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關於東西貴的詩句 1.古代關於錢的詩句
古代關於錢的詩句包括:
1、唐代白居易《賣炭翁》
原文: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譯文: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裏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發灰白,十個手指也被炭燒得很黑。
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幹什麽?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裏吃的食物。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裏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
2、唐代李白《將進酒》
原文: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譯文:
主人妳為什麽說錢已經不多,妳盡管端酒來讓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貴五花馬還是狐皮裘,快叫侍兒拿去統統來換美酒,與妳同飲來消融這萬古常愁。
3、唐代李白《行路難三首(其壹)》
原文: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
金杯中的美酒壹鬥價十千,玉盤裏的菜肴珍貴值萬錢。但心情愁煩使得我放下杯筷,不願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裏壹片茫然。
想渡過黃河,堅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遙想當年,姜太公磻溪垂釣,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
人生的道路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堅信乘風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渡碧海青天。
4、北宋歐陽修《秋懷》
原文: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譯文:
這節令風物有哪壹點使人不稱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對這滿眼秋色,卻禁不住黯然神傷。西風獵獵,市上的酒旗迎風招展;細雨濛濛,到處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想到國事家事,愁得我雙鬢灰白;白白地耗費朝廷俸祿,我心中感到羞恥難當。什麽時候能滿足我的願望:挽著鹿車,回到潁東,耕田植桑。
5、唐代岑參《戲問花門酒家翁》
原文: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旁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譯文:
這位老人家七十歲了仍然在賣酒,將上千個酒壺和酒甕擺放在在花門樓口。
道路旁的榆莢看起來也很像壹串串銅錢,我摘下來用它買酒您可賣否?
6、南宋俞國寶《風入松·壹春長費買花錢》
原文:
壹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裏秋千。
暖風十裏麗人天,花壓鬢雲偏。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付、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譯文:
入春來不知耗費多少買花錢,壹天天沈醉在西湖湖邊。玉驄馬熟識逛西湖的路,昂首嘶鳴走過酒樓樓前。紅杏芳香中簫鼓震天轟響,綠楊婆娑樹影裏歡蕩秋千。
春風十裏路上麗人翩翩,滿頭的花朵把雲鬢壓偏。夕陽西下畫船載著春光歸去,未盡遊興全付與湖水湖煙。明日還要帶殘存的醉意,到湖上小路尋找遺落的花鈿。
2.形容東西好吃而且珍貴的詩句
1. 東坡肉:蘇軾貶官黃州時,寫下《豬肉詩》壹首: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2. 羊肉泡饃:蘇軾寫詩:“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古代稱羊肉泡饃為羊羹。
3. 腌篤鮮:金農有詩:“夜打春雷第壹聲,滿山新筍玉棱棱;買來配煮花豬肉,不問廚娘問老僧。”腌篤鮮是江浙壹帶著名的本幫菜。
4. 種菜烹調:宋人有詞:“自種畦中白菜,腌成甕裏黃齏(讀jī音,指酸菜)。肥蔥細點,香油慢煼(同炒),湯餅如絲。早晚壹杯無害,神仙九轉休癡。”這是描寫在自家菜園自得其樂的畫面,其樂融融,令人向往。
5. 撒子:陸遊在《劍南詩稿》中曰:“陌上秋千喧笑語,擔頭粔籹簇青紅。” 粔籹讀jù nǚ音,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撒子,由中原傳到東莞後,為莞人喜愛並成為東莞傳統賀年食品之壹。
6. 刀削面:民間有順口溜形容“壹葉落鍋壹葉飄,壹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7. 酸梅湯:清代的郝懿行寫得《都門竹枝詞》寫到“底須曲水引流觴,暑到燕山自然涼;銅碗聲聲街裏喚,壹甌冰水和梅湯”。
8. 驢打滾:北京傳統小吃,用豆面、糯米粉、和紅糖豆沙餡制成,《燕都小食品雜詠》:“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面成團豆裏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
9. 煮幹絲和水晶肴肉:望江南》詞中寫道:“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畢堆細縷,熟銅煙袋臥長苗,燒酒水晶肴。”
3.有誰曉得形容東西好吃而且珍貴的詩句
1、蘇東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學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傳與他有直接關系的名饌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糝”、“東坡腿”、“東坡芽膾”、“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豆花”、“東坡肉”等等。《東坡集》載:“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
春鳩膾,就是芹菜炒斑鳩胸脯絲。後稱東坡春鳩膾。
蘇軾是喜歡羊湯的,為此他寫道:“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他還專門寫了《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用其情有獨鐘的竹筍和豬肉壹起煮,在壹次美食派對上,蘇東坡信手寫下了壹首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味美卻有毒的河豚也成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首逍遙自在的七言絕句,更是寫了春天的竹筍、肥鴨、野菜、河豚,真可謂是壹句壹美食。“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生孫。
我與何憎同壹飽,不知何苦食雞豚。”在他看來,這些蔬菜比那雞鴨魚肉還要味美。
豐湖是蘇東坡最喜歡野炊的地方,他把這裏湖邊長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蒓菜:“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蒓羹”。蘇東坡吃到了壹位老婦人做的環餅,不由得題詩道:“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寥寥28字,勾畫出環餅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釧的形象。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蘇軾愛好品茗,詩作中也常見對茗茶的贊美,“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園景色。“從來佳茗似佳人”更是與另壹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們輯成了茶館茶莊的名聯。
