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1049-1100),字少遊,壹字太虛,江蘇高郵人。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淮海居士。北宋文學家、詞人,被尊為婉約派壹代詞宗。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代表作品:《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曾任太學博士(即國立大學的教官)、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政治上傾向舊黨,哲宗時“新黨”執政,被貶為監處州酒稅,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號稱為“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秦觀生性豪爽,灑脫不拘,溢於文詞。他十五歲喪父,自幼研習經史兵書。
神宗元豐八年(1085)進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蘇軾舉薦他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預修《神宗實錄》。
紹聖初(1094),坐元祐黨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貶監處州、郴州、橫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後秦觀被任命為復宣德郎,之後在放還北歸途中卒於藤州。
熙寧十壹年(1078)作《黃樓賦》,蘇軾贊他“有屈、宋之才”。
元豐七年(1084)秦觀自編詩文集十卷後,蘇軾為之作書向王安石推薦,王安石稱他“有鮑、謝清新之致”。 因秦觀屢得名師指點,又常與同道切磋,兼之天賦才情,所以他的文學成就燦然可觀。20歲,作《浮山堰賦》。24 歲,作《單騎見虜賦》,為世人所重。
人物生平
秦觀(1049-1100),早年字太虛,後改字少遊,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江蘇省高郵市人。他少時聰穎,博覽群書,抱負遠大,縱遊湖州、杭州、潤州(今鎮江)各地。
秦觀壹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沈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遊東嶽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壹時傳為佳話。
個人作品
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壹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觀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幹倍。
詞:《望海潮》、《沁園春》《水龍吟》《八六子》《風流子》《夢楊州》《雨中花》《壹叢花》、《鼓笛慢》、《促拍滿路花》、《長相思》、《滿庭芳》、《江城子》、《滿園花》、《鵲橋仙》、《迎春樂》、《菩薩蠻》、《木蘭花》、《千秋歲》、《踏莎行》、《蝶戀花》、《壹落索》、《醜奴兒》、《南鄉子》、《醉桃源》、《河傳》、《浣溪沙》、《如夢令》、《阮郎歸》、《滿庭芳》、《桃源憶故人》、《詞笑令》、《虞美人》、《點絳唇》、《品令》、《南歌子》、《臨江仙》、《好事近》、《玉樓春》、《南鄉子》、《臨江仙》、《漁家傲》》、《行香子》、《江城子》、《何滿子》、《憶秦娥》、《風入松》、《滿江紅》、《碧芙蓉》、《念奴嬌》、《滿庭芳》、《解語花》、《玉燭新》、《水龍吟》、《石州慢》、《喜遷鶯》、《風流子》、《沁園》、《摸魚兒》、《蘭陵王》[1]
詩:《贈女冠暢師》《秋日》《納涼》《春日》《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泗州東城晚望》《金山晚望》
文:《和陶淵明歸去來辭》《龍井題名記》《遊龍井記》《精騎集(序)》
合集: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七著錄《淮海集》40卷、《後集》6卷、《長短句》3卷;卷二十壹著錄《淮海詞》1卷。《淮海集》有《四部叢刊》影明本、《四部備要》本。南宋長沙所刻《百家詞》本《淮海詞》已不可見。今存在有《淮海詞》1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詞》刊本。又《淮海居士長短句》3卷,有《四部叢刊》影明本、朱祖謀《疆村叢書》本、北平圖書館影印宋本、葉恭綽影宋校本、龍榆生點校《蘇門四學士詞》本。
文學特點
詞作
秦觀在婉約感傷詞作的藝術表現方面,展示出獨特的審美境界。
