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尋找詩句

尋找詩句

送別詩

1、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壹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崇敬荊軻古今壹體,略去枝蔓直入史事,壹種激越之情。後兩句寓情於景,景中帶比,荊軻精神千載猶存,還有詩人對現實環境的深切感受。沒有離別的情景也不知所送為誰,純是抒懷詠誌之作,開風氣之先。

2、王勃

《別薛華》

送進多歧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裏道,淒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窮和獨是傳神之筆,迢迢千裏唯失意的心來作伴,第三聯同情勸慰對方,也用以自慰,雙方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說明懷友之誠相思之切,不重惜別之情而寫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擺脫個人哀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別不必傷感,壹洗送別的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江亭月夜送別二首》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間所寫,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間接地表達送走友人後環顧離亭仰望明月,遠眺江山。留連顧望之狀,淒涼寂寞之情自然浮現紙上,夜色深沈冷寂。融情入景。寒,著此壹字境界全出。

3、孟浩然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既沒有優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的詞藻,語句平淡近乎口語,對偶不工極其自然,言淺意深頗有余味。

4、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首句寫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在滿江風雨中也在離人的心頭。次句意境開闊,孤——襯心境,即景生情,情蘊景中,令人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含蓄、蘊藉、余味無窮。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向,白雲天盡時。

——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讀來卻詞淺情深,含有悠然不盡之意。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不寫餞別,匠心獨運,與他詩不同。把道別作暗場,而寫別後的寂寞之感,悵惘之情,離愁,往往在別後當日的日暮而更濃重、稠密,卻只用掩柴扉來表達。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濃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別,前兩句點明時間、地點、環境、氣氛,寫景色調清新,明朗,這是壹場深情的離別,卻不黯然銷魂,相反,倒是輕快而富於情調。三四句是極豐富內涵的壹剎那。

5、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寫景兼時令,楊花子規暗含飄零之感,次句寫五溪不著悲痛語而悲痛之意自現,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明月中天千裏可***,所以寄愁於明月隨風而致。此兩句有三層意思,壹自己心中充滿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好托於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見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到別無他法。通過想象把無情月變成知心人,將自己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特點和優點之壹。當詩人要表現強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使用這種手法來取得預期效果。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前兩句敘事,後兩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空靈而有余嘆,自然而又情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既不同於《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強的離別,也不同於《渭城曲》那種深情的體貼,這是充滿詩意的離別,所以如此,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離別跟壹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有詩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煙花,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意境優美,文字綺麗。後兩句看似寫景卻包含壹個詩意的細節,友人遠去依然目送。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接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首聯交待行蹤,次聯隨和入用語貼切,景中蘊藏詩人開朗喜悅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頸聯寫了遠景和近景,尾聯依戀老鄉卻不說思念,而是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壹路送來,懷著深情,更顯出自己思鄉的深情。言有盡而意無窮,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

11、高適

《別董大》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詩作,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塗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兩句直寫日落之景,純用白描。

7、韋應物

《賦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裏,建業暮時鐘。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雖是送別詩,卻重在寫景。起句點雨次句點暮切題,暗中還寫了送,並且繪出了壹個壓抑的場面,為後文做鋪塹,中間四句構成了壹百萬幅富有詩意的畫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深和遠又染上壹層迷蒙暗淡的色彩,無不染上離愁別緒,形成濃重的壓抑的氛圍,詩人置身其間情動於衷,不能自已。結尾壹聯直抒胸臆。

8、盧綸

《送李端》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雨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以壹個悲字貫穿全篇,首聯寫送別的環境,從衰草落筆,大大加重了離愁別緒,次句雖平直、刻露卻因承上句而無平淡之感,倒為全詩定下了深沈感傷的基調。二聯寫送別的情景,但仍是緊扣悲字,融入濃重的依依難舍的惜別之情。寒雲給人以沈重陰冷之感,烘托了悲涼的心境。三聯回憶往事感嘆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沈郁,將惜別、感世、傷懷合在壹起,形成全詩思想發展的高潮。四聯仍歸到悲字遙望遠方掩面而泣,最後壹句寫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9、柳宗元

《重別夢得》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此詩寫監岐敘別,情深意長,不著壹愁字,而表面的平靜中卻蘊藏著深沈的激憤和無限的感慨。首道出了二人***同的宦海經歷和人世滄桑,現在又***同遭難,感到難以再會,而以安慰的口氣與朋友相約,後二句看似平淡卻自然流露出譏諷與無奈。此詩以直抒離情構成真摯感人的意境,寓復雜的情緒和深沈的感慨於樸實無華的藝術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憤而憤意自現,語似質直而意蘊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結。

