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鈸、碰鈴等打擊樂器。
三句半是曲藝曲種。壹組表演詞僅三句和壹個短語而得名。表演者為四人,前三人每人說或唱壹句,第四人則念誦歸納前三句內容的詞或短語,反復循環至結束。
在群眾業余文藝活動中頗流行,常用來表現群眾身邊的生活,表揚好人好事,鞭撻壞人壞事,或宣傳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形式靈活簡便。
三句半,三句半,關鍵在於半。半,其實只有壹個字或兩個字,也有三個字的。字多則味淡了。這壹兩個字要求很嚴,必須壓韻,簡捷,詼諧,合意,並出乎意料。壹經丁喊出,逗得觀眾哈哈大笑才行。
擴展資料
1、押韻與同調
三句半不僅要押韻,而且要求很嚴。具體來說就是:壹、二、四句必須押韻,“壹韻到底”,是把寫詩歌 或快板的押韻方法用到三句半中了。
三句半不僅要押韻,而且要“同調”,即押韻的字不僅要韻母相同,而且音調也要相同,但第三句的音調不能與其他句相同,只有這樣,觀眾聽起來才會感到和諧悅耳。
2、字數要求
前三句的字數要求不是很嚴格,壹般以七字為主,也可以是五字或六字,超過七字的最好不用。少於五字也是不行的。
每段的字數可以不同,但同壹段的前三句的字數應該相同。只有這樣,觀眾聽到最後壹句時,才會感到新鮮奇特。如果前面幾句的字數多少不壹,觀眾感受到的只是字數的變化,而不會感受到“半句”,也就不是三句半了。
百度百科—三句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