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可以體現煉字的詩句

可以體現煉字的詩句

因為您的表述不是很準確,故從3方面幫您解答

——含有 “練”字的詩 能用來練“煉”字(錘煉、推敲的古詩) 能用來練字的

壹、含有“練”字的詩句

《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 原詩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②。

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③。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④。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⑤。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⑥。

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⑦。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⑧?

註釋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還望:回頭眺望。京邑:指南齊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2、灞涘望長安:借用漢末王粲《七哀詩》“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詩意。灞,水名,源出陜西藍田,流經長安城東。河陽視京縣:借用西晉詩人潘嶽《河陽縣詩》“引領望京室”詩意。河陽:故城在今河南夢縣西。京縣:指西晉都城洛陽。兩句意為:我懷著眷戀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頭眺望都城建康。

3、麗:使動用法,這裏有“照射使……色彩絢麗”的意思。飛甍:上翹如飛翼的屋脊。甍:屋脊。參差:高下不齊的樣子。兩句意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築色彩絢麗,高高低低都能望見。

4、綺:有花紋的絲織品,錦緞。澄江:清澈的江水。練:潔白的綢子。兩句意為:澄清的江水平靜得如同壹匹白練。

5、喧鳥覆春洲:形容鳥兒眾多。覆:蓋。雜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6、方:將。滯淫:久留。淹留。懷:想念。

7、佳期:指歸來的日期。悵:惆悵。霰:雪珠。兩句意為:分別了,想到何日才能回來,不由得令人惆悵悲傷,留下雪珠般的眼淚。

8、鬒:黑發。變:這裏指變白。兩句意為:懷著望鄉之情的人,又有誰能不白了頭發呢?

賞析

謝朓(464-499),字玄暉,南朝齊著名詩人。他曾出任宣城太守,世稱“謝宣城”,又因與謝靈運同以擅長描繪山水著稱,被人稱之為“小謝”,與謝靈運並稱“大小謝”。他善草隸,長五言詩,合同沈約等人開創了以註重聲律、講究詞采、對偶為特征的“永明體”。其詩工於發端,以描繪山水的成就為高。詩風清麗俊美。鐘嶸稱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有《謝宣城集》五卷。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壹詩是詩人於春晚登上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上有三峰,南北相接)回首眺望京城金陵(即今南京)所作。詩這樣開端: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這裏,詩人借用王粲“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七哀詩三首》其壹)和潘嶽“引領望京室”(《河陽縣作詩二首》其二)之詩意,以他們的望京比況詩人自己的望京,雖連用前人詩意,卻仿佛信手拈來,自然妥帖,無矯揉造作之態。如此開端,巧妙點破題旨,為全詩奠定了寫景抒情的基調:明麗之中見深沈,與詩人另壹首詩《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的開頭“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有異曲同工之妙,頗有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所稱譽的“發端結響,每獲驪珠”之感。

既是登山望京邑,則必有望之所見,於是,詩在點題後便頗為自然地轉入對所見景象的描繪: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白日”兩句,寫眺望中的錯落有致的建築,詩人沒有精雕細琢,繪出建築的全貌,而是大筆點染,勾勒出建築的頂點--“甍”,突出了居高臨下觀望的特點。而描寫甍,又置它於明麗的陽光之中,這就使建築更顯得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尤其是著壹“飛”字,頓使本來是靜止的無生命的“甍”活了,動了。

“余霞”兩句是歷來公認的寫景警句。觀其特色,至少有三點:壹是巧比妙喻,“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畫家無須煞費苦心地去捕捉藝術形象,只要依據這兩句詩,就可畫出壹幅優美別致的春江晚晴圖。因為,詩人在這裏以“綺”和“練”分別比喻“余霞”和“澄江”,新穎貼切,使原是具體事物的“余霞”、“澄江”更具形象性、可感性。二是色彩鮮艷明麗。彩緞般絢爛的晚霞與白綢般清澄的大江熔鑄在壹起,麗素分明,交相輝映,色調和諧。三是如同謝朓自己對沈約所說的“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圓潤流暢,壹氣呵成,對仗工整,渾然天成,無刻意雕琢之痕。“立片言而居要”的警句,往往能千古傳頌,並使全篇生輝。謝朓的這兩句詩就大為後世詩人所贊道、引用。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就有“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的贊許與憶念,而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詞中的“千裏澄江似練”壹句則是從“澄江靜如練”稍加改動而來。

“喧鳥”兩句,寫群鳥、眾芳,也寫得妙趣橫生,頗具特色。這兩句主要著眼於人們的聽覺形象和嗅覺形象,鳥喧是前者,花香是後者。“覆”、“滿”二字極言鳥之多、花之盛,“春”字則直接點明詩人登“三山”時的季節。

詩人登山眺望,京城的美景飽收眼底。美景觸動了詩人的情懷,他是那麽從內心深深地懷念家鄉: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去矣”兩句,承上啟下,由上文的狀物寫景轉為下文的直抒胸臆,由惋惜將不得不離開鳥語花香景美的京邑,切入詩人對昔日家鄉歡宴的美好憶念,轉筆自然。

