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園得果廑賞勞,不奈兒童鳥雀搔。——範成大《春日田園雜興》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丘浚《詠荔枝》
勞汝以生令至此,悠悠大塊果何心。——範成大《雪中聞墻外鬻魚菜者求售之聲甚苦有感》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李白《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空花豈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白居易《讀禪經》
評析:
壹、《春日田園雜興》
“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尖新綠未成。坐睡覺來無壹事,滿窗晴日看蠶生。”這首跟楊萬裏的《初夏午睡起》異曲同工。頭兩句來點兒懶洋洋的環境描寫,後兩句都是睡壹覺起來又滿足又無聊,對邊看著點東西,發呆。雖然季節不同,這種無情思的心緒壹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壹餉開。”土膏,指泥土滋潤狀,是言多場春雨過後,土地潤澤松動,萬草千花壹下子草也綠了花也開了。這春天裏生命的蠢蠢欲動,春雨的頻催之下,壹晌間爆發,萬草千花燦爛。“餉”是“晌”的通假,壹會兒,不多久的時間。商務出版社第四版《古代漢語字典》上,餉只是飯和送飯的意思,但漢典上說,後來才用作“晌”的,唐韓愈還寫“雖有壹餉樂,有如聚飛蚊”。“舍後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墻來”,春天化荒蕪為綠秀,與“春色滿園關不住,壹只紅杏出墻來”,異曲同工之妙。
二、《詠荔枝》
這首《詠荔枝》詩看似尋常卻奇兀,正確理解“可憐”壹句,是準確把握全詩寄托所在的關鍵。壹般人都把“可憐”理解為“哀憐”,那不但是對詩人匠心的隔閡,更是對詩人襟抱的無知,丘浚從小就胸懷“遙從海外數中原”(《五指山》)、“應須壹口吸江湘”(《海》)的雄心大誌,對生在海南長在海南充滿著自豪和自信,沒有絲毫的自卑,絕不會作怨天怨地的可憐相。他誌大才大,深受時人器重推薦,使他少年得誌,壹路春風得意,從壹介書生做到中央高級長官。絕不會有懷才不遇的天涯淪落人的失落感。 ?
三、《雪中聞墻外鬻魚菜者求售之聲甚苦有感》
這組詩描述了這樣的情景:皚皚雪中,寒風凜冽,行人稀少,只見壹位衣服襤褸的賣菜老人,傴僂著身子,挑著籮筐,踏著冰雪,走門串戶,嘶啞的叫賣聲,顫顫悠悠,回蕩在大街小巷。這是壹幅"雪中叫賣圖"。
四、《讀禪經》
《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又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余涅槃也是不可住。若住於無余,執著無余,即見無余相,自然不得究竟,落於有余。故曰“若住無余卻有余”。究竟真理,言語道斷而不可言說,心行處滅而不可思議,所以“言下忘言”則壹時頓悟。經雲“壹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人生即是壹場大夢,而於此夢中大說“人生如夢”,就是“兩重虛”。凡夫所執種種,無非空花。空花只因病目起,並非實有,只是目愈則空花自無,於此不可執著求個空花滅處。譬喻修行,只是復眾生本有之如來智慧德相,並非更可得個什麽空花之果。即無所滅,亦無所得,陽焰覓魚,也是這個意思。禪與動,俱是空話,不可執著。以禪斥動,以動斥禪,或禪動相融,皆入執著中,難於如如相應。禪動具不執著,不執著亦不執著,自然是“不禪不動即如如”了。
五、《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昨夜是誰唱出吳地的歌聲,就像萬壑之風振響空寂的樹林。
蛟龍驚起不敢在水中靜臥,山猿也不時停下嘯聲而聞聽山巖下的歌音。
我宿在明月照著碧溪的黃山下,聽了也罷卻原在松林間彈著的琴。
早晨才知道您果然是位隱逸之士,便提盤沽酒並以霜栗當飯助興。
酒至半酣您又發出江濤海嘯的歌聲,使我的愁緒在酒杯中消失殆盡。
中國的水果 :
關於中國外來作物的研究,以往多半集中在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如茶、棉花)上,對於水果、蔬菜等副食品的討論不多見。事實上中國的水果種類十分豐富,對於水果的應用相當早,並且是第壹個發展出復雜的“接枝法”的地方。中國對於水果的廣泛運用,可以從各種祭祀、典禮、會議、饋贈都使用到水果可以看出來。《周禮·地官司徒第二》:“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以時斂而藏之。凡祭祀、賓客,***其果蓏,享亦如之。”即是主掌果園以及禮儀上用果的官。《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則表示出早期中國廣泛的在贈禮中使用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