蘇東坡的詩詞書稿,其中有很多與美食有關的佳文,《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鯨魚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賦》。2、陸遊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他還是壹位精通烹飪的專家,在他的詩詞中,詠嘆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蒓”的句子,這“玉膾”指的就是隋煬帝譽為“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膾”是切成薄的魚片;“齏”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醬菜,也引申為“細碎”。
“金齏玉膾”就是以霜的後白色的鱸魚為主料,拌以切細了的色澤金黃的花葉菜。“絲蒓”則是用蒓花絲做成的蒓羹,也是吳地名菜。
“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即是說自己用蔥油做成的面條是天上蘇陀(即酥)壹樣。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的序言中記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藥、芋、菜菔雜為之,不施醢醬,山庖珍烹也。”
並詩日:“老住湖邊壹把茅,時話村酒具山肴。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
“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
“彘”即“豬”,“彘骨”是豬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醬烹制或蘸美至極。
此外在詩中稱道了四川的韭黃、粽子、甲魚羹等食品。“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錄苗嫩不蘞。
采掇歸來便堪煮,半銖鹽酪不須添。”他總結了選取用蔬菜不要調味,吃起來也很新鮮。
“初遊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把大如莧實(雞頭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點都寫得非常生動。
《食粥》:“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鱸肥菇脆調羹美,(麥喬)熟油新作餅香。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味憶回鄉。”
"色如玉版貓頭筍,味抵駝峰牛尾猩"。"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 “祖國山河無限好,家鄉父老不患貧。
淡雲出岫刪發何日,也味爭如鄉味醇。”"何時壹飽與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無梅可折,江清獨有蟹堪持。”
3、唐代詩人杜甫雖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許多關於美食的詩。《麗人行》中有"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饜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的詩句,即為"八珍" 。
"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紅魚入饌來"。"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
"無聲細下飛碎雪","放箸未覺全盤空"描寫唐代廚師加工魚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們爭食的熱烈場面。"春日春盤細生菜""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
問答未及已 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梁(《贈衛八處士》) 甲第紛紛厭梁肉 廣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揮雙刀 膾飛金盤白雪高 徐州禿尾不足憶 漢陰槎頭遠遁逃 魴魚肥美知第壹 既飽歡娛亦蕭瑟(《觀打魚歌》)4、鄭板橋不僅是有名的畫家,而且 對吃也有壹定的研究。鄭板橋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纖手炙魚頭","揚州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
""惟有蒓鱸堪漫吃,。
4.古代關於錢的詩句
古代關於錢的詩句包括: 1、唐代白居易《賣炭翁》 原文: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譯文: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裏砍柴燒炭。
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發灰白,十個手指也被炭燒得很黑。 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幹什麽?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裏吃的食物。
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裏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 2、唐代李白《將進酒》 原文: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譯文: 主人妳為什麽說錢已經不多,妳盡管端酒來讓我陪朋友喝。
管它名貴五花馬還是狐皮裘,快叫侍兒拿去統統來換美酒,與妳同飲來消融這萬古常愁。 3、唐代李白《行路難三首(其壹)》 原文: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 金杯中的美酒壹鬥價十千,玉盤裏的菜肴珍貴值萬錢。但心情愁煩使得我放下杯筷,不願進餐。
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裏壹片茫然。 想渡過黃河,堅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遙想當年,姜太公磻溪垂釣,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 人生的道路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堅信乘風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渡碧海青天。
4、北宋歐陽修《秋懷》 原文: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
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譯文: 這節令風物有哪壹點使人不稱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對這滿眼秋色,卻禁不住黯然神傷。
西風獵獵,市上的酒旗迎風招展;細雨濛濛,到處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想到國事家事,愁得我雙鬢灰白;白白地耗費朝廷俸祿,我心中感到羞恥難當。
