教育我們要在心間樹立三間小屋。第壹間是:盛著我們的愛與恨,第二間是:盛放著我們的事業,第三間是:安放著我們的自身。
她在文中這樣闡述道:“三間小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棲息地,是智慧生靈的義務,每人都有如此的權利。”是啊!安放著我們喜怒哀樂的三間小屋,代表著希望,代表著生靈萬物的平和,所以,人壹定心中都要有這三間精神小屋,它們是妳心的核心,是妳情感發泄的控制總部,是接受打擊、接受喜悅的基地。
讀久了畢淑敏老師的散文,真會不自覺地稱她為師。散文情感濃厚,內容樸實,令我看了就脫不了身,總想多看幾篇。其實我的許多經歷都和畢淑敏老師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她說的“到底我重不重要?”,我曾經也有這樣的疑惑,並問過我自己這樣的問題,我在她的散文中找到了答案——我很重要!
畢淑敏那平實卻激情的散文使我久久難忘,我仍不時翻翻這篇,看看那篇。那種被畢老師渲染得瑰麗多彩的、生動活潑的故事情節,相信壹定會讓我難以忘懷,而那種被畢老師描述得具有感悟、具有哲理的道理也將廣為流傳。
感謝畢老師為我帶來的樂,雖說樂自由我,但這是“樂自由書”,相信這種閱讀的喜悅,將傳遞給更多的讀者!
精彩的學生閱讀讀後感3今天讀完汪曾祺散文,感觸較深。
壹是學到壹些理論知識。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國漢字的獨特性和意義,他說中國漢字是用來看的,不是說的。許多詩歌壹朗誦就沒有以前的東西了,所以他反對朗誦詩歌和散文。他主張壹字壹字的認真扣字眼,沈從文的《邊城》不到七萬字,但寫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樣從壹個壹個的字來看沒有什麽獨特。但當放到壹起那種行雲流水的灑脫真的很奇妙。他主張刻畫人物不應該描寫太多,而應該從環境、聲音、顏色等各個方面進行描寫和烘托。如何組織文章?他說他是先在頭腦裏面對整個文章有了輪廓以後才寫的。要先有個整體的構思。這些都是他端壹杯清茶靜坐時想出來的。
二是他的散文風格樸素、簡練。人人看了都會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師承了沈從文的特點。雖然樸素,但那是壹種文學修辭,文學語言,不是方言,沒有在語言上的研究和大師的本領,是寫不出那樣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說到老師沈從文、老舍他們是怎樣練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學淵源深厚,愛好廣泛,上小學時,他的祖父就給他教《論語》,寫小論文“義”,這就相當不錯了,我上小學時,除了會放羊、掏鳥窩之外,文化的東西是絕緣的。汪曾祺散文我覺得最值得稱道的是那種“真”,壹點沒有矯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語言。尤其是那種語言真是難得,是應該讓我們這些後輩好好揣摩的。壹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現在好多人寫的文章喜歡辭采華麗,但內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別扭,不真實。由於愛好廣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靈、歷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風土、藝術文物……。都有涉及。但最真的是寫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對師友、家世、父親、母親等的回憶文章寫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現出他的善良、和藹、真實。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對父親的回憶,父子之間是那樣自由、平等、融洽。《我的母親》中對三位母親的回憶。雖然兩位是繼母,但卻充滿了感情和幸福。
三是他的用情。他對任何人都是友好的。如對西南聯大的諸多師友的回憶中,我們就能感覺到他對老師和同學的感情。很純真,很自然,我覺得做人就應該像他壹樣。對任何人都很友好,對任何事都很認真。且那種追求自然、樸素的養生之道也值得我學習。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師的壹些為人處世,待客之道,修身養性我覺得對我影響還是很大的。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應該保持壹顆童心,不要裝腔作勢。看書就是學習嘛。學文章,學做人,都很重要。
精彩的學生閱讀讀後感4經過我東擠西擠的時間,我終於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散文中大部分都是先敘後議的結構,先完整的講完壹個故事後再在文章的結尾抒情,好似壹篇生活故事的讀後感。並且語言張曉風通俗,好似正在與讀者對話。
