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采菊東籬下的詩句

關於采菊東籬下的詩句

1. 采菊東籬下的整首古詩

1、全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出處 陶淵明的《飲酒》;3、註釋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之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墻下采擷清菊時心情徜徉,猛然擡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回翔遠山的懷抱。

這之中隱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說出卻忘記了如何表達。①結廬:構築屋子。

人境:人間,人類居住的地方。 ②無車馬喧:沒有車馬的喧囂聲。

③君:作者自謂。爾:如此、這樣。

這句和下句設為問答之辭,說明心遠離塵世,雖處喧囂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樣子。

南山:指廬山。⑤見:(讀xiàn)同“現”,出現。

⑥日夕:傍晚。相與:相交,結伴。

這兩句是說傍晚山色秀麗,飛鳥結伴而還。 4、鑒賞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腐敗,決心歸隱田園,超脫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2. '采菊東籬下'全詩是

飲酒·其五[作者] 陶淵明 [全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簡介: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壹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他是中國第壹位田園詩人。

3. \"采菊東籬下\"是哪首古詩裏的

這首詩的意境表現了作者自得其樂的隱居生活和那種悠然、恬靜、消雅的心情。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壹語把這種心境的原因道破。陶潛對禪機悟透頗深,乃至使這首詩的藝術境界產生空靈之感,使人身臨其境,若在仙界上,不在五行中。

所以說這首詩難就難在體會出作者當時的心境。陶潛是東晉的壹偉大隱士。

從客觀上看,為不願同流合汙;從主觀上看,則是因其自身所形成的性情,因為人總是不斷地向自己的本性邁進,當本性與後天之性情產生沖突,便會產生大悲哀。然後棄之,而後得魚或熊掌也。

而陶潛便是取熊掌而歸山林,因其性本愛丘山。所以,此詩意境雖在悠閑,然心境卻大相徑庭。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暄”,乍聞只覺得清凈,悠閑,細思方感作者之愁情,壹個人久居僻靜之所,則向往喧鬧的聲音,人之常情。壹個“無”字盡顯作者之遺憾。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看則沒問,實則扣心自問,敲打警鐘,終於驀然回首,否極泰來,再看眼前之青山綠水,自然風光,心曠神怡,想起日常之生活往事。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多麽灑脫,飄逸的情景,壹個“見”字,令人忘俗,浮想聯翩。酒是很妙的東西,忘卻暫時的煩惱,使壹切朦朧、模糊,達到美的極致,景中生情,這是體驗高峰。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佳”完善高度的統壹。“相與還”,何也?周而復始,返樸歸真,如果謝靈運還是寄情於山水,那麽,陶潛則是與自然山水合二為壹,這便是他此時的心境。

而後,作者便把自己的領悟升華為哲理的高度,“此中有真意,欲辯而忘言”,最美的大自然的語言便是默默無言。作者的心情由愁生悲,有悲見喜,有喜達歡,又由歡歸於平淡。

附:《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