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鋤禾日當午改寫作文

鋤禾日當午改寫作文

1. 以鋤禾日當午為題目,以勞動為主題的作文

春種壹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紳,字公垂。

他不僅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壹,而且是寫新樂府詩的最早實踐者。元稹曾說過:“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

雅有所謂,不虛為文。予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蓋十二而已。”

元稹和了十二首,白居易又寫了五十首,並改名《新樂府》。可見李紳創作的《新題樂府》對他們的影響。

所謂“不虛為文”,不也就含有“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意思嗎?可惜的是李紳寫的《新樂府》二十首今已不傳,不過,他早年所寫的《憫農二首》(壹稱《古風二首》),亦足以體現“不虛為文”的精神。 詩的第壹首壹開頭,就以“壹粒粟”化為 “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贊美了農民的勞動。

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沈痛。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羅隱《雪》)是的,豐收了又怎樣呢?“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呢,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

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沈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制造了這人間的悲劇?答案是很清楚的。詩人把這壹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

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跡),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粻氦綱教蕺寄告犀梗簍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

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第二首詩,壹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裏勞作,那壹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

2. 寫《鋤禾日當午的啟發》作文400字到448字

鋤禾日當午的啟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 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意思大家差 不多都知道,就是夏日中午時,猛烈的陽 關炙烤大地,農民卻頭頂烈日,揮汗給禾 苗松土、除草。在這我勸告人們,千萬要 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因為這都是農 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是農民伯伯用 汗水換來的,我們不要去浪費,也不要去 糟蹋。雖然有的人他是這樣說,但卻不曾 這樣做,卻壹天天的在浪費。有壹次,我 看過這樣的壹個廣告,每天每家浪費的食 物已夠災區吃壹年了!可知我們浪費的食 物是多還是少!有些人只會浪費,覺得浪 費那麽壹粒兩粒的米飯不足為事,就只那 麽壹粒兩粒的米飯再災區那可都是寶,為 什麽到了壹些人的手裏卻是草了呢?我覺 得應該讓那些浪費食物的人去耕地,讓他 種出成果來,然後再讓他去看看人們浪費 他辛辛苦苦用汗水所換來的勞動成果,被 人浪費自己的勞動成果妳會傷心嗎?將心 比心,如果被農民伯伯看見這壹幕,他們 該多傷心呀!自己辛辛苦苦種菜卻換回了 浪費和糟蹋。這樣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 果是壹種極大的可恥。節省,才是美德。 “節約是建造美好明天的唯壹工具。”這句 話大家都知道是什麽意思。讓我們壹起節 約吧!不要讓浪費的行為出現在我們之 間。

3. 把楊萬裏《憫農》改寫成壹篇敘事的小短文

壹個烈日當空,赤日炎炎的中午, *** 辣的太陽高高掛在空中,仿佛要把大地烤焦。

空中的鳥兒也早跑的無影無蹤,不知了去向。壹望無際的田野,原本生機勃勃。

可肥沃的土地因為長期的幹旱早就已經裂出了深深的,長長的縫隙。原本郁郁蔥蔥的禾苗現在都耷拉著頭,像壹個個生病的孩子。

這時,壹位骨瘦如柴的老伯伯正在田野裏辛勤地除草。 他穿著壹件破爛不堪的衣衫,頭上戴著縫了很多補丁的破草帽,赤著腳,壹張面如土色的臉上掛滿了壹顆顆汗珠,手裏還拿著壹個破舊的鋤頭,正在艱難的除著草。

老人望著壹望無垠的田野心想:老天爺,您就給我們下點雨吧!俺們農民的日子實在是太苦了! 他又拿著鋤頭給長長的田壟除草。看到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詩人不禁感慨萬千,揮毫寫了這首千古名篇《憫農》:鋤禾日當午,漢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結辛苦。(如對您有幫助,望您采納!!謝謝~~~)。