這裏面有吸引人的故事,也有深含哲理的議論。有壹篇文章最適合現代的人去品讀――《最單純的生活必須品》,這是篇作者在看了《森林王子》中的壹句經典語言:“讓我們得到最單純的生活必須品”的感悟。我可以設想壹下問壹個城裏的孩子或鄉下的孩子,人生存最基本的三要素是什麽?城裏的孩子壹定會不屑壹顧地回答:“不就是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嗎?”鄉下孩子聽了壹定會茫然地說:“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是啥?不就是豬油、雞蛋和糖嗎?人不吃那些照樣能活。俺只知人生存只要柴火、水和糧食。”妳更認同那壹個?若妳不明白什麽是最單純的生活必須品。就想想,五千年前人們走遍天下要帶什麽?不就和鄉下孩子回答的差不多嗎?而現在人們出遊,就要帶上壹大堆——什麽防曬的,防蚊的,防野獸的,防……當然還有衣服、碗,筷……也許妳會認為是現代人想得周到,把什麽都考慮到了。其實是古人認為壹些意外都是可以抵抗的,重要的是人要活下去。
回想當今,人們對城市生活的物質生活的厭倦了。都開上車去找個青山綠水的地方去放松,殊不知自己把城市的汙染帶進了青山綠水。現在城市的發展都在想著人定勝天,要用人的力量去改變世界,其實這也是把自己發展的快樂建立在大地的痛苦之上。除了城市建設方面,壹些城市的水和空氣都在受到汙染。我們想要吃的純凈水都含有亂七八糟的雜質。為博人們歡心的“水”,美其名叫成各種好聽的飲料讓人們癡迷得不能自拔。在人們生活的周圍是飽含懸浮顆粒與雜質的“風”。看看周圍多少人受著現在生活帶來的疾病的煎熬。
在小學六年級的壹次科技發展的有利有弊的辨論上,我果斷的站在反方的立場上。我列舉了世上許多發明所帶來的副作用。如電腦讓人失去思考能力、汽車讓人們的行走能力退化,電視讓人失去溝通能力……生活上雖然帶來了方便卻以喪失我們的基本能力為代價。
畢淑敏的這篇文章頗有道家的反璞歸真思想,讓許多現代人開始深思:“這是我們要的生活嗎?”
精彩的學生閱讀讀後感5喜歡讀林清玄的散文,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壹縷蓮花般的馨香。每每走進他的文字,心也會跟著起起落落,然後慢慢靜下。暖暖的回味時,內心總會充滿寧靜與關愛。翻開書的目錄,那些題目就會吸引妳:“暖暖的歌”、“生平壹瓣香”、“溫壹壺月光下酒”、“發芽的心情”、“味之素”、“清歡”、“三生石上舊精魂”、“黃昏菩提”、“飛入芒花”、“清靜之蓮”、“吾心似秋月”……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註。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壹揮手袖,便將淩雲的壯誌,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在壹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壹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壹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於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心情與平靜的心態,再宏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
林清玄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汙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裏,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壹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壹些純凈。
依賴的心往往使我們經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壹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雅自在和勃勃生機……
精彩的學生閱讀讀後感6在壹長串的書單中,我選擇了畢淑敏的作品選。想起之前看的短篇小說《鮮花手術》,可以說我的感覺是震撼。
翻開書,開頭便是小說,就感覺有了看它的動力,不然如果全都是散文的話,壹定是不會按著順序來看的。第壹篇是極短的小說《夢坊》,這樣的名字很有吸引人的力量。當然也給人帶來深深地思考,我跟作者產生了壹樣的疑惑,“夢坊”是制造夢的地方嗎。當然不是,而是神秘的釋夢之所。隨著女主人公逐漸走進夢坊,我對它的了解也逐漸加深。壹周壹次的活動逐漸展開,博士要求大家把自己最新的夢記錄下來,來解析這些夢。然而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夢卻不再降臨到自己的睡眠過程中。大家就聽取了博士的建議,采取了各種神奇而又詭異的方式,讓自己做夢。在準備讓自己做夢所需的材料時,女主人公又與其中的成員發生了摩擦。這樣帶著煩惱和自己編造的謊言進入夢坊的女主人公漸漸釋懷了。
我想,或許描寫這樣壹個故事,正是在告訴我們,其實我們沒有必要為了生活中的小煩惱或是我們認為的大煩惱而牽腸掛肚,在我們為這些煩惱而愁眉不展的時候,不知不覺之中,這些煩惱就已經離我們而去了。
