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蘭詩》
2.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紅樓夢》
3.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裏去辨什麽真***假?--《中呂·朝天子》
4. 算汨羅醒處,元來醉裏;真敖假孟,畢竟誰封?--《沁園春 讀《史記》有感》
5. 最念壹邑酸寒,風雨暗、真幾成假。--《寶鼎現·望京門外》
6. 假色迷人猶若是,真色迷人應過此。彼真此假俱迷人,人心惡假貴重真。--《古冢狐-戒艷色也》
7. 假邑邀真邑命分,明庭元有至公存。--《贈南昌宰》
8. 假金只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答章孝標》
2.關於要比較真偽的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古語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紅樓夢》
“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 ——?
“巧詐不如拙誠”。 ——韓非子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論文·為政》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遠則必忠之以言。” ——《莊子·人世間》
“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 ——《荀子·榮辱》
“貪官者,民賊也;奸商者,民蠹也;豪強者,民之虎狼也;其或以知(智)欺愚,恃強淩弱,欺人孤寡,謀人財產,此皆不義之財也;不義之財,理無久享,不極在自身,亦極在兒孫。不義之財,人人皆得而取之。故曰:‘做阿寶者’,非‘千’(騙)了,順天之罰而已。”
——“江相派”:《騙經》之《阿寶篇》
“《兵法》有雲:‘兵不厭詐。’ 在三十六種計策中,騙計以各種形式和內容表現為19計。如:瞞天過海計,借刀殺人計,聲東擊西計,無中生有計,暗度陳倉計,笑裏藏刀計,李代桃僵計,調虎離山計,欲擒故縱計,拋磚引玉計,金蟬脫殼計,假道伐虢計,偷梁換柱計,假疾不癲計,上屋抽梯計,樹上開花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
——陳弓編:《三十六計》(秘本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