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浩《詠大明湖》
三面荷花四面柳 壹城山色半城湖
杜甫《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分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陵絕頂,壹覽眾山小。
登岱行 蒲松齡(清)
兜輿迢迢入翠微,往來白雲蕩胸飛。白雲直上接天界,山巔又出白雲外。黃河泡影搖天門,千峰萬峰列兒孫。放眼忽看天欲盡,?直疑星河捫。瑤席借寄高巖宿,雞鳴海東紅壹簇。俄延五更黍半炊,?漾明霞射秋谷。吳門白馬望依稀,滄溟壹掬椎琉璃。七月晨寒勝秋暮,曉月露冷天風吹。頃刻朝暾上山觜,山頭翠碧連山尾。及到山下雨新晴,歸途半踏蹄涔水。回首青嶂倚天開,始知適自日邊來。
登嶽 王守仁(明)
曉登泰山道,行行入煙霏。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雲梯掛青壁,仰見蛛絲微。長風吹海色,飄搖送天衣。峰頂動笙樂,青童兩相依。振衣將往從,淩雲勿高飛。揮手若相待,丹霞閃余輝。凡軀無健羽,悵然不能歸。
望嶽 李東陽(明)
偶上奎文閣,來觀泰嶽峰。半空翻碧浪,平陸走蒼龍。紫愛沾嵐濕,青憐潑黛濃。長原隨迤邐,高樹助蒙茸。幢節迎還送,戈矛擊更沖。煙霞變明晦,雲雨驗豐兇。混沌天初辟,精靈地所鐘。分疆書禹貢,肇域紀堯封。挹淺臨滄?,憑虛揖華嵩。行尊宜作丈,名重合稱宗。
南天門 陳沂(明)
望入天門十二重,?然飛舞半虛空。千尋不假鉤梯上,壹竅惟容箭栝通。風氣蕩摩鵬翮外,日光搖漾海波中。欲求閶闔無人問,但擬彤雲是帝宮。
偶題靈巖寺清涼世界 薩都剌(元)
今日清涼地,明朝洙泗心。酒堪消客況,泉可洗塵衿。佛古荒苔蘚,林深繁綠陰。樵歌山路晚,余興付歸禽。
登泰山 張養浩(元)
風雲壹舉到天關,快意平生有此觀。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後巢居似覺寬。笑拍紅崖詠新作,滿空笙鶴下高寒。
登岱 元好問(金)
泰山天壤間,屹如郁蕭臺。厥初造化手,劈此何雄哉。天門壹何高,天險若可階。積蘇與累塊,分明見九垓。扶搖九萬裏,未可誣齊諧。秦皇?DE75?靈威,茂陵亦雄才。翠華行不歸,石壇滿蒼苔。古今壹俯仰,感極令人哀。是時春夏交,紅綠無邊涯。奇探忘登頓,意愜自遲回。惜無賞心人,歡然盡余杯。夜宿玉女祠,崩奔湧雲雷。山靈見光怪,似喜詩人來。雞鳴登日觀,四望無氛霾。六龍出扶桑,翻動青霞埋。平生華嵩遊,茲山未忘懷。十年望齊魯,登臨負吟?。孤雲拂層崖,青壁落落雲間開。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覺胸次高崔嵬。徂徠山頭喚李白,吾欲從此觀蓬萊。
送靈巖新住持赴寺 王安石(北宋)
靈巖開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鳥獸仙。壹路紫苔通窈窕,千巖青藹落潺?。山祗嘯聚蕭神寶,象眾抵摧想法筵。雪足莫辭重趼往,東人香火有因緣。
題靈巖方丈 曾鞏(北宋)
法定禪房臨峭谷,辟支靈塔冠層巒。軒窗勢聳雲林合,鐘磬聲高鳥道盤。白鶴已飛泉自漫,青龍無跡洞常寒。更聞雷遠相從樂,性邁塵囂豈可幹。
泰山 石介(北宋)
七百裏魯望,北瞻何巖巖。諸山知峻極,五嶽獨尊嚴。寰宇登來小,龜蒙視覺凡。此為群物祖,草木莫鋤芟。
