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昚虛 句 歸夢如春水,悠悠繞故鄉.
薛瑩 句 花留身住越,月遞夢還秦.
段成式 句 虱暴妨歸夢,蟲喧徹曙更.
段成式 句 夢裏思甘露,言中惜惠燈.
司空圖 句 地涼清鶴夢,林靜肅僧儀.
趙嘏 句 松島鶴歸書信絕,橘洲風起夢魂香.
熊皎 句 厭聽啼鳥夢醒後,慵掃落花春盡時.
孟賓於 句 仙鳥卻回空說夢,清朝未達自嫌身.
張孜 紀夢句 上天知我憶其人,使向人間夢中見.
李遠 句 人事三杯酒,流年壹局棋.(《北夢瑣言》).
李景讓 句 成都十萬戶,拋若壹鴻毛.(見《北夢瑣言》)
楊巨源 句 三刀夢益州,壹箭取遼城.(以下見《紀事》).
盧肇 句 君夢涔陽月,中秋憶棹歌.(見《嶽州府誌》).
韓偓 三憶 憶眠時,春夢困騰騰.展轉不能起,玉釵垂枕棱.
譚用之 句 流水物情諳世態,落花春夢厭塵勞.(《貽僧》)
伍彬 句 蹤跡未辭鴛鷺客,夢魂先到鷓鴣村.(《辭解牧》)
令狐楚 相和歌辭·從軍行五首 胡風千裏驚,漢月五更明.縱有還家夢,猶聞出塞聲.
令狐楚 雜曲歌辭·長相思二首 君行登隴上,妾夢在閨中.玉箸千行落,銀床壹半空.
令狐楚 雜曲歌辭·長相思二首 綺席春眠覺,紗窗曉望迷.朦朧殘夢裏,猶自在遼西.
*** 雜曲歌辭·第六徹 閨燭無人影,羅屏有夢魂.近來音耗絕,終日望君門.
*** 雜曲歌辭·長命女 雲送關西雨,風傳渭北秋.孤燈然客夢,寒杵搗鄉愁.
*** 雜曲歌辭·大酺樂(商調曲) 淚滴珠難盡,容殘玉易銷.儻隨明月去,莫道夢魂遙.
王績 題酒店壁 昨夜瓶始盡,今朝甕即開.夢中占夢罷,還向酒家來.
張文收 大酺樂 淚滴珠難盡,容殘玉易銷.倘隨明月去,莫道夢魂遙.
宋之問 答田征君 山遊杳何處,遲回伊洛間.歸寢忽成夢,宛在嵩丘山.
宋之問 在荊州重赴嶺南 夢澤三秋日,蒼梧壹片雲.還將鹓鷺羽,重入鷓鴣群.
張說 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晚節歡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聖,夢裏見尋仙.
沈如筠 閨怨二首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韋莊 愁
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難忘.夜坐心中火,朝為鬢上霜.不經公子夢,偏入旅人腸.借問高軒客,
何鄉是醉鄉.
關於做夢的詩句很多,上面這個是古詩詞,還有現代白話文的描寫,像下面這樣的也可以算是吧
仲夏夜之夢燈光飄浮著,鋼琴曲聽來像粗心的人踢倒壹桶玻璃珠.我讓腦子壹片空白,慘淡夜色讓臉色看起來蒼白,仿佛生與死的演繹鞭笞著瘦弱的身軀.記在早期,曾雄壯地要求天地給我壹襲白衣.白衣紅裏,編織更多美麗的謊言,讓自己無時無刻沈浸於謊言的絢麗之中,悄然忘記四面楚歌的現實.
可以自己再去找找看,
2.詩人在夢中抒發感情的古詩樓主您好;
這個可以用,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陸遊的《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臺壹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壹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外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_陸遊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3.尋壹個詩人記錄睡夢中詩詞的典故夢遊天姥吟留別 / 別東魯諸公作者李白 朝代唐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壹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壹首記夢詩,也是壹首遊仙詩。意境雄偉,變化惝恍莫測,繽紛多采的藝術形象,新奇的表現手法,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的代表作之壹。
這首詩的題目壹作《別東魯諸公》。其時李白雖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仍然郁結於懷,所以在詩的最後發出那樣激越的呼聲。
李白壹生徜徉山水之間,熱愛山水,達到夢寐以求的境地。此詩所描寫的夢遊,也許並非完全虛托,但無論是否虛托,夢遊就更適於超脫現實,更便於發揮他的想象和誇張的才能了。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詩壹開始先說古代傳說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不可尋求;而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浮雲彩霓中時隱時現,真是勝似仙境。
以虛襯實,突出了天姥勝景,暗蘊著詩人對天姥山的向往,寫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勝。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
天姥山與天臺山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遊者想入非非的幻覺。浙東山水是李白青年時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時曾說“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
入翰林前曾不止壹次往遊,他對這裏的山水不但非常熱愛,也是非常熟悉的。天姥山號稱奇絕,是越東靈秀之地。
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嶺如我國的五大名山──五嶽,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見大巫之別。可是李白卻在詩中誇說它“勢拔五嶽掩赤城”,比五嶽還更挺拔。
有名的天臺山則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壹樣。這個天姥山,被寫得聳立天外,直插雲霄,巍巍然非同凡比。
這座夢中的天姥山,應該說是李白平生所經歷的奇山峻嶺的幻影,它是現實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筆下誇大了的影子。接著展現出的是壹幅壹幅瑰麗變幻的奇景:天姥山隱於雲霓明滅之中,引起了詩人探求的想望。
詩人進入了夢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飛渡過明鏡壹樣的鏡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鏡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謝靈運當年曾經歇宿過的地方。
他穿上謝靈運當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謝公當年曾經攀登過的石徑──青去梯。只見:“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繼飛渡而寫山中所見,石徑盤旋,深山中光線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雞高唱,這本是壹片曙色;卻又於山花迷人、倚石暫憩之中,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倏忽。
暮色中熊咆龍吟,震響於山谷之間,深林為之戰栗,層巔為之驚動。不止有生命的熊與龍以吟、咆表示情感,就連層巔、深林也能戰栗、驚動,煙、水、青雲都滿含陰郁,與詩人的情感,協成壹體,形成統壹的氛圍。
前面是浪漫主義地描寫天姥山,既高且奇;這裏又是浪漫主義地抒情,既深且遠。這奇異的境界,已經使人夠驚駭的了,但詩人並未到此止步,而詩境卻由奇異而轉入荒唐,全詩也更進入高潮。