《藏紅花》是壹個感人的故事,仿佛又回到了與《鮮花手術》相同的那個時代。故事發生在祖國的寒冷的邊境。我看到的是戰爭的殘忍,內心的孝順和戰友間深厚的情誼。我想這樣的故事壹定是與作者在三山交匯的高原上當衛生員的經歷有關,這樣的工作,壹定經歷過太多的壯烈的犧牲,太多真情的顯現。有這樣經歷的畢淑敏,才能從壹個從醫者,華麗蛻變為壹個著名的作家。
她的處女作《昆侖殤》這樣的故事還是滿耐看的,也不像時下流行的壹些校園小說,名作家寫的遠比那些更有深意。我看到在這樣三山交匯的高原,寒冷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這樣拉練就顯得尤為艱苦,圍繞著他們的'是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的犧牲。領導的指揮更加難以進行,特別當領導者要挑戰前人所未到達過的無人區時,部下就對這樣強度的拉練感到不滿,矛盾不可避免的爆發了。在這樣的拉練中,男女的界限也是模糊的,他們都得負重七十公斤徒步行軍。我壹瞬間就想到了人們常說的,以前的條件這麽艱苦,現在的我們,更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我在小說的看到,只有淺層接觸的人們,卻在爬山的過程中,為了拯救對方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這樣的犧牲是偉大的。記得其中的壹個細節,在徒手攀登懸崖時,就有人希望自己失手墜落,這樣就既可以免去了寒冷的圍困,也可以被送入烈士陵園。然而不聽使喚的四肢卻更緊地攀住了巖壁。事實上,這是作者在親身經歷過程中產生過的想法。我就想到了,原來小說的細節也是可以這樣產生的。
看這本書,也感覺到了很多關於死亡的事。作者因為想壹探死亡的究竟,就來到了壹家臨終關懷醫院。各種各樣的姿態展現在我的面前。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最美麗的護士幫助院長挑選護士,這神奇的標準是——面善。在這樣壹個簡單的條件下,做的卻是最累最臟的活。我想只有在最累最臟的活,和低廉的工資面前才能真正體現壹個人發自內心的善良。在這裏醫生的抱負得不到實現,接觸的只是不抱有任何希望的臨終者。借此也可以窺探到病人家屬的內心世界,為了結束病人的痛苦,他們會建議醫生讓病人安樂死。那麽醫生就成了寧死不屈的代名詞,畢竟這樣的死亡還是非常殘忍的。但是在另壹個方面,我又同故事中的醫生壹樣,是壹個死亡陽剛論者。就像人們歌頌秋天卻不歌頌死亡壹樣,其實死亡也是像秋天壹樣的很美好的必然,不是嗎?既然自己的存活在這個世上已經沒有什麽價值,那麽就安然離去好了。其中,也有為了完成任務而來的誌願者,這樣的工作並不是每個人都受的了得。但是有誌願者被感動了,了解了他們的痛苦,逐漸走進了這些臨終者。
其實看到後面的散文部分也是有很多感觸的:
《握緊妳的右手》: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掌心的紋路不能決定命運。
《關於婚姻和家庭的獨白》:家庭於我們是如此的重要,我們在父母眼中是如此的重要壹切都是無法割舍的。
應該還有很多,是我們現在的閱歷所無法理解的,每壹本書所帶給我們的感悟,都會在重要的時刻,敲打我們的靈魂的。
精彩的學生閱讀讀後感7林清玄的散文有不同於朱自清的,他的語言相對樸實、通俗易懂。在我的語文課本裏,有《桃花心木》這樣壹篇文章,也是出自林清玄先生之手,閱讀後會明顯感覺到,他的文章善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林清玄先生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他有壹雙擅長挖掘與發現的慧眼,可以從壹個細微的現象甚至壹個動作,通過奇妙的聯想,從而得到許多受益匪淺的人生啟迪。
《發芽的心情》講述的是林清玄先生在武陵農場打工的經歷。他幫忙采摘秋季成熟的水蜜桃與梨子。壹個月後,被采光果實的果樹竟然已經在寒風中雕零落盡。農場主人告訴林清玄先生,每當壹年的冬季,總會有壹些果樹像那樣死去,而有的卻能堅持到春天的來臨。這壹現象使善感的林清玄引起了深思,樹就像人壹樣,有的人面臨殘酷冬天的肅殺,面對折磨甚至流下血心的汁液,卻從不低頭。有那些弱的,就無法堅持春天的到來。只有永遠保持春天的心等待發芽的人才能勇敢的過冬,在流血之後還能枝繁葉茂,長出更美的果實。於是,林清玄先生便常對自己說:“跨過去,春天不遠了,我永遠不要失去發芽的心情。”若是我們也能隨時保持如此的心態,雨後的彩虹壹定會很美吧!
既是作家,便有超俗的情懷。《鱔魚骨的滋味》則是林清玄先生對童年溫暖回憶與對母愛的懷念。小時候家裏窮,沒有錢吃鱔魚,但是能幹的母親總是變著花樣做鱔魚骨湯給林清玄吃。溢滿母愛的魚骨湯,總是濃濃的在林清玄先生的心中流淌,直到現在仍然回味無窮。吃著飯館裏的鱔魚,不禁回憶起以前蘊含著暖暖母愛的魚骨湯。
林清玄先生對生活與文字的敏感,源於他細致溫柔的內心。情感是真摯不變的,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挖掘。
精彩的學生閱讀讀後感8去圖書大廈是奔著木心的《哥倫比亞的倒影》去的。可惜沒找到,卻意外發現汪曾祺的散文集《人間草木》,這讓我更加驚喜。壹直特別喜歡汪曾祺的散文,收集了他所有的集子,前不久網上壹位朋友求他1985年的散文集《晚飯花集》,我有,牛吧,買的時候1。4元。大學的畢業論文就是分析他的散文風格,不買書分析什麽呢?