首先,在意境創造上,秦觀的詞作擅長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風光,抒發遷客騷人的憤懣和無奈,營造出蕭瑟淒厲的“有我之境”。
代表性作品是他貶謫郴州期間所寫的《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這篇詞作非常深切地抒寫出詞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獨寂寞、思念家鄉的愁緒。特別是最後兩句,因景設問,沈痛地表達出自己遠離朝廷、謫放天涯地無奈和悲憤。秦觀病逝之後,蘇軾特別將這兩句詩書於扇上,並題識曰:“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其次,在語法結構方面,秦觀受到柳永的影響,創作了大量慢詞。但是他能把令詞中含蓄縝密的韻味帶進慢詞長調,從而彌補了柳永以賦法填詞所造成的發露有余,淺白單調的不足,顯得跌宕有致,包蘊深層。
例如《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
金谷俊遊,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
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
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
煙暝酒旗斜。但倚摟極目,時見棲鴉。
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再次,在字法運用方面,秦觀詞作具有含蓄隱麗的特征,取象設詞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描繪自然景物,多為飛燕、寒鴉、垂楊、芳草、斜陽、殘月、遠村、煙渚等;摹建築器物,則是驛亭、孤館、畫屏、銀燭之類。他以柔婉的筆觸,對詞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飾,用精美凝練的辭藻,傳寫出淒迷朦朧的意境。
正像趙尊嶽在《填詞叢話》卷中評析秦觀詞用字之妙所言:“淮海即好麗字,觸目琳瑯,如‘東風裏,朱門映柳,低按小秦箏’,壹‘映’,壹‘低按’,壹‘小’字,已經驅使質實為疏秀,人見其風度矣。”
詩作
秦觀詩文亦為北宋壹大家。明胡應麟於《詩藪雜編》卷五言:“秦觀當時自以詩文重,今被樂府家推做渠帥,世遂寡稱。”從宋刻本看,《淮海集》前後集***四十九卷,其中只有三卷是詞,其余賦壹卷、詩十四卷、挽詞壹卷《以上為韻文》,而以文為最多,***三十卷。
秦觀詩感情深厚,意境悠遠,風格獨特,在兩宋詩壇自成壹家。散文以政論、哲理散文、遊記、小品文最為出色。其策論文筆犀利,說理透徹,引古征今,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秦觀在某些特定環境情勢,即“淮海秦郎天下士,壹生懷抱百憂中”,如憶舊、遷謫時制作的這第三種類型的詩,已使原來侑飲娛興、按拍協歌的傳統價值歸屬摒退於很次等,甚或無相關連的幕後位置。
而另外卻命其擔荷起詩歌在古典詩教理論裏的代言情誌功用,遂成為自我主體心態意緒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滿足他嘆喟命運悲劇、宣泄人生愁煩的現實精神需要。
元好問評秦觀詩作為”女郎詩“,後世也多存誤解,然秦觀現存詩歌***400余首,其中真正有“女郎詩”味的,也不過占作品總數的四分之壹
策論
秦少遊是北宋文學史上的壹位重要作家,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在談到秦少遊時,習慣上總是把他與婉約詞聯系在壹起,卻較少提及他的詩,更少論及他的文。其實,在秦少遊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有三卷100多首,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當然,評論壹個作家的藝術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數量而不看質量,有的作家存世雖只有壹部(篇)作品,但其影響巨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卻是無可撼動的。盡管如此,要歷史而客觀地評價秦少遊在文學史上的貢獻與地位,如果只論其詞,而不論其詩其文,尤其是不論其策論,不僅有失偏頗,而且也評不出壹個完整的秦少遊。秦少遊的策論立論高遠、說理透徹、章法嚴緊、文筆犀利,有壹種特有的藝術張力,“辭華而氣古,事備而意高”。
緊扣現實,不尚空談
秦少遊的策論***有50篇,其中進策30篇,進論20篇。認真分析這些策論的內容就可以發現,這些文章大都能緊扣當時的社會現實,較少作書生之空談。這壹方面與當時制科之文的要求有關,壹方面也與其業師蘇東坡的鼓勵與點撥有關。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壹,其散文創作的成就頗高,他的鼓勵與點撥當然是經驗之談。
