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
玉石做的門堂前有壹棵梅花樹,梅樹花謝花開,卻不知為誰而開為誰而謝。年復壹年,不見旁人相惜,唯有春風拂過,每年歸來相探。
北宋王安石《梅花》原文:
白玉堂前壹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壹年壹度壹歸來。
王安石除作《梅花》的七言絕句外,還作有壹首同題的五言絕句。
原文: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麽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擴展資料
王安石的文學成就
王安石不但是政治家、改革家,同時也是思想家、文學家。他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哲學上,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壹個新的高度。
從文學角度總觀王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北宋中期開展的詩文革新運動,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壹時的浮華余風作出了貢獻。他的文章具有較強的概括性與邏輯力量,為推動變法和鞏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成果起了積極的作用。
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但是,王安石的文學主張,卻過於強調“實用”,對藝術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計不足。他的不少詩文,又常常表現得議論說理成分過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韻味。還有壹些詩篇,論禪說佛理,晦澀幹枯,但也不失大家風範。
王安石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系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於為社會服務,強調文章的現實功能和社會效果,主張文道合壹。他的散文大致貫徹了他的文學主張,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較濃厚的政治色彩。
王安石的論說文,針對時政或社會問題,觀點鮮明,分析深刻,長篇則橫鋪而不力單,短篇則紆折而不味薄,闡述政治見解與主張,結構謹嚴,說理透徹,語言樸素精練。
王安石的詩歌,大致可以以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罷相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在內容和風格上有較明顯的區別。
前期創作主要是“不平則鳴”,註重社會現實,反映下層人民的痛苦,傾向性十分鮮明,風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壇後,心情漸趨平淡,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
後期創作“窮而後工”,致力於追求詩歌藝術,重煉意和修辭,下字工、用事切、對偶精,含蓄深沈、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當時詩壇上自成壹家,世稱?“王荊公體”。
王安石的詞,今存約二十余首,大致可分為抒寫情誌和闡釋佛理兩類,其抒情詞作,寫物詠懷,多選空闊蒼茫、淡遠純樸的形象,營造出壹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存世有《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歌曲》《臨川先生文集》,另有散文、詩歌、詞作數十篇留存於世。
百度百科--梅花(北宋王安石所作七絕詩)
百度百科--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