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唐朝皇帝的詩歌(上)

唐朝皇帝的詩歌(上)

美國開國到現在,不過二百多年,總統還不到五十名,但美國人很喜歡發動歷史學家或媒體記者給歷任總統的成就做排名,排在前兩名的始終是林肯和華盛頓,第三名常是小羅斯福。如果仿其例來給唐朝皇帝排序,前兩名也肯定是太宗和玄宗,女生可能會提名武氏,但我實在不喜歡,且與性別無關。若就各位之文學才情和成就,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會有壹些出乎意外的提名。且聽我說來。

唐朝從開國到滅亡,凡289年,在位者歷十四代,二十帝,加武後,***二十壹人。其中無詩歌存世者,僅憲宗、敬宗、武宗、僖宗、哀帝五人。唐代士族工詩家族多矣,未有如此綿瓞不絕者。其間或存詩太少,或僅夢中所得及佛偈之類,可談者不多。謹擇其傑出者十人,以藝術造詣高下為序,稍加評騭,庶幾為說唐詩者之談資。偏頗誤失,祈知者賜告。

第壹名:玄宗李隆基(685—762,712—756在位)

唐代皇帝在位最久者為玄宗,寫詩最多且最具藝術氣質者也是玄宗。他早年喪母,深知宮廷鬥爭之殘酷。早年曾生活人間,結交豪傑,冒險發動唐隆政變,參與者世稱唐元功臣,已有幾十方墓誌出土,大多為下層軍將、大內工匠與市井豪傑。父親禪位後,他用突襲手段自我政變,削平姑媽太平公主黨羽,得以掌控全局。開元前期,他確實做了許多有利於國家長治久安的事情,開天之治的國家繁盛,遠超貞觀之治。他篤信道教,但始終將儒學放在中心位置,對佛教也不貶抑,親註《孝經》《道德經》《金剛經》三書,頒示天下,展現文化多元的氣象。他酷愛作詩,雖然存世僅百余首,主體是靠《張說之文集》的附錄而得保存,從蘇颋、張九齡、王維、孫逖等人的應制詩題分析,至少還有幾十次詩作沒有保存下來。可以說,盛唐詩歌的空前繁榮,他是壹位重要的推動者。就本人詩歌的藝術成就來說,唐代皇帝中也當推他為第壹。

玄宗即位之最初十來年,勤於政事,再加有壹批眼光與能力皆出眾之老臣輔佐,達成開元盛況。他整肅朝綱,壹改武後以來之惡政。鑒於武後以來女眷幹政、諸王窺權之情況,限制後妃、諸王及宦官之幹預,大體是成功的。他十分看重地方治理,多次親自遴選地方官,或讓朝中重臣派為地方刺史,或定時召集地方官入朝親加訓誡,甚至親制《令長新戒》,有雲:“我求令長,保乂下人。”“與之革故,政在惟新。調風變俗,背偽歸真。”要求各州縣刻石,常置官署。又作《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雲:“眷言思***理,鑒寢想惟良。猗歟此推擇,聲績著周行。賢能既俟進,黎獻實佇康。視人當如子,愛人亦如傷。講學試誦論,阡陌勸耕桑。虛譽不可飾,清知不可忘。求名跡易見,安真德自彰。獄訟必以情,教民貴有常。恤惸且存老,撫弱復綏強。勖哉各祗命,知予眷萬方。”進賢,愛人,講學,勸農,理訟,存老,撫弱,綏強,包含了地方治理的基本原則。任命宰相,他會寫詩,送別巡邊會寫詩,逢時節慶會寫詩,人生感慨會寫詩,經常要求滿朝大臣壹起應和。那壹時期,詩人意氣風發,寫詩成為立朝常態,不能寫詩真有些無地自容。