《別舍弟宗壹》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壹身去國六千裏,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全詩蒼茫勁健,雄渾闊遠,感慨深沈,感情濃烈,抒發了詩人政治上不得誌的悲憤之情。首聯開篇點題寫惜別之情,三聯是景語也是情語,用比興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對照。末聯說自己處境不好,兄弟又在遠方,今後只能寄以相思夢。煙字確實寫出了夢境相思的迷離恍惚之態,顯得情真意濃,十分真切感人。二聯集中表現了詩人長期郁結於心中的憤懣與愁苦。 《滄浪詩話》中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別離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

26、元稹

《重贈樂天》

休遣玲瓏唱我詩,我詩多是別君詞。明朝又向江頭別,月落潮平是去時。V0W;

——首句提到唱詩,把讀者引進離筵的環境中。首句休遣,次句解釋,筵上唱離歌本已添別恨,何況是自己與友人的贈別之作,不免讓人引起回憶,更加傷感。三句從眼前寫到明朝,又字上承多字,以別字貫穿上下詩意轉折自然,四句是想象中分別的情景,想象具體入微,詩以景結情,余韻不盡。此詩說到分手和分手的時間便結束,通篇只是口頭語、眼前景,可謂情無奇景不麗,但讀後卻有無窮余味,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9、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九華山路雲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同來不是同歸去,故國逢春壹寂寥。

——寫景上很成功,首聯色調明快,筆觸簡捷交代時間、環境、渲染氣氛,三四句展示了兩幅美景點明地點,富有地方特色和季節特色,透出對遠行友人的關切和惜別之情,語言精煉優美,富有韻味。三聯寫行者與送行者不同的心境,行者樂觀開朗,送者空虛無著悵然若失。最後兩句寫只身回京更加寂寞。詩前半部分的景與後半部分的情形成強烈的對比,使用反襯。

10、李商隱

《杜工部蜀中離席》

人生何處不離存?世路幹戈惜暫分。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勝殿前軍。

座中醉賓延醒客,江上晴雲雜雨雲。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首聯點出離席,反問有力除感嘆外,還有安慰意。頷聯縱筆千裏,氣象闊大,非常簡潔地寫出邊地隱含的危機,飽含對國事的憂慮。頸聯由遠而近正寫離筵,尾聯化用,典故措詞深婉,表面上是贊美實是諷刺。此詩采用直賦其事的手法,將抒情與敘事溶合在壹起,氣勢宏大,情韻深厚,筆力雄健,風格蒼勁雄邁頓挫有致。 作者:陸遊

朝代:南宋

送查元章赴夔漕

柳色西門路,看公上馬時。

亦知非久別,不奈自成悲。

白發劉賓客,青衫杜拾遺。

分留端有待,剩賦竹枝詞。

送陳德邵宮教赴行在二十韻

相從何必早,白頭或如新;

登門雖尚疏,數面自成親。

昨者始見公,凜然須如銀,

敗席留煮茗,寒廳無雜賓。

平生事賢意,寸心渴生塵,

樂哉得所從,貧病忘吟呻。

恭惟大雅姿,信是邦國珍。

廣文舊官長,二紀轉鴻鈞,

恩仇快報復,禍福出笑顰。

同舍事容悅,腰佩玉麒麟,

群諛更得誌,後來如積薪。

於時公淡如,位屈道則伸。

法宮親決事,收召極海濱,

人才方雜沓,公仕益逡巡。

欲以貴祝公,公豈慕要津;

欲以窮托公,公豈私賤貧;

頗欲述古誼,勸公勿愛身,

此又公所存,豈待賤子陳。

高颿泊江渚,歲晚風雨頻,

願言添衣裘,寒陰能薄人。

送陳懷叔赴上臯酒官卻還都下

奇才初試發硎刀,疋馬秋風到上臯。

地近雖同三輔重,時平無復五陵豪。

極知穩步煙霄路,卻要微知郡縣勞。

歸去平津開首燕,吐茵應復忤西曹。

送陳吏部還朝

邂逅稽山許攬須,塵埃時得近冰壺。

不辭我老雞豚社,且喜公歸櫻筍廚。

滿室琴書懷燕幾,壹川風雨送行艫。

勉哉早了功名債,要畫騎牛第二圖。

送陳希周赴安福令

補吏鶴嶺邊,尊公方玉立。

超遙籋風雲,余子那可及。

天高鬼神惡,聞訃三日泣。

晚途見嗣子,握手悲喜集。

乘桴掠鯨波,信矣勇可習。

巉巉風骨峭,颶霧不能襲。

謂當上臺省,豈復論等級;

如何困無津,俛首臨壹邑?

