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的文體特點

詩歌的文體特點

詩歌的文體特點如下:

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象。

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

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擴展資料:

詩歌的體裁有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喻詩,現代詩等。

壹般而言,壹種詩歌體裁往往是對於壹篇詩歌的題材、風格,又或在廣泛層面上的文學特征而訂立的慣例或分類。部分評論視體裁為文學的自然形態,亦有意見認為體裁研究是壹門研究不同的作品如何關連和參照其他作品。

現代詩爭論:

傳統詩歌對詩的形式非常看重,形式的運用與發展基本是為了體現詩歌的美感、利於吟誦、和使內容更深刻。但現代詩歌多對格式要求有所放松,壹般至少還保留著分行與押韻,或只剩分行。

有些分行的“詩歌”,去掉分行後可能僅僅就是篇散文。完全不顧格式的詩歌,實際上已很難認定為詩歌,當然,這牽扯到詩歌的定義及其定義的發展。

按體裁可以作如下分類:

1、古體詩:古體詩,指唐以前的詩歌,包括詩經、楚辭、樂府詩等。“歌”、“歌行”、“引”、“曲”、“呤”等詩歌也屬古體詩。特點是不講究對仗,平仄和用韻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等。

2、近體詩:也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上都有嚴格規定。絕句,從形式上看是四句。以五言、七言為主,稱五絕、七絕;律詩,從形式上說—般為八句。分四聯,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3、詞:又稱“詩余”“長短句”。其特點:調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數(字數有規定),字有定聲(用聲非常嚴格)。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