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揚勞動的詩歌有《憫農》《觀刈麥》《歸園田居》等。
1、“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釋義: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賞析: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
全詩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壹深沈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2、“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白居易《觀刈麥》。
釋義:如今我有什麽功德,從來沒有種田采桑。壹年俸祿有三百石,到了年底還有余糧。想到這些暗自慚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賞析: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人在那個時代能夠主動去和農民對比,十分難得。這樣壹種對比,真是新穎精警,難能可貴,發人深省,因而更顯出這首詩的思想高度。
3、“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
釋義:南山下田野裏種植豆子,結果是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起下田地鏟除雜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鋤回去。
賞析:陶淵明因無法忍受官場的汙濁與世俗的束縛,堅決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脫離仕途的那種輕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種欣悅之情,還有清靜的田園、淳樸的交往、躬耕的體驗,使得這組詩成為傑出的田園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