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走進莫高裏,感受工匠精神

走進莫高裏,感受工匠精神

和壹位雕塑家相見,是在這個果實累累的秋天。

寒露過後,陽光依然溫暖。

十月十壹日,由拾風詩社發起的“秋韻敦煌——走進莫高裏”采風活動,使我有機會來到這裏,和文朋詩友壹起,度過壹個美妙的下午。

? 莫高裏與杜永衛

據史書記載,先有莫高裏,後有莫高窟。

這不禁使人想到,先有伯樂,後有千裏馬之說。

我們的雕塑家杜永衛,四十年來,在雕塑方面,壹直耕耘不綴,在莫高窟,在臺灣,在蘭州,好像壹直沒有停下過腳步。

直到2018年,壹個偶然的機會,在當地文化名人張自智建議下,決定在這裏興建工匠村。

30畝地,廢棄的舊學校,經過改造而成。妳知道,藝術家的眼光,自有其獨到的壹面。

幾十年雕塑鉆研,彩塑臨摹,不斷總結經驗,還有閱歷,都匯成壹種,紮紮實實的能力,以最快速度,完成莫高裏工匠村建設。

可以說,“村長”壹職,對杜永衛來說,實至名歸。

其實,杜永衛大名,早已如雷貫耳,非遺敦煌彩塑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環藝設計師,教授,等等。只是我,無緣得見。

去年秋天,參加陽關采風活動,唐代詩人王維的雕塑,就是由他完成。

拾風詩社群裏,也有他的大名。

今天,壹見之下,才和真人對上號。杜永衛親自帶著我們,參觀,講解。

他是壹個平和而灑脫的人,有藝術家的率性,也有中年人的沈穩。熱情裏不乏幽默,坦蕩中又見真誠。

跟隨大師的腳步,我們壹睹莫高裏芳容。

天氣和暖,笑語盈盈。

壹身身雕塑,壹個個姿態。飛天淩空,風隨衣動;老子正坐,不減威儀。

陳列館裏,琳瑯滿目;藍天之下,鋒芒畢露。

在杜永衛美術館,工作室,就近欣賞,觀看,毫發畢現。

觀察整個雕塑過程,所用材料,壹件藝術品雛形,期間暗自體會,作品的不可替代,獨自完成過程中,付出的艱辛。

輾轉留戀,在詩情畫意中遊走,多少感嘆,牽動少年心腸,時光飛逝,恍若夢中。

壹代宗師,在莫高裏工匠村。對敦煌文化的摯愛,用雕塑表白;對祖國山河大地的情感,融入每壹件作品中。

前二十年時間,在莫高窟苦苦修煉,後二十年,兜兜轉轉,最終定下來,建工匠村,培養雕塑後來人。

杜永衛告訴我們,已和譚盾口頭協商,要在莫高裏工匠村,建壹個工作室。

我們說,成功吸引成功。

千年敦煌文化傳承,正需要像杜永衛這樣的大師,振臂壹呼,可謂應者雲集。

傳習堂、酒以及老照片

不光幾十年如壹日,自己刻意提高,培養晚生後輩,使其薪火相傳,才是站在高處的舉措。

莫高裏工匠村,現已成為許多高等院校的研學基地,也簽訂合作協議,讓年輕學子,走出來,接地氣。實踐中學習,創作中提高。

今天,在莫高裏工匠村,也進行了“敦煌詩詞學會創作基地”掛牌儀式,詩人們準備了豐富多彩朗誦節目,為此助興。此地,為廣大詩詞愛好者,增加了壹個學習、交流的好地方。

敦煌文化的多學科,多渠道學習,蔚然成風。我們欣喜地發現,這裏,用實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

莫高裏工匠村,還有釀酒坊。是用傳統方法,糧食加上中藥,釀造的養生酒,它微黃,味甜,細看有點渾濁,是名副其實的“濁酒”。看到它,不禁想到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漁家傲·秋思》中的“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家國情懷,赫然紙上。

在有草亭,涼棚的地方,原木本色桌椅,把酒笑談,不失人生壹件美事,開懷暢飲中,不知不覺,夕陽如金。

而《百年敦煌》展覽館,壹張張老照片,把百年興盛壹壹道來,新舊對比,多了壹份慶幸,慶幸我們生在這個偉大時代,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詩人雅興

《當代敦煌》編輯部,也設在這裏。還有詩人、小說家水中天,也常駐這裏。

不遠處,烽火臺高高聳立,左邊,老子雕像,發出古銅色微光,如他的思想壹樣,慧澤眾生。

新小說的打印稿,潔白厚重,侵註的心血,可見壹斑。

在莫高裏工匠村,曲徑通幽,八瓣梅花開枝頭,不知名小紅花,溫存相依,擡頭,藍天上,白雲幾朵,輕輕移動。

在這多姿多彩的秋天,在莫高裏工匠村,賞心悅目的雕塑,令人嘆為觀止。

我在韓國歷史博物館,看到南北同胞相擁的雕塑《兄弟》,曾為它透露出的真情感動;也在越南胡誌明紀念館,看到清瘦而神采飛揚的胡誌明雕像,為它的神形兼備喝彩。

今天,看杜永衛各個時期雕塑作品,感到非常震撼。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工匠精神,就是把壹件事,做到極致。美好的未來,就會呈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