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範仲淹文學作品有哪些

範仲淹文學作品有哪些

據《宋史》載,範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別集》四卷,《尺牘》二卷,《奏議》十五卷,《丹陽編》八卷。 北宋有刻本《範文正公文集》,南宋時有乾道刻遞修本、範氏家塾歲寒堂刻本,皆二十卷。

範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壹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壹生孜孜於傳道授業,悉心培養和薦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園未立”,居無定所,臨終《遺表》壹言不及私事。

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誌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壹個新的標桿,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千載迄今,各地有關範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擴展資料:

詩歌成就:

詩歌上,範仲淹主張“範圍壹氣”、“與時消息”。範仲淹繼承了孟子的“浩然之氣”,又將曹丕的“文氣說”、陸機、鐘嶸的“感物說”和“天人合壹”的詩學思想捏合在壹起,他認為,詩人創作的沖動與意向,是秉承大道之“壹氣”,感於萬物並通過萬物體現出來。

範仲淹的“與時消息”則繼承了劉勰的“為情而文”觀和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把政治教化和為情造文有機有機結合起來,範仲淹批判宋初詩壇的盲目模仿之風和無病呻吟之態,主張詩歌創作要忠於生活現實,符合時事,不為空言。

範仲淹詩歌存世305首,內容非常廣泛,或言誌感懷,抒寫偉大的政治抱負;或關註民生,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或紀遊山水,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或詠物寄興,展現自己的人格操守。

詩意淳語真,藝術手法多樣,以清為美的特點尤為突出,以文為詩、議論化的傾向非常明顯,同時註意白描手法和疊字的運用,與當時的白體、晚唐體及西昆體相比,呈現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成為宋初詩歌由唐音向宋調轉變的重要壹環。

百度百科—範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