引古證今,說理透徹
策論是古代的壹種特有文體,相當於現代的政論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關國事、朝政的意見和建議。它的閱讀對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寫作上不能長篇大論地泛泛而談,篇幅要短,立論要明,論據要足,說理要透。既要註意壹事壹議、深入淺出,更要註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據,言而有序。統觀秦少遊所寫的策論,基本上達到了以上幾點要求,特別在引古證今、說理透徹方面更是無懈可擊。
結構嚴密、章法井然
熙寧四年,宋神宗采納王安石的建議,改革科舉法,“罷詩賦及明經諸科,專以經義、論策試士”。為了應舉,秦少遊在策論的寫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對策論寫作的重視甚至超過詩詞賦。他曾說“作賦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饤饾為偶儷而已。若論為文,非可同日語也。” 正因為如此,秦少遊的策論無論長短都非常註意謀篇布局,註意結構和章法的變化。
鋪陳排比,氣足神完
先秦諸子百家的散文和後來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講究運用“整句”鋪陳排比,讓人讀起來感到有壹股氣勢撲面而來,很有震撼力。秦少遊在飽讀大量經典散文的過程中,對散文中如何運用鋪陳排比心領神會,加之他青少年時也寫過《浮山堰賦》《黃樓賦》《湯泉賦》《郭子儀單騎見虜賦》《和淵明歸去來辭》等,特別是為紀念蘇東坡在徐州抗洪成功所寫的《黃樓賦》就很得蘇東坡的賞識,認為這篇賦“雄辭雜今古,中有屈宋姿”。他把賦中運用得駕輕就熟的鋪陳排比又運用到策論中來,就使文章更加氣足神完。
綜上所述,秦觀的策論風格完全可以用“辭華而氣古,事備而意高”來壹言以概括之。
其實,對秦少遊策論的評價,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很高的。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至於議論文字,今日乃付之少遊及晁、張、無己……”。蘇東坡《辨賈易彈奏待罪劄子》:“秦觀自少年從臣學文,詞采絢發,議論鋒起,臣實愛重其人。”清代梁章冉《捫虱新話》:“……少遊文學西漢,所進策論,頗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東坡,不覺望洋而嘆,然亦自成壹家。”現代著名學者朱東潤則說:“予於少遊之書,尤喜讀進策三十篇,觀其所得,導源東波,所見益卓。其論選舉與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為世俗之言。”
軼事典故
被貶雷州
夢中題詩
秦觀在雷州海康宮亭廟下,夢見天女拿壹幅維摩畫像讓他寫贊,秦觀篤信佛教,於是題道:“竺儀華夢,瘴面囚首。口雖不言,十分似九。應笑蔭覆大千作獅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醒來後,就把這段話記錄下來。宋僧惠洪在《冷齋夜話》中說,自已在天寧寺,還親眼從和尚戒禪那裏看到這幅字,正是秦觀的筆跡。清潘永因所編《宋稗類鈔》也提到真跡在雷州天寧寺。
後世影響
秦觀的感傷詞作形成了詞史上影響巨大的抒情範式。在他之前,晏殊、歐陽修以珠圓玉潤之筆寫作名臣顯宦的閑雅之詞,晏幾道以空靈悠緲之筆寫作沒落公子的感傷之詞,柳七郎風味失之淺俗,蘇東坡詞的豪宕不羈又非“本色”、“當行”,他們皆不能被廣大文士所理解和接受。秦觀的出現,則成為人們普遍師法的對象。他出身於下層,在官場上受到沈重打擊,屢遭流貶之苦,這幾乎是封建社會眾多下層文士悲劇命運的縮影。秦觀以其婉約淒美的優秀詞作,傳遞出廣大文士***同的悲哀,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褒譽。
在詞體演進的過程中,秦觀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秦觀、柳永填制慢詞,受到老師蘇軾的譏嘲,他在柳永以賦法入詞的基礎上,更多精研和錘煉,使得慢詞的創作走向成熟。《四庫全書目提要》亦稱秦詞“情韻兼勝,在蘇、黃之上”。秦觀詞章法、句法相對疏朗,而字法尤顯典雅精致。這種努力發展到周邦彥那裏,則更加註重章法上的雕琢、勾勒,意象組接的密麗以及大量化用前人詩句,慢詞創作體制更加完備,手法更加繁復,也越發帶上了濃重的文人化、技藝化的色彩。這也引導著宋詞由天然之美向人工之美轉化,如此技藝的進步也消解了詞體內在的生機活力。秦觀用疏朗流暢的章法,連接精致典雅的詞句,使得詞句既較柳永高雅,又不似周邦彥那般凝澀晦昧、難以索解,而是融入技藝又不逞弄技藝,這是恰如其分、恰到好處的佳境,得到了廣大欣賞者的普遍喜愛,取得了詞史上突出的地位,李調元《雨村詞話》卷壹甚至推譽其“首首珠璣,為宋壹代詞人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