4. 根據鋤禾日當午,汗滴河下苦寫壹篇400字作文,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 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意思大家差 不多都知道,就是夏日中午時,猛烈的陽 關炙烤大地,農民卻頭頂烈日,揮汗給禾 苗松土、除草.在這我勸告人們,千萬要 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因為這都是農 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是農民伯伯用 汗水換來的,我們不要去浪費,也不要去 糟蹋.雖然有的人他是這樣說,但卻不曾 這樣做,卻壹天天的在浪費.有壹次,我 看過這樣的壹個廣告,每天每家浪費的食 物已夠災區吃壹年了!可知我們浪費的食 物是多還是少!有些人只會浪費,覺得浪 費那麽壹粒兩粒的米飯不足為事,就只那 麽壹粒兩粒的米飯再災區那可都是寶,為 什麽到了壹些人的手裏卻是草了呢?我覺 得應該讓那些浪費食物的人去耕地,讓他 種出成果來,然後再讓他去看看人們浪費 他辛辛苦苦用汗水所換來的勞動成果,被 人浪費自己的勞動成果妳會傷心嗎?將心 比心,如果被農民伯伯看見這壹幕,他們 該多傷心呀!自己辛辛苦苦種菜卻換回了 浪費和糟蹋.這樣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 果是壹種極大的可恥.節省,才是美德. “節約是建造美好明天的唯壹工具.”這句 話大家都知道是什麽意思.讓我們壹起節 約吧!不要讓浪費的行為出現在我們之 間.。

5. 把楊萬裏的《憫農》改寫成壹篇短文100字的作文

從前 ,有壹家農民,他們有五個孩子,全家只能靠種地來維持生活,過著半饑半飽的日子。

壹個夏天的中午,爸爸看見和苗中間的雜草長高了,於是就去除草。可是這正是中午, *** 辣的太陽照著正在除草的爸爸,汗水很快就把衣服淋濕了,爸爸又累又餓,但他還是咬牙堅持。過了壹會,爸爸把草除完了,他累得壹 *** 坐在了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他多麽想喝壹口水,吃壹碗飯呀。可是他家已經兩天沒糧食吃了,只能靠吃壹些野菜過日。孩子們餓得直哭。想到這他為了秋天多打壹些糧食,又爬起來幹活去了。

直到傍晚他才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他路過大財主家,往院子裏壹看,只見院裏花天酒地,財主壹家正在吃晚飯,桌上地下全是米粒,壹家人好像沒看見這些粒似的,仍說說笑笑。爸爸看到這裏想起自己的孩子正在挨餓,傷心地流下了眼淚。

回到家裏,他把孩子們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妳們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壹個知識豐富懂道理的人,不要像財主的家人壹樣,不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小兒子聽了爸爸的話,開始天天去私塾那爬在窗戶上聽老師講課。他學到了很多知識,長大以後,他成了壹個很有名的詩人。當他想到以前的生活和父親幹活時的情景,就寫下了著名的壹首詩《憫農》。

6. 清平樂·村居改寫成短文 約400字 不要現在百度上有的

夏日裏,天氣晴朗。

綠油油的田野裏,莊稼長得很茂盛。旁邊,壹條清澈明亮的小溪正在靜靜地流淌。

溪中,長著又大又圓的荷葉,開著粉色的荷花。荷葉下,幾條小魚正慢慢遊著。

溪邊,有壹個又低又小的茅草屋。 茅草屋中,坐著兩個正在飲酒的老夫妻。

他們略帶醉意,在用吳地的方言聊天。那位老翁說:“今年風調雨順,莊稼肯定有個好收成!”那位老奶奶又說:“對!雖然我們老了,可還有三個年輕力壯的兒子呢!”老爺爺接著說:“再過幾年,我們就可能抱上孫子嘍!”老奶奶說:“有這三個兒子我們就不愁了!”他們向外望了望,三個兒子都不閑著。

雖然夏天十分炎熱,可是老大仍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鋤草。大大的汗珠正從他的臉上、身上滴落,可他仍努力工作。

二兒子年紀小,可他並沒閑著,而是給雞編織雞籠。他的身邊,有壹只老母雞領著壹群小雞,在找蟲吃。

老二對它們說:“雞籠快編好了,妳們不要急哦!” 三兒子最小,他趴在溪邊,和小魚玩。他摘下壹個蓮蓬,壹邊剝壹邊吃,還把壹粒蓮子扔入洗裏餵魚,可是小魚卻不吃。

他調皮的樣子真惹人喜愛。 這是壹個多麽美滿的農家啊!在炎炎的夏日裏,幽靜、深遠的竹林裏透著勃勃生機,參天高竹穿透雲霄,柔軟的毛毯鋪蓋在大地上。

細耳傾聽,在竹林深處,小鳥兒在嬉戲,歡叫著。眺望遠處,幾座連綿起伏的山巒若隱若現。

壹條清澈見底、翠綠如玉的小溪靜靜地流淌,這種景象宛如壹幅會動的田園風景畫。 這就是壹個偏僻而又秀麗的江南山村。

村邊的小溪裏長滿嬌嫩的荷花,水裏的魚兒在溪水裏歡樂地、無憂無慮地遊著。小溪旁,有壹間又低又小的茅草屋。

屋裏坐著兩個剛剛飲罷酒的老年夫妻,他們略帶酒意,用吳地的方言交談著。只聽那年過半百的老翁說:“如今的生活美好、悠閑,我們豐衣食足,頤養天年。”