玄宗時三教並興,儒學之基本地位並沒有改變。他於開元十三年(725)封禪中途,特別到曲阜祭孔,作《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夫子何為者,棲棲壹代中。地猶鄒氏邑,宅即魯王宮。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此詩曾入選《唐詩三百首》,是他的代表作。首二句概括孔子求道奔波壹生,繼寫孔宅之所在與身後之祭祀。“嘆鳳”兩句,寫孔子之與世乖違,落寞求道,最後表達敬意。詩很莊重而流動,顯出他的能力。當然他與道士來往的詩篇更多。如《送司馬承禎還天臺》:“紫府求賢士,青溪祖逸人。江湖與城闕,異跡且殊倫。聞有幽棲者,居然厭俗塵。林泉先得性,松桂欲調神。地道逾稽嶺,天臺接海濱。音徽從此間,萬古壹芳春。”既加禮敬,誠邀入朝,更予尊重,放歸修道,說林泉之處更合適養性,但也遺憾音聲阻隔,送行惜別之意很親切。賀知章是當時最有名的文士,以八十三歲高齡,重病後自請致仕為道士,玄宗尊重他的選擇,譽為可與東漢二疏齊名的高尚之舉,親自作詩寵行,要求滿朝大臣出東郊送行。玄宗詩雲:“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其實當時賀知章病得很重,只是希望返骨故土,經玄宗表彰,成無上光榮盛事,百世傳為佳話。

玄宗具有良好的表演才能。兄弟五人,他是老三,如果按照長子繼承制,當然輪不到他,但他是再造李唐山河的功臣,兩次政變都成功了,誰敢與他爭?到了關鍵時候,場面上是要對大哥李憲客氣幾句的,大哥又是何等聰明之人,知道不客氣的後果,因此堅決謙讓。玄宗在位期間,對兄弟們壹直很好,如果要彈琴,吹笛,打打羯鼓,都有充分的自由,如果要想關心國政,留意治道,那絕不可以。玄宗到大哥家經常走動,《過大哥宅探得歌字》:“魯衛情先重,親賢愛轉多。冕旒豐霞日,乘景暫經過。戚裏申高宴,平臺奏雅歌。復尋為善樂,方驗保山河。”說兄弟情深,經常在壹起喝酒唱歌,人生快活,各自太平,多好。弟弟家也要去,生活有困難更要關心,幸薛王第賦詩雲:“昔見漳濱臥,言將人事違。今逢慶誕日,猶謂學仙歸。棠棣花重發,鸰原鳥再飛。”是因薛王偶恙得痊,皇上來慶賀。玄宗還曾造壹合歡大被,邀請兄弟們壹起來做親密狀,兄弟們當然都很配合。玄宗存世墨跡有《鹡鸰頌》,歌頌兄弟間親密無間的感情,認為如此嘉話,應書入史。書法很好,為唐人行楷之佳構。

玄宗在位日久,天下太平,他在許多詩中表達與民同樂的歡欣。敦煌遺書伯二五五五有《禦制勤政樓下觀燈》壹首:“明月重城裏,華燈九陌中。開門納和氣,步輦逐微風。鐘鼓連宵合,歌笙遲曙雄。新□不為己,常與萬方同。”今人都認為玄宗作,應該問題不大。缺壹字,不影響詩意理解。詩寫元宵節,明月當空,九陌華燈,春意稍透,和氣煦風。玄宗登樓觀燈,心情舒暢,萬方同慶,更有聖世升平的喜悅。再如《軒遊宮十五夜》:“行邁離秦國,巡方赴洛師。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關外長河轉,宮中淑氣遲。歌鐘對明月,不減舊遊時。”在長安到洛陽途中遇到元宵節,與前詩主旨壹致,在兩京之間,行宮內外氣象又有所不同,雖然沒有都城的喧囂,但歌鐘明月,與以往舊遊並無不同。