2. 描寫山東的詩句中國地圖詩之山東散遊篇 ---孔孟之鄉(山東篇)詩/貴谷子蓬萊人的生活虛幻飄渺,衣福堂的小面①神閑,蓬萊閣的仙境消磨時光,八仙在春天暖洋洋的地方曬著太陽,天地有時氤氳,大海遼闊蒼茫,乘著海市蜃樓,篤信了八仙的傳說,三仙山②證明默湧的仙境,摸著渡口與長山列島相互凝望,押韻的抒情映照喜悅,徐福流連忘返是道家文化的內涵,由此蓬萊島滔滔不絕。
三裏河文化③走進祖先的隊列,壹直向前,膠州灣的血管流淌著三裏河基因,無論是嶗山的綠苗,還是黃海的浩瀚無垠,日子裏的海灘與青島的歐韻在白天黑夜輕松至純。沂蒙山小調唱著紅嫂的故事,紅色的土地用沂河流淌,受苦受難我的鄉親笑對烽火,無法割舍是這片土地的涵義,幾個人的形象將頌歌紮根。
劉洪的珠算④,傑出的天文,清正的教化,賞罰分明,乾象歷的制定,是我國古代在世界之林的天文大成;蜀相的《出師表》,木牛流馬,儒生臥龍,三顧茅廬,詠懷《八陣圖》,諸葛亮的出處,引發後人評論無數;王羲之的《蘭亭序》古今第冠,隨心所欲,無與倫比,壹代壹代有顏真卿們傳遞。微山湖已經不遠了,我還要說很多很多的故事,湖邊的小路有通往鐵道遊擊隊的山頂,空曠的山巒和誰的琵琶在彈奏壹首愛國老歌,西邊的太陽落在棗莊,落在微山湖。
九五之尊,五嶽之首,妳的氣勢和妳的氣質,壹切都已界定,旁若無人,秦始皇開著了泰山的宏大,帝王的封禪,佛教的法事,道教的天人合壹,自古以來泰山,都是華夏民族的精神家園。傲徠峰⑤的極目在無極廟⑥絕壁窺視三透天⑦,龍角山奇特,流鳴的谷中谷飛瀑叠出,山麓岱頂,溪泉汩汩,灌野繁露,稀珍檀松,金帶日出,泰山照夕,煙波長渺,壹覽眾山小。
壹座城市,壹半水,壹半水圍繞的黃昏,風拂過了金陽,金色舉頂,大明湖⑧隱約聽見相同幸福的人在東北角的南邊情話私語。泉城是我的四合院,趵突泉是我的水井,愛的沈沈,也愛的絕頂。
龍山的弦彈奏著黑陶⑨的惟願,妳的符號精美,妳的儀態誘人,妳有絕陶的魅力,妳有潤巧的動人。聽聽九如山的水聲,七十二泉⑩的冰清就在流溪,瀑布深潭行走,潺潺的,壹部分吟著詩句,另壹部分水流順隱順熟,在泉城尋找七十二個幸福出口。
多少次了,妳壹直是我詞匯中榜中榜,白天黑夜反復見面,《論語》在東方朗讀,煌煌我中華人文,發軔於曲阜,集中庸行正,倡克己復禮,孔孟之心,禮儀之信,德侔天地,膏澤子孫,先聖思想,彰德臯賢,天縱木鐸,師表萬世。三十六計的戰法聖典,使得勝敗只在壹瞬間,經典的兵學在春秋齊國,孫武著述,其理虛實,進退相生,百戰相克,十三篇奇文,十三篇戰論。
齊魯大地,聚枕先聖,仰學賢哲,沐斯宗卷。清風天籟,才子誌士星宿采采,藍天史書八表,綠地鐘毓流痕,譽冠聖人皆矚,綿延文明堂堂,黃河泰山舉目,孔孟桃李芬芳。
3. 描寫山東的古詩詞有哪些1、望嶽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譯文譯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雲,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2、醉蓬萊宋代:黃庭堅 對朝雲叆叇,暮雨霏微,亂峰相倚。
巫峽高唐,鎖楚宮朱翠。畫戟移春,靚妝迎馬,向壹川都會。
萬裏投荒,壹身吊影,成何歡意。盡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極神州,萬裏煙水。