顧嗟六朝民,龍鍾垂八十,

肯來野水濱,半月解書笈。

吾杯僅容龠,安得看鯨吸。

佇立送歸鞍,霽日滿原隰。

送春

新葉張翠幄,落花作紅茵。

山蔬旨且柔,家釀清而淳。

以我垂老境,送此將歸春。

我固惜流年,春亦記陳人。

江山處處佳,風月日日新。

蹇驢度松岡,短楫橫煙津。

蘭亭人已遠,遺韻猶清真。

卻下木柵市,天風吹角巾。

送綽侄住庵吳興山中

壹杯淡粥不烹蔬,自占雲根結草廬。

非佛非心猶坐斷,定知不看夾山書。

送綽侄住庵吳興山中

湖海相從十日留,頗哀老子鬢驚秋。

目光猶射車牛背,不用殷勤舉話頭。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寧

羽檄聯翩晝夜馳,臣憂顧不在邊陲。

軍容地密寧當議,陛下恩深不忍欺。

白簡萬言幾慟哭,青編壹傳可前知。

平生所學今無負,未嘆還鄉兩鬢絲。

送範舍人還朝

平生嗜酒不為味,聊欲醉中遺萬事。

酒醒客散獨淒然,枕上屢揮憂國淚。

君如高光那可負,東都兒童作胡語。

常時念此氣生癭,況送公歸覲明主。

皇天震怒賊得長,三年胡星失光芒。

旄頭下掃在旦暮,嗟此大議知誰當?

公歸上前勉書策,先取關中次河北。

堯舜尚不有百蠻,此賊何能穴中國。

黃扉甘泉多故人,定知不作白頭新。

因公並寄千萬意,早為神州清虜塵。

送範西叔赴召

天涯流落過重陽,楓葉搖丹已著霜。

衰病強陪蓮幕客,淒涼又送石渠郎。

杜陵雁下悲徂歲,笠澤魚肥夢故鄉。

便恐從今長隔闊,舊交新貴例相忘。

送範西叔赴召

欲駕征車勸小留,南山南畔更逢秋。

數聲過雁催行色,壹盞昏燈話別愁。

自昔文章關治道,即今臺閣要名流。

白頭尚作書癡在,剩乞朱黃與校讎。

送佛照光老赴徑山

大覺住育王,拗折拄杖強到底;

佛照住育王,挑得缽囊隨詔起。

從來宗門話,只要句不死。

說同說異庵外人,若是吾宗寧有此?

日日風雨今日晴,萬裏春光入帝城;

傳宣江上走中使,開堂座下羅公卿。

禦香靄靄雲***布,法音浩浩潮收聲。

報恩壹句作麼道?常遣山林見太平。

送韓立道守池州

千裏江山控上流,省郎懷綬去為州。

才華故在諸公右,談笑遙分聖主憂。

月墮麗譙喧鼓角,雨余綠野遍鋤耰。

萬家歌舞春風裹,秋浦如今不似秋。

送韓梓秀才十八韻

束發走場屋,始得從君遊。

燈火都城夜,風雨湖上秋,

追隨不隔日,巖窮探搜,

摩挲石屋背,搖兀暗門舟。

酒酣耳頰熱,意氣蓋九州。

夜臥相蹋語,狂笑雜嘲謳。

但恐富貴逼,肯懷貧賤憂!

人事信難料,百戰竟不侯。

我老農圃間,君落天南陬。

相逢會稽市,感嘆歲月遒。

君從上都來,倘逢舊朋儔?

我窮本天命,於人寧有求。

但念侯君房,不知尚癡不?