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時間“丘巒崩摧”,壹個神仙世界“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洞天福地,於此出現。“雲之君”披彩虹為衣,驅長風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皆受命於詩人之筆,奔赴仙山的盛會來了。
這是多麽盛大而熱烈的場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隊迎接詩人的到來。
金臺、銀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彩繽紛,何等的驚心眩目,光耀奪人!仙山的盛會正是人世間生活的反映。這裏除了有他長期漫遊經歷過的萬壑千山的印象、古代傳說、屈原詩歌的啟發與影響,也有長安三年宮廷生活的跡印,這壹切通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凝聚在壹起,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描繪。
值得註意的是,這首詩寫夢遊奇境,不同於壹般遊仙詩,它感慨深沈,抗議激烈,並非真正依托於虛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虛無飄渺的描述中,依然著眼於現實。神遊天上仙境,而心覺“世間行樂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夢境旋亦破滅,詩人終於在驚悸中返回現實。夢境破滅後,人,不是隨心所欲地輕飄飄地在夢幻中翺翔了,而是沈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
“古來萬事東流水”,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和深沈的感慨。此時此刻詩人感到最能撫。
4.詩人在夢裏在戰場上拼殺的詩句《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遊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最後兩句。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
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嶽飛《滿江紅·怒發沖冠》賞析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5.描寫在壹個風雪交加的深夜,詩人睡夢中仿佛正在戰場上激烈拼殺的詩原詩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南宋)陸遊
僵①臥孤村不自哀②, 尚思為國戍③輪臺。
夜闌④臥聽風吹雨, 鐵馬⑤冰河入夢來。
詩歌註解
① 僵臥:指臥病在床。
②不自哀:不為自己哀傷。
③戍輪臺:守衛邊疆。輪臺,漢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輪臺縣。這裏泛指北方的邊防據點。
④ 夜闌:夜將盡。
⑤鐵馬冰河:身披鐵甲,手持兵器,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馳騁沙場、英勇殺敵。
⑥孤村:偏僻鄉村。作此詩時,陸遊已六十八歲,閑居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卻仍然盼望著為國效力。
譯文
我靜靜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自己並不感到悲哀,卻還想著替國家守衛邊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寫作背景
此詩作於宋光宗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時年詩人68歲,閑居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原詩***兩首,此處所選的是其中的第二首。
賞析
這是年近七旬的陸遊在壹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著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被子裏,寫下的壹首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詩篇。
詩的前兩句直接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情思。“僵臥”道出了詩人的老邁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壹“僵”壹“孤”,淒涼之極,為什麽還“不自哀”呢?因為詩人的愛國熱忱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經不把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居住環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猶有“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氣概。但是,他何嘗不知道現實是殘酷的,是不以人的意願為轉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這兩句集中在壹個“思”字上,表現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誌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後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集中在壹個“夢”字上,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因關心國事而形成戎馬征戰的夢幻,以夢的形式再現了“戍輪臺”的誌向,“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壹腔禦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但是詩人壹點也“不自哀”,報國殺敵之心卻更強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鐵馬冰河”的夢境,使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現。
與詩人其他的老年詩相比,這首詩在寫法上別具壹格。其主要特色在於以夢境抒發情懷。寫到夢境的詩詞,在陸遊之前已有不少佳作。李白的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描繪的是光怪陸離、異彩紛呈的夢;杜甫的詩《夢李白二首》,摹寫的是滲透了詩人與李白形離神合、肝膽相照友誼的夢;蘇軾的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記敘的是詩人悼念亡妻、寄托哀思的夢。而陸遊詩中的夢,大都是愛國之夢。在陸遊的《劍南詩稿》中有近百首記夢的詩。清代趙翼《甌北詩話》卷六曾評陸遊詩道:“即如記夢詩,核計全集,***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許夢!此必有詩無題,遂托之於夢耳。”此評語認為陸遊的詩記夢並非全是寫真夢,有的屬於托夢詠懷。這是頗有見地的。事實上,陸遊的詩記夢,有的是寫真夢,而更多的還是托夢詠懷,當然,也不排除二者兼而有之。這首《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似可視為既寫真夢又托夢詠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