尊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頰紅深,麝臍香滿,醉舞裀歌袂。
杜宇聲聲,催人到曉,不如歸是。譯文朝雲暮雨,煙霧氤氳,微露雲端的亂峰互相偎依。
站在巫山縣城樓上,遙望楚陽臺,想象楚襄王夢與神女相會的情景。春光明媚之中,宮府的儀仗隊行進,盛裝艷服之人迎接著馬隊,迤邐向城中走去。
被貶謫放逐到偏荒之地,對影自憐,有什麽值得高興的。到達黔州之後,山愈高,勢愈險,而距中原更遠,隔斷了眺望京城的視線,但鄉愁卻越過千山萬水飛向神州。
有貶謫之地的地方官擺酒接風、歡宴公堂。醉舞歡騰,滿堂香氣,聲歌盈室,美人容顏嬌艷,香氣氤氳馥郁。
聽著那杜鵑壹聲壹聲地到天明,直喚著“不如歸去”。3、《趵突泉》明代 汪廣洋濟南泉有七十二,趵突泉當第壹流。
譯文濟南有七十二個泉口,排第壹位當屬趵突泉。 4、《紀遊》清代 李玖萍蹤遊覽此追陪,故國他鄉孰勝哉。
趵突泉從平地起,濯纓水自半山來。譯文行蹤不定的遊覽到此追隨,遠離家鄉的的景色哪裏才是名勝。
濟南趵突泉從地而起,從半山而來洗滌著如帶子般的泉水。5、《再題趵突泉》 清代 弘歷濟南城南古觀裏,別開仙境非塵市。
致我清蹕兩度臨,卻為突泉三竇美。譯文濟南城南邊的古寺裏,和仙境不壹樣卻也非人世間,讓我坐著車輦兩次來到這裏。
實在是為了看趵突泉的三孔水流之美。
4. 關於山東的古詩劉鳳浩《詠大明湖》三面荷花四面柳 壹城山色半城湖杜甫《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分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陵絕頂,壹覽眾山小.登岱行 蒲松齡(清)兜輿迢迢入翠微,往來白雲蕩胸飛.白雲直上接天界,山巔又出白雲外.黃河泡影搖天門,千峰萬峰列兒孫.放眼忽看天欲盡,直疑星河捫.瑤席借寄高巖宿,雞鳴海東紅壹簇.俄延五更黍半炊,漾明霞射秋谷.吳門白馬望依稀,滄溟壹掬椎琉璃.七月晨寒勝秋暮,曉月露冷天風吹.頃刻朝暾上山觜,山頭翠碧連山尾.及到山下雨新晴,歸途半踏蹄涔水.回首青嶂倚天開,始知適自日邊來.登嶽 王守仁(明)曉登泰山道,行行入煙霏.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雲梯掛青壁,仰見蛛絲微.長風吹海色,飄搖送天衣.峰頂動笙樂,青童兩相依.振衣將往從,淩雲勿高飛.揮手若相待,丹霞閃余輝.凡軀無健羽,悵然不能歸.望嶽 李東陽(明)偶上奎文閣,來觀泰嶽峰.半空翻碧浪,平陸走蒼龍.紫愛沾嵐濕,青憐潑黛濃.長原隨迤邐,高樹助蒙茸.幢節迎還送,戈矛擊更沖.煙霞變明晦,雲雨驗豐兇.混沌天初辟,精靈地所鐘.分疆書禹貢,肇域紀堯封.挹淺臨滄?,憑虛揖華嵩.行尊宜作丈,名重合稱宗.南天門 陳沂(明)望入天門十二重,然飛舞半虛空.千尋不假鉤梯上,壹竅惟容箭栝通.風氣蕩摩鵬翮外,日光搖漾海波中.欲求閶闔無人問,但擬彤雲是帝宮.偶題靈巖寺清涼世界 薩都剌(元)今日清涼地,明朝洙泗心.酒堪消客況,泉可洗塵衿.佛古荒苔蘚,林深繁綠陰.樵歌山路晚,余興付歸禽。
5. 描寫山東的古詩詞劉鳳浩《詠大明湖》
三面荷花四面柳 壹城山色半城湖
杜甫《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分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陵絕頂,壹覽眾山小.