君聞拊手笑,怪我狂未瘳。

***談平生舊,只欲苦死留。

如何忽決去,病瘧送無由。

秋風墜桐葉,新霜犯貂裘。

君聽馬蹄聲,中有千裏愁。

送華師從劍州張秘書之招

三年相伴錦江頭,壹日翩然不可留。

官冷蓬門無客戀,時清劍閣有僧遊。

關山默數來時路,風月懸知別後愁。

禪版經龕有余暇,頻登高處望西州。

送黃文叔守福州

黃公天下士,遇立紹熙年。

議論前修似,聲名九牧傳。

巨舟夷險濟,拱璧始終全。

勇退先諸老,榮歸總十連。

旌旄照關路,冠蓋盛離筵。

內閣恩光重,宸毫墨色鮮。

任方分斧鉞,歸即珥貂蟬,

病叟難為別,臨期壹悵然。

送霍監丞出守盱眙

淮浦鱗鱗浸碧天,即今誰料作窮邊!

空聞甌脫嘶胡馬,不見浮屠插霽煙。

亭障久安無檄到,杯觴頻舉有詩傳。

長城萬裏英雄事,應笑窮儒飽晝眠。

送傑上人歸成都

錦城壹別鬢成絲,今日山陰送傑師。

亂絮飛花撲行路,正如東郭放船時。

送傑上人歸成都

春夜挑燈話別愁,此心已在錦江頭。

舊時處處塵昏壁,想復長吟為小留。

送客

有客相與飲,酒盡惟清言。

坐久饑腸鳴,殷如車輪翻。

烹栗煨芋魁,味美敵熊蹯。

壹飽失百憂,抵掌談羲軒。

意倦客辭去,秉炬送柴門;

林間鳥驚起,落月傾金盆。

送客

長亭柳漸柔,送客當閑遊。

江近聞津鼓,雲開見戍樓。

簿書來袞袞,歲月去悠悠。

閉眼尋歸路,春蕪滿故疇。

送客城西

倦客憑鞍半醉醒,秋光滿眼嘆頹齡。

日斜野渡放船小,風急漁村攤網腥。

客思不堪聞斷雁,詩情強半在郵亭。

歸來更恨城笳咽,煙火昏昏獨掩屏。

送客至湖州市

偶駕雞棲送客行,迢迢十裏出關城。

誰知小市蕭條處,剩有豐年笑語聲。

聊借野風吹醉頰,更憑陂水濯麈纓。

故廬想見春回近,鄰曲家家已遍耕。

送客至江上

多事經旬不出城,今朝送客此閑行。

郊原遠帶新晴色,人語中含樂歲聲。

天際歛雲山盡出,江流收漲水初平。

故園社友應惆悵,五歲無端棄耦耕。

送客至望雲門外

冬溫頻作雨,晨冷頓催晴。

嫩日滿江驛,淡煙籠郡城。

憂民懷凜凜,謀己恥營營。

投檄真須決,鄰翁約耦耕。

送李德遠寺丞奉祠歸臨川

送騎擁東城,煙帆如鳥輕。

道行端有命,身隱更須名?

旰食煩明主,胡沙暗舊京。

臨分壹襟淚,不獨為交情。

送李憲被召舊與其先侍郎遊從

早謁龍門鬢未秋,暮年乃復接英遊。

海瀕已幸見公子,瓜壟仍煩訪故侯。

霖雨即陪諸老進,德星肯為壹方留?

西城柳色青如許,欲挽長條特地愁。

送梁諫議

湖海還朝白發生,嬾隨年少事聲名。

極知憂國人誰及,細看無心語自平。

歸訪鄉人忘位重,乍辭言責覺身輕。

籃輿避暑雲門寺,應過幽居聽水聲。

送劉戒之東歸

去國三年恨未平,東城況復送君行。

難憑魂夢尋言笑,空向除書見姓名。

殘日半竿斜谷路,西風萬裏玉關情。

蘭臺粉署朝回晚,肯記麤官數寄聲?

送呂彥升參謀

楚塞蕭條久宿師,參謀承詔上丹墀。

苦言到口真當發,聖度如天莫自疑。

萬裏寄聲長不達,壹尊相屬豈前期。

遙憐霜曉朝衣冷,深愧江城睡足時。

送潘德久使薊門

昆侖東分壹枝渾,奔蹴砥柱經龍門。

羲皇受圖撫上古,神禹治水開中原。

三靈實扶藝祖業,萬國***仰東都尊。

群兒撞壞籲可嘆,顧使殘虜今遊魂。

因君試求出師路,孟津白馬應如故;

不須更議系河橋,北風正可乘冰渡。

頗聞盧龍已數盡,復道飛狐合屯戍;