“佳期”兩句緊承上文,思鄉之情又深了壹層:詩人開始是回首往事,接著是盼望回鄉,繼而是對回鄉無望感到惆悵惘然,以至眼淚像珍珠壹樣掉下來。“淚下如流霰”這壹比喻,言簡意賅,省卻了千言萬語,卻“此時無聲勝有聲”。

“有情”兩句是全詩的結句。這壹反詰句語意肯定,不容置疑。如此煞尾,壹是說明詩人登山望京所引起的思鄉之情乃出於自然。因為“多情自古傷離別”,懷念家鄉是每個客居異鄉的遊子***有的情感,這從《詩經》中的《王風·揚之水》、《小雅·黃鳥》等詩中可窺見壹斑。二是說明詩人思鄉惆悵之情的深度。思鄉惆悵之情能使人黑發變白,足見此情之深,亦可見其力量之大了,李白不就有“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的詩句嗎?

總而言之,此詩以登山眺望為線索,寫望之所見、望之所感。詩中描繪了壹幅色彩斑斕的春日京城晚晴圖,抒發了詩人由望京城而引發的思鄉之深情。讀之,令人如嚼橄欖,更覺余韻悠然,借用清代沈德潛的話說,“覺筆墨之中,筆墨之外,別有壹段深情妙理”。 ?

毛澤東詩句“誰持彩練當空舞”(參考/view/4100863.htm

菩薩蠻·大柏地

毛澤東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賞析 詩人毛澤東在這裏沒有像寫《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或那兩首《漁家傲》反第壹、二次大“圍剿”那樣以“天兵怒氣沖霄漢”的壯懷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寫詩斥敵;而是輕松地慢慢地駐足細看,留戀光景,回首當年。 他在回憶1929年,他同他的親密戰友朱德、陳毅等率紅軍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那壹年的早春離開了井岡山,向贛南進擊。由於敵軍重兵圍追,又由於來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紅四軍沿途五戰皆告失利。就在這壹年的陰歷的除夕之夜,紅四軍剛到瑞金,江西敵軍便尾隨而至。毛主席見敵單薄,即決定再次迎敵。戰機已經抵達,好運即將降臨。毛主席沈著調兵,在瑞金以北約30公裏處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陣。自第二日下午3時壹直激戰到次日正午,終於擊潰敵軍,取得這次轉戰以來首次重大勝利。而勝利之地就是大柏地——壹個吉祥的必勝之好地名。 世事變幻,雪泥鴻爪,時間又到了1933年夏,多少年過去了,毛主席又置身於大柏地,這壹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蘇區中央局寧都會議後,毛澤東受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排斥,被免去紅壹方面軍總政治委員的職務,改去地方上主持中華蘇維埃***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工作,這年夏天(即1933年)他因從事調研工作,領導中央蘇區的查田運動才重返大柏地,面對昔日金戈鐵馬的戰場,他感慨萬千地撫今追昔,壹口氣寫下了這首詩。 此詩壹開始就描繪了當日夏天傍晚雨後晴空的山水風景,先從目前夕陽西下的晚空入筆,壹來就是七個顏色字,而且每字每頓,突兀奇瑰,有破空到來之感,同時又十分形象傳神地給了我們壹幅斑斕的夏日黃昏圖。接著第二句更加大膽靈妙。究竟是誰手持彩虹臨空而舞?仿佛詩人將自己溶入其間;這如畫的風景誰來描繪,誰來掌握?令人讀起來就是詩人自己,他就是這樣美景的繪圖人,這美景的變幻者,這“紅雨隨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後從空中到眼前的夕輝與青山,黃昏雨後的群山格外蒼翠欲滴,在夕陽的映襯下閃爍著綺麗的暮色。這三、四句中,雖然第三句化用花間詞人溫庭筠的“雨後卻斜陽”但並非落入花間派的婉約纖柔之中,其中壹個“復”字就顯得比“卻”字有重量,更肯定,“卻”字卻更婉轉、更輕壹些。而且第四句的風物也呈浩然大氣,尤其是“陣陣”二字,有浩蕩鋪展之勢,“關山”二字也是從大象入手,最後壹個“蒼”字顯得氣韻悠蕩,無邊無涯之感回蕩於心頭。 下半闋起首二句才點出此詩追憶的主題,上半闋整個是寫今日風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風景)。當年的激戰如今已成為煙雲,只有雨後墻壁上還殘留著壹些彈洞。這些追憶並非隨意道來,它將立即為我們創造出壹個新意境:“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這的確是壹個前所未有的對美的新發現,因為在壹般人的眼中,彈洞點是不好看的東西,但在詩人眼裏,壹切都是物隨心喜。就用這些彈洞來點綴祖國河山吧,它在夏日黃昏雨後的晴空裏顯得分外美麗。因為它展示了壹種新風景,詩人在此也預感到壹個新世界。