安史之亂的發生,為玄宗四紀為天子劃上休止符。安祿山起兵的理由是清君側,是對楊國忠為政之反叛,更深層次原因則為重兵在握,玄宗親信女寵,國事不理。玄宗與楊玉環的私情,他有沒有寫過詩呢?目前看不到。《羯鼓錄》說他曾制《春光好》曲,《尊前集》載他作小曲《好時光》:“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莫倚傾國貎,嫁取個,有情郎。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即便是他所作,未必真有實事,更與楊妃無關。《翰府名談》有他懷念楊妃詩,那是宋人編造,不必相信。他對世亂有沒有反思呢?很少壹點點。據說他在奔蜀之際聽樂工奏李嶠《水調歌》而傷感,是感悟盛極必衰。退居西內後,喜誦梁锽《詠木老人》詩,所謂“須臾弄罷寂無事,還是人生壹夢中”,那是感喟人生無常。自蜀歸,他有詩題劍閣:“劍閣橫空峻,鑾輿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灌木縈旗轉,仙雲拂馬來。乘時方在德,嗟爾勒銘才。”據說他見山勢險峻,有“劍門天險若此,自古及今敗亡相繼,豈非在德不在險耶”,略有憬悟,但也僅此而已。對皇上要求不能過多。

第二名:太宗李世民(599—649,626—649在位)

太宗壹代英主,他的生平與成就已經不需要介紹。應該補充的是,貞觀之治遠未達到國家富足的成就,最重要的標誌是擊敗突厥,四夷來賀,尊為天可汗,奠定大唐帝國的天下秩序。筆者近年曾撰文《玄武門蒙難者的女眷》、《唐太宗的另壹面》(均收入《行走大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述其不為人知的事跡。還可以補充的是,太宗長期服食,最後因誤服胡僧之藥而死,年僅五十壹。他前期尊道抑佛,玄奘歸國後立場改變。在他彌留之際,玄奘在他寢宮鄰室譯出著名的《心經》,為他祈福,用答知遇。

太宗酷愛文藝,寫詩亦多,今存者尚約百首。寫得較好的是回顧往事、抒 *** 懷的作品。如《行經破薛舉戰地》:“昔年懷壯氣,提戈初仗節。心隨朗日髙,誌與秋霜潔。移鋒驚電起,轉戰長河決。營碎落星沈,陣卷橫雲裂。壹揮氛沴靜,再舉鯨鯢滅。於茲俯舊原,屬目駐華軒。沈沙無故跡,減竈有殘痕。浪霞穿水凈,峰霧抱蓮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長想眺前蹤,撫躬聊自適。”平定薛舉是他隨父進取關中後,獨立指揮取勝的第壹場重大戰事。多年後重經戰地,感慨當年之心氣高昂,也寫到戰事之艱難,以及此戰對自己壹生之意義。“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兩句,含無限感慨。再如《春日望海以光為韻》:“披襟眺滄海,憑軾玩春芳。積流橫地紀,疏派引天潢。仙氣凝三嶺,和風扇八荒。拂潮雲卷色,穿浪日舒光。照岸花分彩,迷煙雁斷行。懷卑運深廣,持滿字靈長。有形非易測,無源詎可量。洪濤經變野,翠島屢成桑。之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霓裳非本意,端拱且圖王。”是貞觀十九年(645)春東征高麗,在今河北秦皇島壹帶海邊所作。前半寫海景,切春色,氣象極其開闊。最後四句抒懷,想到歷史上秦皇、漢武留下來的遺跡,表達偉大君主要成就不世功名的願望。