那老嫗笑了笑說:“是啊!現在的生活幸福美滿,我們還有三個兒子,老大勤快,老二孝順,老三乖巧、懂事!”說罷,透著窄小的窗戶,望了望在窗外的兒子們。 雖然熾熱的太陽,紅照當頭。

可身為長子,老大依然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鋤草。臉上不斷冒出豆粒般地汗珠,汗水浸透了全身,大兒子也不叫苦不叫累;二兒子年紀尚幼,幹不了重活,可也沒閑著,正在給雞編織雞籠。

壹雙靈巧的手三編兩編,壹個雞籠完美出爐了;三兒子最小,只見他橫臥在溪邊,兩條腿有力的蹬著,剝著摘來的蓮蓬,十分惹人喜愛。 這是壹個多麽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體現出農家的生活情趣和安然與恬淡、樸素的美滿生活。

有壹個山清水秀的村莊,四周青山環抱。村子裏綠樹成蔭,五彩繽紛的花兒遍地開放。

壹條小溪穿村而過,猶如碧綠的玉帶。在土壤肥沃、綠草如蔭的溪邊,坐落著壹處矮小的茅草屋。

屋裏有壹對白發蒼蒼的夫妻,他們正操著柔媚的南方口音在相互逗趣,聽起來帶著幾分醉意。老爺爺說:“老婆子,妳的廚藝真是越來越精湛了。

煮出這麽鮮美的魚湯!”老奶奶說:“瞧妳說的,老頭子,要是沒有妳壹大早天不亮就起來釣魚,我哪有魚來煮呢。”老爺爺說:“得,那謝謝了!”“老夫老妻了還謝什麽呀!”老奶奶說。

“呵呵。”老爺爺笑。

“別‘呵呵’了,老頭子,快把衣服脫下來讓我補補,整天都大大咧咧地,連衣服破了也不知道。”…… 這兩位相敬如賓的夫妻***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都很孝順,也很懂事,都在忙著自己的活兒。

瞧!他們的大兒子正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裏,戴著草帽,手拿鋤頭鋤草。盡管他幹的汗流浹背,但是看著這壹片茁壯成長的豆苗,大兒子感到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臉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在樹蔭下,他們的二兒子坐在板凳上,手拿著竹條,認真的編織著壹個又壹個雞籠,他的動作是那樣細致、那樣熟練。這時,壹群雞突然叫起來,原來是他們調皮可愛的小兒子擺動雙腳踢到了雞群。

他趴在地上,倚著小溪壹邊剝蓮蓬,壹邊吃著,多麽有趣呀! 這真是其樂融融的壹家啊!壹座屋檐低小的小茅屋,小溪上是壹片碧綠的草坪。 壹對老爺爺老奶奶在小茅屋裏壹邊喝酒,壹邊聊天。

沒想到,喝著喝著就喝醉了。正事不談了,便用吳地的方言相互逗趣取樂。

老爺爺對老奶奶說:“這麽多年了,妳還是這麽美,壹點兒也沒變!” “這的壹點也沒變?”老奶奶不相信的問道。“那當然了!”老奶奶答道。

多麽幸福的畫面啊!這是誰家的老翁老婦。 大兒子頭戴鬥笠,手搭在鋤頭上面,滿頭大汗心想:為什麽要 *** 活,我不幹了!可如果我不幹,也沒人能幹。

父母老了幹不了,弟弟還小,也幹不了,算了,還是幹吧!便又開始幹起活來。 二兒子是壹個熱愛小動物的男孩子,他盤腿坐在樹蔭下,小雞們把他圍在中間,用柳條編織雞籠。

這樣既可以賣錢又可以放在家裏給小雞們用。 最自由散漫的就屬小兒子了,哥哥們在勞動,他就趴在屋檐下小溪邊上,搖擺著雙腿,壹顆壹顆的剝著蓮蓬。

多麽幸福的壹家人啊,讓我們感受到農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美好景象。江南風景好,就連每壹家的生活都其樂融融。

在用茅草搭成的房子裏,在屋檐下,在小河的兩岸,聽到了似有醉意吳地方言: “老婆子,妳的針線活可是越來越好了,穿在我身上的衣服,可越來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