二、錘煉的煉 練字

略談古詩的“練字”與“詩眼” 何謂“練字”?題詩後 賈島兩句三年得,壹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語不驚人死不休。” ——杜甫 “夜吟曉不休,苦吟鬼神愁。” ——孟浩然 “險覓天應悶,狂搜海亦枯。” ——盧延遜古人寫詩,講究錘煉字面。壹首詩或某聯、某句中最精練傳神的、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度、詩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動性或情趣性的能籠罩全詩、全聯或全句的字詞。這便是所謂“詩眼”。

賈島(779~843) 唐代詩人。字浪仙。範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

賈島在韓門,常從張籍、孟郊遊。又與馬戴、姚合為詩友,往來酬唱甚密。他擅長五律,苦吟成癖,自謂"壹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戲贈友人》)、"二句三年得,壹吟雙淚流"(《題詩後》)。其詩造語奇特,給人印象深刻,常寫荒寒冷落之景,表現愁苦幽獨之情

其實苦吟詩人不是指某壹個人,而是指壹類人

三、就是用來鍛煉寫好字的 古詩 古詩意境好,值得手寫流傳

十二月練字古詩選(語文老師要求會背)作者:王海雲 出自:書寫人生感悟,記錄心靈歷程

題菊花(12.4)

唐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

詩意

庭院裏栽滿了菊花,秋風吹來,颯颯作響,菊花雖然散發清香,但蜂蝶卻因天寒不敢飛來。假如有朝壹日我當了掌管春天的神,壹定叫菊花和桃花壹起在春天開放。

悄悄話

這首詩借吟詠菊花傲立風霜的品質,抒發了詩人雄霸天下的宏偉抱負。後黃巢果然於公元875年在曹州聚眾起義,隊伍發展到60多萬人,號稱“沖天大將軍”,公元880年攻克長安,建立大齊王朝,年號金統,最後失敗自殺於泰山狼虎谷。

152.觀書有感(12.7)

宋 朱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意

半畝大小的池塘像鏡子壹樣明亮,藍天白雲倒映在清澈的池水裏,隨著水波壹起來回浮動。要問這壹池的水怎麽會如此清澈,因為有活水不斷地從源頭流來。

悄悄話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讀書時的感受,說明只有不斷更新補充新知識,才能學有所成、不斷進步。這是壹首哲理詩。

153.山園小梅(12.8)

宋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金尊。

詩意

許多花已經雕謝,只有梅花不畏嚴寒,在風中盛開。把整個小園的風情都占滿了。梅枝稀稀疏疏的,它的影子映在清清的水面上。在這個朦朧的月色之下陣陣的梅香飄浮過來。寒霜想要下的時候偷偷地窺看壹下,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話,它壹定快活地要暈了。在梅花前面,在淡淡的月色下面,詩人非常高興地吟詩。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華麗的高貴的東西,詩人自我沈醉、自我欣賞、自我吟詩。

悄悄話

林逋種梅養鶴成癖,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他為時人所知、為後人仰慕,源於它的這首詠梅絕唱《山園小梅》。在此詩中,他將梅花寫得超凡脫俗、俏麗可人,寫照傳神、言近旨遠,尤以篇末的“以身相許”式的表白,更是提升了梅的品格,豐實了作品的境界,讀來口齒噙香,令人贊嘆。

154.四時田園雜興(其壹)(12.9)

宋 範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詩意

夏季到來了,梅子金黃,杏子肥大,麥花雪白,菜花已稀,壹派喜人的豐收景象。農民們早出晚歸地在田裏忙,因此整個漫長的白天,籬笆邊很少有人經過,只有蜻蜓、蝴蝶在自由自在地飛舞。

悄悄話

四時,即春、夏、秋、冬四季。田園,泛指農村。雜興,各種感想。四時田園雜興,詩人根據春夏秋冬四季,寫了60首反映農村田園生活的詩,總稱《四時田園雜興》,這裏選的是其中的壹首。這首詩描寫了夏季農村田園裏的喜人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155.四時田園雜興(其二)(12.10)

宋 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詩意

白天去田裏鋤草,夜晚在家裏搓麻線,農村的男女各人都有自己的事兒幹。小孩子雖然不懂得耕田織布,也在桑樹的陰涼處學習種瓜。

悄悄話

這首詩描寫了農村夏忙季節男男女女日夜勞碌的情景,反映了鄉村孩子天真可愛、熱愛勞動的好品質,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贊揚。

156.池州翠微亭(12.11)

宋 嶽飛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詩意

經過多年征戰,戰袍上滿是塵土,難得今天有空,特意到翠微亭去觀賞風景。山美水美,風光無限,怎麽看也看不夠,直到夜色沈沈,明月升起,這才揚鞭催馬奔上回家的路。

悄悄話

池州,今安徽省貴池。這首詩寫詩人征戰之余到池州翠微亭去觀賞風景的事,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眷戀之情。嶽飛,是抗金名將,愛國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