太宗最傳誦的作品,是《賜蕭瑀》壹首:“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所指為蕭瑀在兄弟鬩墻時,堅定地給以支持。如果讀到《晉書》卷三七史臣贊引語有“疾風彰勁草”句,卷六二引古人言有“世亂識忠良”句,知此詩必有所本。同樣在東征時,左屯衛將軍姜確中流矢而卒,太宗作詩哀悼:“鑿門初奉律,仗節始臨戎。振鱗方躍浪,騁翼正淩風。未展六奇術,先虧壹簣功。防身不足智,狥命有余忠。悲驂嘶向路,哀笳咽遠空。淒涼大樹下,流悼滿深衷。”意思是都有了,就是詩意因辭藻與典故的堆砌而顯得有些隔膜。這是與太宗生活的時代與所受教育有關的。齊梁以來的詩文,都講究華麗的辭彩與典雅的文句,《文選》《玉臺新詠》裏的作品,想來他曾讀得很仔細。他禮敬文士,也以文士的成就時時督勵自己。既有《秋日敩庾信體》壹類模仿之作,也寫過《賦得花庭霧》《賦得殘花菊》《同賦含峰雲》之類纖巧的題目,有時還為臣僚假手,如《詠烏代師道》:“淩晨麗城去,薄暮上林棲。辭枝枝暫起,停樹樹還低。向日終難托,迎風詎肯迷。只待纖纖手,曲裏作宵啼。”師道指楊師道,《全唐詩》作陳師道,為無知者妄改。詠烏其實是代烏立言,最後二句期待女性之關心,語意纖弱如此。再看兩首:《賦得臨池柳》:“岸曲絲陰聚,波移帶影疏。還將眉裏翠,來就鏡中舒。”《采芙蓉》:“結伴戲方塘,攜手上雕航。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遊鶯無定曲,驚鳧有亂行。蓮稀釧聲斷,水廣棹歌長。棲烏還密樹,泛流歸建章。”這些詩,若編入《玉臺新詠》,自是出色當行,任便說是誰寫都可以。可偏偏就是太宗以英武之姿,獨愛這壹口,難怪有臣下舉宮體以為戒。時代與流行,是任何人都難以超越的,太宗也如此。

還是要說太宗的好詩。據說他有題河中逍遙樓詩:“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宋人贊其有氣象。北荒底平,他在靈州勒石作詩:“雪恥酬百王,除兇報千古。”可為千古絕唱。貞觀六年(632),他曾回出生舊宅,作《幸慶善宮賦詩十韻》:“壽丘惟舊跡,酆邑乃前基。粵予承累聖,懸弧亦在茲。弱齡逢運改,提劍郁匡時。指麾八荒定,懷柔萬國夷。梯山鹹入款,駕海亦來思。單於陪武帳,日逐衛文螭。端扆朝四嶽,無為任百司。霜節明秋景,輕冰結水湄。蕓黃遍原隰,禾穎積京坻。***樂還鄉宴,歌此《大風詩》。”“指麾”六句寫平定天下,四夷來賓,“端扆”兩句寫治理有成,百司奉職,“霜節”四句寫秋冬之景,豐收大獲。最後說回歸舊居,恰如漢高祖歸故裏作《大風歌》壹樣,心懷喜悅。這樣的詩,確有帝王氣派。

第三名:昭宗李曄(867—904,888—904在位)

