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形容蒼老的容顏的詩句

形容蒼老的容顏的詩句

1、唐代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其壹)》

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

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卻已斑白。

家鄉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壹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裏來的呀?

2、唐代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原文: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譯文:

人誰不顧慮要衰老,老了又有誰來對他表示愛憐?身體漸瘦衣帶越來越要收緊,頭發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會自己偏斜到壹邊。

書卷擱置起來不再看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接觸了解的人越多觀察起來更加壹目了然。

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壹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不要說太陽到達桑榆之間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3、宋代劉過《賀新郎·老去相如倦》

原文: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說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料彼此、魂消腸斷。

譯文:

我似相如,君似文君。相如如今老了,常感精力不濟,請問文君,我們現在如此窮困潦倒、疲憊不堪,今後的日子該如何打發呢?回顧當年我們壹起赴京居住過的地方,恐怕至今還留著我們依紅偎翠恩愛相處的痕跡吧。想想妳我那時的情景,怎不讓人魂銷腸斷地悲傷呢?

4、唐朝王建《老人歌》 原文: 白發老人垂淚行,上皇生日出京城。 如今供奉多新意,錯唱當時壹半聲。

譯文: 白發老人流著熱淚,太上皇做壽出京城。 現在伺候方式很多,就因唱錯半只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