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帶有濃重的政治含義,用現代人說的話就是:“妳這麽能耐,咋不上天呢?”在封建專制的皇權時代,深陷朝政,去天尺五,就好像攀登珠穆朗瑪峰,在接近頂峰時,實則更接近死亡。
在這裏,我根據2021年底新出版的《韋姓史略》(著者韋清風),分享“城南韋杜,離天尺五”背景下的韋皇後真實情況!
壹、韋氏中維壹的皇後
韋蓮,唐中宗李顯妻子韋皇後韋蓮,武則天親自提拔的兒媳婦。天生麗質、聰慧,堅毅而寬和,與皇上李顯相愛壹生。但韋蓮時運不佳,遭遇武則天篡權恐怖時期壹系列打擊,最後死在武則天孫子的報復中。
二、與中宗李顯***患難
李顯被貶幽禁期間,武則天每次派人前來稽察,李顯害怕得想自殺,幸虧有韋蓮不停勸慰,情緒才能恢復平靜。幾次虛驚後,李顯感動得對韋氏指天發誓:“壹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
三、與中宗李顯重返政壇
隨著武則天年老多病,局勢發生變化,不得不將已被軟禁15年的李顯召回京城,重立為太子,韋蓮復為太子妃。長安五年發生恢復大唐的“神龍革命”武裝“五王政變”,武則天專職被推翻,李顯被推皇位。
四、重大政績"天命維新”
李顯恢復了地位,成為了唐中宗,在韋皇後與上官婉兒等維新派支持下推行重要政績“天命維新”,後來的唐睿宗高度評價:“先皇撥亂反正,除舊布新,救人疾苦,紹天明命。”
在“天命維新”期間,大赦天下,賜酺三日,大規模平反民間期望的冤案。
為減輕人民負擔,放寬男丁年限,減少服役之苦。韋後時”民以二十三為丁,限五十九為免”,又說:“韋後表民二十二為丁限”,這是由韋後也上官碗兒等提出並得到維新派支持的政策,其寬大程度史無前例。
史家稱韋後“數改制度,陰儲人望”,認為後後改制是收攬民心,對百姓是很有利的。擴大土人層面,糾正嚴刑峻法,統計國家戶口,緩和周邊形勢,這些大政,恢復了唐朝自“貞觀之治”以來的發展趨勢,是社會進步的主流,為後來中唐時期的“開元盛世”做了準備。
韋後等人在“天命維新”時期,沒有史書記載使用“暴力”報復社會,《唐書》記載的釋放宮女3000人,允許宮女在節日期間請假外出,造成大批宮女不回宮的“淫奔”。這樣的放任自由,離經判道,從封建道統看是罪不可赦的“亂政”,實則韋後無大錯。
五、被冤枉“韋氏亂政”
唐中宗在神龍政變時被王同皎“扶抱上馬”,其後“天命維新”壹切大政都依靠上官婉兒等大臣們和韋後的操作,韋皇後“牝雞司晨”,實為“惟新”隱憂。後來,韋後的貢獻被新舊“唐書”簡單抹去,只留下他的“罪行”與責任,以致“天命維新”被舊史家以“韋氏亂政”代替。《資治通鑒》記載的中宗史實比較細致,具體分析其史事,可供歷史教訓的總結。
中宗朝學武則天擴大官員的“斜封官”,賣官數千人,《新唐書》說韋皇後帶頭賣官鬻爵與其他史書記載有矛盾,《資治通鑒》說韋皇後本人沒有參與。整體來說韋後參與國事大部分無可厚非,壹些行為特別是儒家看不慣的宮廷活動,認為是亂了封建道德的“政”。
韋皇後韋蓮幫助中宗,是大唐忠臣,根本沒有像武則天那樣篡政奪權。她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女政治家之壹,中宗時期的壹些腐敗,韋皇後有責任,但不能壹切過失都歸過於她。
六、被政敵誣蔑淫亂之罪
按新舊《唐書》特別是《資治通鑒》史料,中宗朝的亂政是武則天殘余勢力武三思等團夥對“天命維新”的反撲。武三思是武則天的親侄子,比中宗大,曾為武則天掃清道路。先後與武則天“面首”薛懷義、張易之、張昌宗結黨,698年武則天欲立武三思為太子,遭狄仁傑等反對未果。在神龍政變,武後寵信的張氏兄弟數人被沈重打擊,但武三思為首的惡勢力沒有受到清算。
中宗朝史事,《資治通鑒》記武三思37次,比韋後同壹時段記14次多,其中有26次得到中宗支持。705年二月,中宗以愛女安樂公主嫁武三思之子,武三思攀上上官碗兒與韋皇後的關系,民間流傳武三思與此二人都有男女關系。武三思與敬暉等矛盾加劇,采取挑撥離間手法,中宗和韋後都上當,史載“三思與韋後日夜譖暉”等,雲“持功功專權,將不利於社稷”等等,這是中國專制社會屢試不爽的明升暗降政治把戲。