轅門倘駐拂雲祠,烽火應過明妃墓。

君歸解鞍藉芳草,細談塞北忘予老。

讀書飲酒待賊平,萬丈旄頭方下掃。

送七兄赴揚州帥幕

初報邊烽照石頭,旋聞胡馬集瓜州。

諸公誰聽芻蕘策,吾輩空懷畎畝憂。

急雪打窗心***碎,危樓望遠涕俱流。

豈知今日淮南路,亂絮飛花送客舟。

送錢仲耕修撰

姑熟溪邊識勝流,十年重見豈人謀。

自應客路難為別,不是陽關作許愁。

儤直公看鰲禁月,倦遊我夢鏡湖秋。

殷勤為報中朝舊,睡足平生是建州。

送全州趙都曹

霜葉無停聲,脂車有行色。

正悲南浦秋,又送清湘客。

啼饑兒頰紅,待養親發白。

努力事上官,世路日已迫。

送任夷仲大監

往者江淮未徹兵,丹陽邂逅識耆英;

叩門偶綴諸公後,倒屣曾蒙壹笑迎。

敢意癡頑成後死,相從髣佛若平生。

小詩話別初何有,壹段清愁伴櫓聲。

送芮國器司業

此心知我豈非天,雙鬢皤然氣浩然。

曾見灰寒百僚底,真能山立萬夫前。

洛城霜重聽宮漏,霅水雲深著釣船。

拈起吾宗安樂法,人生何處不隨緣。

送芮國器司業

往歲淮邊虜未歸,諸生合疏論危機。

人材衰靡方當慮,士氣崢嶸未可非。

萬事不如公論久,諸賢莫與眾心違。

還朝此段宜先及,豈獨遺經賴發揮。

送三兄赴奏邸

兄年十七弟始生,弟今白發森千莖;

所期相就畢此生,壹尊濁酒得***傾。

往年雖窮猶半菽,兩年糠核苦不足。

書生誌欲及天下,貧賤不得收骨肉。

過悲復恐兄意傷,忍涕不覺涕已滂。

早朝霜露戒衣薄,願書此語歡或忘。

閉門病衰百無用,日望兄歸有余俸。

早從丞相乞湖州,莫待異時思少遊。

送施武子通判

初入修門鬢未秋,安期千裏接英遊。

退歸久散前三眾,邁往欣逢第壹流。

只道升沈方異趣,豈知氣類肯相求。

龍鍾不得臨江別,目斷西陵煙雨舟。

送十五郎適臨安

求祿亦常事,出門寧自由?

苦留雖惜別,細話卻生愁。

雨急投村市,鐘殘過寺樓。

只應今夕夢,先汝到江頭。

送蘇召叟秀才入蜀效宛陵先生體

士勇赴知己,義重身固輕。

尊公況有命,子得辭此行?

結廬出門去,迢迢過蠻荊,

溯江蔔風色,入峽聽猿聲。

萬裏壹紙書,南寄孤雁征,

山陰在何處?計子難為情。

願言早來歸,鄰曲當出迎。

檥舟柯橋市,壹榼手自傾。

送蘇趙叟赴省試

關路誰非觀國賓,此君肝膽獨輪囷。

故家遺俗欲墜地,博士議郎方要人。

久矣扁舟弄江月,往哉駸馬踏京塵。

敕中墨色如鴉濕,日待東歸壹笑新。

送湯岐公鎮會稽

吳越東西州,浙江限其中。

黃旗高十丈,大舟淩虛空。

都人送留守,郡吏迎相公。

江心波濤壯,帳下鼓角雄。

樂哉公何憾,廷論則未同。

永懷前年秋,群胡方嘯兇,

閭左發薊北,戈船滿山東。

舊盟顧未解,誰敢嬰其鋒?

公時立殿上,措置極雍容。

南荒竄驕將,京口起元戎。

舊勛與宿貴,屏氣聽指蹤。

規模壹朝定,強虜終歸窮。

當時謂易耳,未見回天功;

及今始大服,咨嗟到兒童。

天心佑社稷,主聖肖祖宗。

旌節早來朝,笑談折遐沖。

送王成之給事

我昔揚帆掠吳楚,夜泊秦淮聽春雨。

明朝冠蓋擁長亭,誤辱諸公問良苦。

是時眾中初識公,天驥蹴踏萬馬空。

知心投分財數語,玉麈謖謖生清風。

冶城醉墨鴉棲壁,長幹祖道花照席。

公方閉戶試諸生,坐嘆江山少顏色。

爾來俛仰三十春,欲話舊遊無故人。

豈知邂逅逢壹笑,使我肝膽還輪囷。

衰遲少復入城市,虛左屢招慚主意。

忽聞上印卻淒然,悔不日日從公醉。

朝廷三載虛壹相,如公早合鸞臺上。

榮河溫洛久胡沙,此段功名勿多讓。

送王龜齡著作赴會稽大宗丞

有越逾千載,何人不宦遊?