他是懿宗的第七個兒子,僖宗的弟弟,本來輪不到他當皇帝,但僖宗彌留之際,宦官議擁立,他因得到大珰楊復恭的支持而得立,時年22歲。當時人說他“體貌端明,人望偉如也。雖運鍾艱險,智量過人。每與侍臣言論,商較時政,曾無厭倦”,外表和能力應該都算出眾,但經過王、黃大亂加上天下勤王,大唐原有秩序已經崩潰,前代皇帝苦惱的比如朝廷黨爭啊,宦官專權啊,藩鎮割據啊,都已經成為美好的回憶。天下擁兵割據者已有幾十家,誰都沒有壹統天下的實力,暫時還承認有皇帝在。昭宗再有能力,也已無可奈何。他被各方實力拉扯著,不斷在巡幸和下野。如果他是壹個昏庸者,當然可以混下去,偏偏他又很清醒而有能力,這就更加痛苦。他存下來的詩歌不多,但體式是曲子詞,當時就廣為傳誦,敦煌遺書中也有保留,用現在的話說,是很新銳的文學青年。先錄五代人著《中朝故事》裏保存的兩首《菩薩蠻》:“登樓遙望秦宮殿,翩翩只見雙飛燕。渭水壹條流,千山與萬丘。野煙遮遠樹,陌上行人去。何處有英雄?迎歸大內中。”“飄飖且在三峰下,秋風往往堪沾灑。腸斷憶仙宮,朦朧煙霧中。思夢時時睡,不語長如醉。何日卻回歸,玄穹知不知?”兩首詞寫於乾寧四年(897)秋,時在華州。前壹年鳳翔軍閥李茂貞舉兵攻圍京師,昭宗倉皇出奔,擬依河東李克用,中間被華州軍閥韓建攔下,壹住就是兩年。雖然禮數尚存,昭宗也確實感到人生之無奈與無聊。不管怎樣,他畢竟是皇帝,格局和痛苦也和別人不同,這兩首詞就寫他的心情。登樓,是指華州行在的居處。華州在長安以東,遠望可見臨潼驪山,所謂秦宮殿即指傳說中的阿房宮。秦宮到唐時已無存,這裏僅指皇家之舊宮苑,然而能見到的只有雙燕飛過。舉目遠望,渭水流過華州城下,再遠望唯有綿綿群山。轉入下片,野煙和行人,寫普通人的生活,反襯自己帝王生活之清寂落寞。最後兩句直接呼喚,天下之大,總有壹二英雄會出來勤王,將自己迎歸京城吧!第二首,自己如同壹片落葉,飄落在華州,秋風秋雨,更添煩惱。接下來寫自己的日常生活。回憶宮城,愁緒腸斷,能夠見到的只有迷茫的煙霧,希望是壹點都沒有。精神狀態嘛,整日昏昏欲睡,即便不講話,也如喝醉酒般地難以清醒。最後兩句問老天,什麽時候能夠回去,總該有個準信吧!在這兩首詞裏,他是個落魄的皇帝,也如同壹個找不到家的孩子般無可奈何。《菩薩蠻》是唐代流行的詞牌,昭宗這兩首,可以看到對李白“平林漠漠”那壹首的刻意摹仿。以詞寫人生命運,昭宗比李煜要早八十年。

昭宗同時所作,恐不止此二首。敦煌遺書斯二六七錄前二首以外,至少還有五六首相關詞作。其壹:“禦園照照紅絲罷,金風墜落沾枝架。柳色正依依,玄宮照淥池。每思龍鳳闕,惟恨累年劫。計日卻回歸,象似南山不動微。”饒宗頤先生《唐末的皇帝、軍閥與曲子詞——關於唐昭宗禦制的〈楊柳枝〉及敦煌他所寫的〈菩薩蠻〉與他人的和作》(收入《敦煌曲續探》)疑此篇亦昭宗作,以為紅絲用《公羊傳》所載日食以朱絲營社語,慨嘆朝中無人扶陽抑陰。玄宮為帝之所居。“不動微”,謂昭宗自比太微帝星,以為時居雖危,自仍屹然不動。其二:“常慚血怨居臣下,明君巡幸恩沾灑。差匠見修宮,竭誠無有終。奉國何曾睡,葺治無人醉。克日卻回歸,願天涯總知。”其三:“自從鑾駕三峰住,傾心日夜思明主。慣在紫微間,笙歌不暫閑。受祿分南北,誰是憂邦國。此夜卻回鑾,須教社稷安。”饒先生認為是韓建所作,即對昭宗在華州之不快,作為東道之韓建雖然有軍事強勢,但仍要抱持臣禮,因此有所解答。還有壹首:“千年鳳闕爭雄異,何時獻得安邦計。鑾駕在三峰,天同地不同。宇宙憎嫌側,今作蒙塵客。閫外有忠常,思佐聖人王。”饒先生懷疑是昭宗子覃王作,但也可能為從臣某人所作。引錄這些作品,是要說明昭宗作詞是心情不快的公開宣示,壹時朝野皆知,還傳到敦煌,影響很大。

《尊前集》還收錄昭宗的兩首《巫山壹段雲》,註:“上幸蜀,宮人留題寶雞驛壁。”幸蜀者為僖宗,昭宗未幸蜀,疑有誤。二詞為寫情纏綿之作,如“春風壹等少年心,閑情恨不禁”,與前述詞風格迥異。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