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趣題

詩歌趣題

數字入詩妙趣橫生

數字入詩,在我國古詩中數不勝數,信手拈來,比比皆是:李白的“大鵬壹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白居易的“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有些詩,雖用了許多數字,但由於用得巧妙,則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如古代的兒童啟蒙詩“壹望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20個字用了10個數字,卻顯得自然不堆砌,好像壹幅錯落有致的風景畫,讀起來瑯瑯上口。唐朝李白的“壹叫壹回腸壹斷,三春三月憶三巴”。細膩真切地道出了作者因思鄉而斷腸的情懷。元朝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壹聲梧葉壹聲秋,壹點芭蕉壹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另有陳沅的壹首詩,竟用了10個“壹”字:“壹帆壹槳壹漁舟,壹個漁翁壹釣鉤,壹俯壹仰壹頓笑,壹江明月壹江秋。”形象地再現了漁翁月夜垂釣的情景,好似親眼目睹。

清朝查慎行的集句詩也是別具壹格,他從4位大詩人的4首詩中,各用了壹句帶數字的詩,組成新詩:“兩岸山花似雪開,壹杯壹杯復壹杯。勸君更盡壹杯酒,二月已破三月來”。依次采用劉禹錫的《竹枝詞》、李白的《山中與幽人對酌》、王維的《渭城曲》和杜甫的《絕句漫興》,合在壹起,渾然壹體,天衣無縫,絲毫不顯拼湊之痕跡,而珍惜春光之意,遂如己出,令人叫絕。

每逢看到先人用本來枯燥無味的數字,使詩平添無限情趣時,自己也情不自禁地躍躍欲試。近兩年,還真寫出了壹些數字詩。盡管比起古人來差之千裏,難免東施效顰,但總算實踐了。初秋,新柿子上市,頓生感悟:古人雲,壹葉知秋,這壹柿不也照樣知秋嗎?!時間過得太快了,不知不覺壹年中的9個多月壹閃而去,真是歲月匆匆啊!便作詩自勉:“壹晃又棄扇,壹柿今知秋。壹瞬數月過,壹去不回頭。壹生日過午,壹世幾多求?壹刻不懈怠,壹日當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