什麽時候能滿足我的願望:挽著鹿車,回到潁東,耕田植桑。 5、唐代岑參《戲問花門酒家翁》 原文: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旁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譯文: 這位老人家七十歲了仍然在賣酒,將上千個酒壺和酒甕擺放在在花門樓口。 道路旁的榆莢看起來也很像壹串串銅錢,我摘下來用它買酒您可賣否? 6、南宋俞國寶《風入松·壹春長費買花錢》 原文: 壹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
玉驄慣識西湖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裏秋千。
暖風十裏麗人天,花壓鬢雲偏。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付、湖水湖煙。
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 譯文: 入春來不知耗費多少買花錢,壹天天沈醉在西湖湖邊。
玉驄馬熟識逛西湖的路,昂首嘶鳴走過酒樓樓前。紅杏芳香中簫鼓震天轟響,綠楊婆娑樹影裏歡蕩秋千。
春風十裏路上麗人翩翩,滿頭的花朵把雲鬢壓偏。夕陽西下畫船載著春光歸去,未盡遊興全付與湖水湖煙。
明日還要帶殘存的醉意,到湖上小路尋找遺落的花鈿。
5.關於珍貴的詩句
君有奇才我不貧。 -(清)鄭板橋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清)蒲松齡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戰國)莊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晉)付玄
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 -(唐)李白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壽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 -(宋)歐陽修
人生樂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明)馮夢龍
於患難風豪傑。 -(清)魏禧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壹個也難求 。 -(清)曹雪芹
換我心,為妳心,始知相憶深。 -(宋)顧夏
6.古代形容物品華貴的詞語,比如金絲、玉縷
金縷玉衣:
山嶽精英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穿用的殮服,外觀和人體形狀相同。漢代人認為玉是“山嶽精英”,將金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泄,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所以用於喪葬的玉器在漢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 。
金絲縷玉
玉衣的起源
金縷玉衣(9張)
可以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面幕” “綴玉衣服”,到三國時曹丕下詔禁用玉衣,***流行了四百年。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用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銅線綴編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到目前為止,全國***發現玉衣二十余件,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中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
綴玉人形
圖片所示是劉勝的那件玉衣,由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六個部分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並用金絲加以編綴。玉衣內頭部有玉眼蓋、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門塞。周緣以紅色織物鎖邊,褲筒處裹以鐵條鎖邊,使其加固成型。臉蓋上刻劃眼、鼻、嘴形,胸背部寬闊,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體型。
耗費無算
全衣耗用玉片、金絲巨多,做工十分精細。玉片成衣後排列整齊,對縫嚴密,表面平整,顏色協調,著實令人驚嘆,反映出玉師傑出的技藝和達官奢侈的生活。
金縷玉衣是中國漢代文物,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誌》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古代人認為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壹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征。
7.求壹首形容東西很珍貴很獨壹無二的古詩
形容“東西很珍貴,很獨壹無二”的古詩有: 《贈花卿》《離思五首·其四》《金縷衣》珍貴zhēn guì,是指價值高;意義大;寶貴.獨壹無二[ dú yī wú èr ] :指沒有相同的或沒有可以相比的。
上述詩詞全文如下:(1)《贈花卿》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2)《離思五首·其四》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3)《金縷衣》杜秋娘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8.形容東西好吃而且珍貴的詩句
1.《飯罷戲作》南宋 陸遊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2.《初到黃州》北宋 蘇軾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3.《冬日》南宋 陸遊幸是元無了事癡,偷閑聊復學兒嬉。
午窗弄筆臨唐帖,夜幾研朱勘楚詞。 山暖已無梅可折,江清猶蟹有堪持。
舊交乖隔音塵斷,安得歌呼***壹卮。4.《老饕賦》南宋 陸遊庖丁鼓刀,易牙烹熬。
水欲新而釜欲潔,火惡陳而薪惡勞。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湯鏖。
嘗項上之壹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
婉彼姬姜,顏如李桃。彈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雲璈。
命仙人之萼綠華,舞古曲之郁輪袍。引南海之玻黎,酌涼州之蒲萄。
願先生之耆壽,分余瀝於兩髦。候紅潮於玉頰,驚暖響於檀槽。
忽累珠之妙唱,抽獨繭之長繰。閔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當膏。
倒壹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瓊艘。各眼灩於秋水,鹹骨醉於春醪。
美人告去已而雲散,先生方兀然而禪逃。響松風於蟹眼,浮雪花於兔毫。
先生壹笑而起,渺海闊而天高。5.《麗人行》中的“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
6.喜歡羊湯的蘇軾也曾寫道:“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9.求壹首形容東西很珍貴很獨壹無二的古詩
形容“東西很珍貴,很獨壹無二”的古詩有:
1. 《贈花卿》
2. 《離思五首·其四》
3. 《金縷衣》
1. 珍貴zhēn guì,是指價值高;意義大;寶貴.
2. 獨壹無二[ dú yī wú èr ] :指沒有相同的或沒有可以相比的。
3. 上述詩詞全文如下:
(1)《贈花卿》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2)《離思五首·其四》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3)《金縷衣》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