他的語言很怪,拆開來沒什麽,連起來就有味道。“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放在壹起就像“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相關”。喜歡的地方就在此:簡單、流暢,不嬌柔,壹氣呵成。
汪曾祺作為當代著名短篇小說家、劇作家已是公認的事實,特別是他執筆的《沙家浜》家喻戶曉。而我從知道他的名字起就把他當做散文家,讀的第壹篇文章是“大淖紀事”,說不出的散淡、精致,就連青石板的苔蘚都滑爽地讓人想念。
《人間草木》從大量散文中精選而成,最早的寫於四十年代,大部分寫於後半生,風格依然樸實,技巧臻於至境,很多文章我第壹次讀到。分別寫了花草景致、各地風物、故鄉美食、遊記采風、難忘歲月、故人師長、平淡人生,篇篇都是精品。
寫景是汪曾祺的長項,不枯燥、不艱澀,伴隨著時代的印跡,老宅的每個角落都有奇特的故事。雖然過去了半個世紀,其聲音、顏色、氣味都已歸於平靜,但我們仍從字裏行間看到從手心裏滑過的歲月,想得起來都是溫暖,懷舊的調子不可阻擋的在陷逸的老房子裏漫延。汪曾祺寫景懷舊的文章節奏緩慢,情景交融,敘事方法有點像舊小說。由於他熟讀古文,文中比喻、懷舊、信手拈來,時不時跳出壹些奇句、古句、拗句,風格如《夢溪筆談》、《容齋隨筆》。
寫人的文章卻情緒活躍、調子輕快,是壹種極簡的水墨摹寫人物傳統模式。壹個個至親人物出場,鏈接了他背詩、臨貼、品茶、作畫、寫文的成長足跡,並理解其淳厚文學功底的源泉。
最喜歡他寫美食和各地小吃的章節。偏偏他好象知道女性讀者的愛好,只要提到美食,壹定要細細介紹味道和制作過程,然後將成品認真形容壹番,不但色彩斑斕還有立體感。
汪曾祺曾自謙地說寫不了像伏爾泰、叔本華那樣閃爍智慧的論著,也寫不了蒙田那樣淵博的長篇散文。他也不寫抒情散文,覺得這個歲數感情過於洋溢,有點像老年人寫情書,“不好意思”,所以他的散文都不長,“歪打正著”適應這個“快餐年代”的閱讀習慣。短短的,散淡的小美文,讀著不累,尤其適合春日午後散淡的陽光灑在身上,多數時候讀著讀著睡著了,在夢中體驗“字字磯珠,句句灼灼”的意境。
好的文章是托著讀者壹路讀下來“喲,完了,後來呢?”意猶未盡是也,這本散文集就有這效果。
精彩的學生閱讀讀後感9本周,我讀的書是《汪曾祺經典作品》。這本書分為小說和散文兩大類。小說有《異秉》、《受戒》、《歲寒三友》、《寂寞和溫暖》、《大淖記事》、《七裏茶坊》、《職業》、《陳小手》、《安樂居》、《陸判》等。散文有《花園》、《冬天》、《夏天》、《我的家鄉》、《北京的秋花》、《草木春秋》、《淡淡秋光》、《翠湖心影》、《泡茶館》、《昆明的雨》、《觀音寺》、《天山行色》、《湘行二記》、《皖南壹到》、《泰山片石》……全書***283頁。
這個小說集的第壹篇就是《異秉》。由於我忘了看書,全書我也就只看了這壹篇。
《異秉》的主人翁叫王二,很可能是王二小的爺爺。這個“王二小的爺爺”原先是擺壹個熏燒攤子的。這個熏燒攤子什麽都賣:鹵豆腐幹,牛肉,蒲包肉,豬頭肉,黑瓜子,白瓜子,鹽炒豌豆,油炸豌豆,蘭花豆,五香花生米,後來還添了時令的“羊糕”,“五香兔肉”……
可是,經濟不景氣,周圍的攤子都漸漸敗落下來,不過,王二的攤子卻辦的越來越紅。接著,王二把他的攤子搬到了壹家店鋪那裏。金銀財寶嘩嘩嘩的往王二家裏流。
王二富裕了。他便去聽書,但我猜他啥也聽不懂。王二還愛賭博,書上說,王二輸的時候不多,這表示王二肯定是個大老千,還有壹種可能就是他太會算計了……
文章的最後壹段寫出了王二的“異秉”,先解小手,後解大手……真的是因為“異秉”使他發達的嗎?恐怕是因為他的勤勞和精明使他的生意紅火起來的吧。而且,價錢公道,有誠信也是他留住“老主顧”的主要原因吧。
這堆雞毛蒜皮的小事,作者也給說了出來,可見作者特別啰嗦。可也正是他的寫作手法與眾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