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述老人離世的詩句 1. 描寫老年人的詩句
1、醉中真·不信芳春厭老人
宋代:賀鑄
不信芳春厭老人,老人幾度送余春,惜春行樂莫辭頻。
巧笑艷歌皆我意,惱花顛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譯文:
我不相信春天會討厭老年人,老年人還能送走幾個殘春?盡情地惜春行樂吧。且不要嫌沈溺行樂太多太頻。美麗的笑容,艷情的歌曲,都特別符合我的情味。我愛花愛酒簡直要愛得發狂,也不怕妳嗔怪責備。因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純真實惠。
2、戲問花門酒家翁
唐代: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譯文:
老人七十了還在賣酒,無數個酒壺和酒甕擺放在在花門樓口。路旁的榆莢好似那成串的銅錢,我摘下來用它買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3、戲題湖上
唐代:常建
湖上老人坐磯頭,湖裏桃花水卻流。
竹竿裊裊波無際,不知何者吞吾鉤。
譯文:
壹位老人獨坐磯頭上垂釣,湖面的桃花隨著溪水緩緩流去。竹竿隨風輕輕擺動,煙波浩渺壹望無際,不知道哪壹條魚會上鉤?
4、酬樂天詠老見示
唐代: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譯文:
人誰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身體日漸消瘦衣帶也越收越緊,頭發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總是偏斜到壹邊。不再看書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閱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壹樣。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壹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不要說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5、清平樂·朱顏漸老
元代:白樸
朱顏漸老,白發添多少?桃李春風渾過了,留得桑榆殘照。
江南地迥無塵,老夫壹片閑雲。戀殺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譯文:
青春的容顏逐漸衰老,鬢角又增添了多少白發?桃李、春風就這麽全都過去了,只剩下夕陽的余暉映出桑榆長長的影子。
再次來到江南,無壹絲煙火之氣,自己就像是壹片飄逸的閑雲。我留戀這青山,不想離開,青山卻不壹定能永遠留在欣賞的人。
2. 關於父親離世的詩句有哪些
1、《別父》佚名
清風蓑雨雨紛紛
正是人間換景新
孰曉天堂傳詔令
仙幡度我父親魂
2、《思父》(七絕)佚名
欲翠青山起父塋
難別盛世舍親情
從此慢步重宵九
再見音容夢幾更
3、《思父》(七絕)佚名
春雷轟烈起滄塋
難信慈嚴九界行
何日再耕隴上地
三更夢見淚無聲
4、《詠梅》(七絕)佚名
俏梅傲雪誰人賞
獨豎嚴冬落九芳
歲月無痕常憶舊
思親不覺冷風長
5、《思鄉》(七絕)佚名
微風細雨又秋涼
猶抱琵琶對燭傷
只恨親情無處訴
問君何日下池陽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古詩文網[引用時間2018-1-14]
3. 描述老年人的詩句
描述老年人的詩句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 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5. 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6. 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7. 老年時像青年壹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8.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9. 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意大利諺語)
10. 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
11. 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壹種特權。(司湯達)
12. 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13. 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14.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15. 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16. 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17. 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18.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俗語)
19. 妳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妳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
20. 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21.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22. 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妳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諺語)
23. 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24.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
25. 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4. 描寫老人自嘆自己老了的詩句
1、酬樂天詠老見示
唐代:劉禹錫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譯文:人誰不顧慮要衰老,老了又有誰來對他表示愛憐?身體漸瘦衣帶越來越要收緊,頭發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會自己偏斜到壹邊。書卷擱置起來不再看是為了愛惜眼睛,經常用艾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6303837灸是因為年邁力衰諸病多纏。
經歷過的世事見多識也就廣,接觸了解的人越多觀察起來更加壹目了然。細細想來老了也有好的壹面,克服了對老的憂慮就會心情暢快無掛也無牽。不要說太陽到達桑榆之間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輝照樣可以映紅滿天。
2、喜外弟盧綸見宿
唐代: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沈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譯文:靜靜的深夜四周沒有相鄰,居住在荒野因為家中清貧。樹上黃葉在雨中紛紛飄零,猶如燈下白發老人的命運。自慚這樣長久地孤獨沈淪,辜負妳頻繁地來把我慰問。
我們是詩友生來就有緣分,更何況妳我兩家還是表親。
3、回鄉偶書二首·其壹
唐代: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兒童們看見我,沒有壹個認識的。他們笑著詢問:這客人是從哪裏來的呀?
4、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宋代:李清照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譯文:兩鬢已經稀疏病後又添白發了,臥在床榻上看著殘月照在窗紗上。將豆蔻煎成沸騰的湯水,不用強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讀書是多麽閑適,門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著我,只有那深沈含蓄的木犀花。
5、病中感懷
唐代:李煜
憔悴年來甚,蕭條益自傷。
風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
夜鼎唯煎藥,朝髭半染霜。
前緣竟何似,誰與問空王。
譯文:近年來壹日比壹日憔悴,環顧身邊親人多有亡故而日漸蕭條,令人黯然神傷。悲傷而致病,風雨之下病骨難支、愁腸百轉不能勝情。深夜鼎中彌漫著藥香,早晨醒來發現髭須斑白。
我的人生因果究竟如何?誰能替我去求問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