《資治通鑒》記武三思與韋後私通,謀害五王等事有可疑,把韋後與三思禦床博戲,帝從旁典籌不為忤,把表兄與表嫂間玩笑打鬧說成當著皇帝面淫亂並與“牝雞之辰”的政治鬥爭聯系,太過簡單,純屬政敵的謠言炒作。
“天命維新” 遭 遇困境,除以武三思為代表的武則天勢力反撲之外,儒家思想影響下的社會輿論,也是韋皇後參政不可避免的絆腳石。韋後對中宗政治上任何支持,都會成為“幹政”的借口。
七、被陷害酖殺中宗李顯
韋後酖殺先帝,在《資治通鑒》記載中,是唐隆政變的主要綱領和戰鬥口號。《舊唐書》《新唐書》雖均稱“中宗崩”,沒有說是韋後所為。中宗中毒而死的說法流傳千余年,是否是韋皇酖殺成千古之迷。
《韋姓史略》壹書認為,中宗並非韋皇後所殺,理由如下:
1、韋後沒有酖殺動機,各史書都記載韋後與中宗曾經“備嘗艱辛,情愛甚篤”。安樂公主也是中宗苦難中所得,血濃於水,父女情深;韋後恢復後位,太平公主,相王李旦,譙王李重福等都在爭奪皇位,韋後身家性命全中宗這棵大樹。
2、沒有韋後酖殺謠言。《舊唐書》所說,“六月,帝遇毒暴崩。時馬秦客街待疾,......”。謠言滿天飛,僅有韋後“謀自安之策”,足以證明韋後無酖殺之罪。
3、李隆基沒有深究韋後的酖殺。中宗去世後,李隆基發動政變,將中宗身邊所有重要人物迅速殺掉。卻從未將“韋後酖殺”大罪交大臣立案追究,顯示案件難於深究,暴露“韋後酖殺”口號不實。
4、這是鼓動政變的借口,喊出韋氏毒殺中宗口號只有政變骨幹果毅葛福順壹人。果毅屬中級校尉,雖不滿韋氏將軍,但以其地位不可能知道酖殺情節,最多知道“馬秦客待疾”的謠傳。鼓動口號加上“罪及三族”的威脅,難以形成韋後罪證。
5、中宗突然去世,後世認為與家族有“氣疾”“風疾”等心腦血管病史有關。家族中多位帝王也患有此病。
6、睿宗以禮改葬洗刷罪名。
八、韋氏人才輩出並非專政亂政
“去天尺五”如前所述,當時韋氏能人輩出,廣參朝政,“韋杜”世族的精英確實達到“去天尺五”的巔峰,但並未做出韋氏專政、亂政的事。
李重茂為帝後,宗楚客與武延秀等竟“***勸韋後遵武後故事”宋楚客還上書引圖覘,“謂韋氏宜革唐命”“然,後發***謀”,是說韋皇後發現其陰謀,沒有上當,但當時也沒有嚴厲處置宗楚客“逆謀”等人。韋後引入大批宗親進入禁中,也確有重演武後“革命”表象,以致“韋氏革命”傳言更加洶湧。編造“城南韋杜,離天尺五”的童謠就是政敵為推翻韋太後與少帝政變作的準備。
危機加深,謠言越來越多,韋皇後拒絕稱帝而輔助年輕皇帝的真實情形,不足以抵禦謠言。而相王李旦兒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決定利用這大好機會組織政變,搶奪皇權。
在唐隆大屠殺這場驚心動魄的政變中,朝宰相群幾乎被鍋端。宰相群連韋後***16人,韋氏才5人,5人中3人被殺,2人遭貶,其余被殺,被貶者絕大部分不是韋氏族人,可旁證中宗、韋後朝所謂韋氏專政、亂政缺乏根據。
九、蒙受委屈上千年
韋皇後韋蓮生活在壹個皇室傾軋、險象環生處境中,提出推動社會進步的“天命維新”,面臨封“五王”去宰相,太子政變、宗室政變等,維新派也被武三思惡勢力博殺,嚴重的政治事件不絕於朝,猛烈攻擊抹黑的謠言,中宗去世後半個月便招來殺身之禍。
壹位為人寬和、身居高位、失去強力支撐的皇後,註定紅顏薄命!勝利者寫歷史說她是唐代最壞的女人,蒙受委屈上千年。
《韋姓史略》這本書還詳細介紹“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中所受牽連的諸多韋氏宰相、韋氏忠良義士等。
各位讀者如想仔細學習《韋姓史略》這本書,可私信我。
韋海培(老人回憶錄攝制、畢業微電影、企業宣傳片、廣告設計、印刷包裝)。
歡迎提出建議留言,點右下角“在看”寫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