登岱行 蒲松齡(清)
兜輿迢迢入翠微,往來白雲蕩胸飛.白雲直上接天界,山巔又出白雲外.黃河泡影搖天門,千峰萬峰列兒孫.放眼忽看天欲盡,直疑星河捫.瑤席借寄高巖宿,雞鳴海東紅壹簇.俄延五更黍半炊,漾明霞射秋谷.吳門白馬望依稀,滄溟壹掬椎琉璃.七月晨寒勝秋暮,曉月露冷天風吹.頃刻朝暾上山觜,山頭翠碧連山尾.及到山下雨新晴,歸途半踏蹄涔水.回首青嶂倚天開,始知適自日邊來.
登嶽 王守仁(明)
曉登泰山道,行行入煙霏.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雲梯掛青壁,仰見蛛絲微.長風吹海色,飄搖送天衣.峰頂動笙樂,青童兩相依.振衣將往從,淩雲勿高飛.揮手若相待,丹霞閃余輝.凡軀無健羽,悵然不能歸.
望嶽 李東陽(明)
偶上奎文閣,來觀泰嶽峰.半空翻碧浪,平陸走蒼龍.紫愛沾嵐濕,青憐潑黛濃.長原隨迤邐,高樹助蒙茸.幢節迎還送,戈矛擊更沖.煙霞變明晦,雲雨驗豐兇.混沌天初辟,精靈地所鐘.分疆書禹貢,肇域紀堯封.挹淺臨滄?,憑虛揖華嵩.行尊宜作丈,名重合稱宗.
南天門 陳沂(明)
望入天門十二重,然飛舞半虛空.千尋不假鉤梯上,壹竅惟容箭栝通.風氣蕩摩鵬翮外,日光搖漾海波中.欲求閶闔無人問,但擬彤雲是帝宮.
偶題靈巖寺清涼世界 薩都剌(元)
今日清涼地,明朝洙泗心.酒堪消客況,泉可洗塵衿.佛古荒苔蘚,林深繁綠陰.樵歌山路晚,余興付歸禽.
登泰山 張養浩(元)
風雲壹舉到天關,快意平生有此觀.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後巢居似覺寬.笑拍紅崖詠新作,滿空笙鶴下高寒.
登岱 元好問(金)
泰山天壤間,屹如郁蕭臺.厥初造化手,劈此何雄哉.天門壹何高,天險若可階.積蘇與累塊,分明見九垓.扶搖九萬裏,未可誣齊諧.秦皇?DE75?靈威,茂陵亦雄才.翠華行不歸,石壇滿蒼苔.古今壹俯仰,感極令人哀.是時春夏交,紅綠無邊涯.奇探忘登頓,意愜自遲回.惜無賞心人,歡然盡余杯.夜宿玉女祠,崩奔湧雲雷.山靈見光怪,似喜詩人來.雞鳴登日觀,四望無氛霾.六龍出扶桑,翻動青霞埋.平生華嵩遊,茲山未忘懷.十年望齊魯,登臨負吟?.孤雲拂層崖,青壁落落雲間開.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覺胸次高崔嵬.徂徠山頭喚李白,吾欲從此觀蓬萊.
送靈巖新住持赴寺 王安石(北宋)
靈巖開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鳥獸仙.壹路紫苔通窈窕,千巖青藹落潺?.山祗嘯聚蕭神寶,象眾抵摧想法筵.雪足莫辭重趼往,東人香火有因緣.
題靈巖方丈 曾鞏(北宋)
法定禪房臨峭谷,辟支靈塔冠層巒.軒窗勢聳雲林合,鐘磬聲高鳥道盤.白鶴已飛泉自漫,青龍無跡洞常寒.更聞雷遠相從樂,性邁塵囂豈可幹.
泰山 石介(北宋)
七百裏魯望,北瞻何巖巖.諸山知峻極,五嶽獨尊嚴.寰宇登來小,龜蒙視覺凡.此為群物祖,草木莫鋤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