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妳下雪天,擡頭向天看著飛舞的雪花,心裏有壹種無與倫比的美麗心情,這是在其它的天氣情況無法感受到的,所以我們必須用冬天的心情去欣賞。
人必須用冬天的心境
去註視冰霜和覆著白雪的
松樹的枝椏;
必須凍過很久
才能看到掛滿冰的刺柏,
和遠處壹月的陽光裏
粗糙的雲杉,才能不因為風聲
以及這片土地上
葉子的聲音,想到
任何悲慘的際遇,
同樣的風在同樣的
荒涼的地方,也為傾聽者
而吹,他在雪中傾聽,
完全不是他自己,看見
壹切,以及壹切存在中的空無。
——史蒂文斯《雪人》
美國現代派詩人華萊士?史蒂文斯的詩歌《雪人》是史蒂文斯眾多詩歌中的壹篇力作,其中既具有意象派詩歌特點,又具有象征主義的詩歌特點,更重要的是這首詩歌的意境豐富,具有中國道家式哲學意味與思維方式。
詩人在開篇就告訴讀者,要欣賞雪景,就必須要有壹顆冬天的心,也就是冬天般的心境,才能欣賞冬之霜雪。接下來,詩人認為除此心境之外還要在經過長期冰冷霜凍之後,才能凝視冰雪壓枝的刺松和壹月陽光下的閃耀的雲杉,至此壹切煩惱憂愁都隨風而逝,隨葉飄零。在這空曠的土地上,風中帶著愁苦,觀雪人以冬之心境在雪中聆聽,無視自己,無視壹切,凝視空無。從整個詩文來看,裏邊並沒有出現賞雪人這壹意象。於情景之中寓於哲理,這便與中國的道家思想不謀而合。
在中國道家看來,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壹部分。因此莊子說:“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壹的。與西方人與自然相對立的觀點不同,中國哲學的思維模式是主客體的統壹,最高境界是天人合壹,即人與自然和諧的境界。莊子說:“天地與我為壹,萬物與我並生。”強調主體精神與宇宙自然的和諧,通過對所謂自然之“道”的體悟和探究而不斷提升人生的境界。在《雪人》中,詩人表達了人與自然相互交融、合二為壹的思想。
這個冬天,妳那裏下雪了嗎?下雪天“人必須有冬天的心境/才能看到霜,看到雪/掛滿雪的松樹枝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