向來惟壹範,真足壯吾州。

高躅今誰繼,先生獨再留。

豋堂吊興廢,想像氣橫秋。

送王龜齡著作赴會稽大宗丞

大將上兵符,軍容備掃除。

恭惟陛下聖,方采直臣書。

忽報分司去,還尋入幕初。

宗藩雖舊識,莫遣得親疏。

送王季嘉赴湖南漕司主管官

它人作陵邑,榜笞朝暮急;

王子乃不然,袖手萬事集。

它人西入都,競裁丞相書;

王子掉頭去,長沙萬裏余。

問子謀身無乃左,凜如霜松姿磊砢。

屈原賈誼死有靈,計此兩人心獨可。

送王嘉叟編修出佐南昌

玉殿求衣早,鸞臺退食遲。

君看多故日,寧是棄言時。

小作南州計,方觀急詔追。

歸來上霄漢,莫遣此心移。

送王景文

張公遂如此,海內***悲辛。

逆虜猶遺種,皇天奪老臣。

深知萬言策,不愧九原人。

風雨津亭暮,辭君淚滿巾。

送王仲言倅泰州絕句

紫薇傑作傳千載,物色分留待下車。

老病難陪曳裾客,因來時寄壹行書。

送王仲言倅泰州絕句

汝陰太史萬簽藏,酸棗先生六世芳。

豹尾屬車留不住,卻尋陳跡海陵倉。

送襄陽鄭帥唐老

鄭侯骨相非復常,伏犀貫額面正方。

聲名赫奕勤天子,家世富貴連椒房。

武能防秋北平道,文全落筆中書堂。

畿西謀帥國大事,當寧久弄黃金章。

壹朝丹詔自天下,兩班仰首看騰驤。

鄭侯此行端可羨,繡旗皂纛戈如霜。

三更傳令出玉帳,平旦按陣來球場。

宿兵萬竈盡貔虎,牧馬千群皆驌驦。

酒酣賦詩幙府和,縱橫健筆誰能當?

雖然鄭侯誌意遠,虎視直欲吞北荒。

榆林雁門塞垣紫,孟津砥柱河流黃。

出師有路吾能說,直自襄陽向洛陽。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稼軒落筆淩鮑謝,退避聲名稱學稼。

十年高臥不出門,參透南宗牧牛話。

功名固是券內事,且葺園廬了婚嫁。

千篇昌谷詩滿囊,萬卷鄴侯書插架。

忽然起冠東諸侯,黃旗皂纛從天下。

聖朝仄席意未快,尺壹東來煩促駕。

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

天山掛旆或少須,先挽銀河洗嵩華。

中原麟鳳爭自奮,殘虜犬羊何足嚇。

但令小試出緒余,青史英豪可雄跨。

古來立事戒輕發,往往讒夫出乘罅。

深仇積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

送邢芻甫入閩

兩窮相值每相憐,聞子南遊壹愴然。

莫道此行非久別,衰翁何敢望明年!

送邢芻甫入閩

君行正及荔枝丹,想見臨觴為破顏。

此外但宜烹茗雪,傷生不用擘蠔山。

送宣書記並寄其兄曇才二公

在吳識曇公,至蜀識才公;

彌天宣書記,晚乃得從容。

是家固多賢,天遣慰我窮。

初秋夏末時,衲子各西東。

子獨惜此別,***語夜燭紅,

怪我耐逆境,萬事壹笑空。

子顧知我否,視身如枯蓬;

枯蓬未變滅,姑當付之風。

家世無高年,我今六十翁,

俯仰幾時客,結束已匆匆。

那將須臾景,更受憂患攻?

願言早來歸,相就煮晚菘。

送嚴居厚棄官歸建陽溪莊

曼容不過六百石,淵明僅留八十日,

寥寥千載有兩公,海內至今推絕識。

放翁貪祿老始歸,自今不作壹錢直。

見人勇退輒欣慕,亟欲起拜忘衰疾。

吾廬近在官道傍,門外未掃車馬跡。

溪莊有地肯見分,會結茅齋傍青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