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檐如懸崖 風鈴如滄海 我等燕歸來
時間被安排 演壹場意外 妳悄然走開
故事在城外 濃霧散不開 看不清對白
妳聽不出來 風聲不存在 是我在感慨
夢醒來 是誰在窗臺 把結局打開
那薄如蟬翼的未來 經不起誰來拆
我送妳離開 千裏之外 妳無聲黑白
沈默年代 或許不該 太遙遠的相愛
我送妳離開 天涯之外 妳是否還在
琴聲何來 生死難猜 用壹生 去等待
聞淚聲入林 尋梨花白 只得壹行 青苔
天在山之外 雨落花臺 我兩鬢斑白
聞淚聲入林 尋梨花白 只得壹行 青苔
天在山之外 雨落花臺 我等妳來
壹身琉璃白 透明著塵埃 妳無瑕的愛
妳從雨中來 詩化了悲哀 我淋濕現在
芙蓉水面采 船行影猶在 妳卻不回來
被歲月覆蓋 妳說的花開 過去成空白
夢醒來 是誰在窗臺 把結局打開
那薄如蟬翼的未來 經不起誰來拆
我送妳離開 千裏之外 妳無聲黑白
沈默年代 或許不該 太遙遠的相愛
我送妳離開 天涯之外 妳是否還在
琴聲何來 生死難猜 用壹生 去等待
東風破
壹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
我在門後假裝妳人還沒走
舊地如重遊月圓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
壹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
妳走之後酒暖回憶思念瘦
水向東流時間怎麽偷
花開就壹次成熟我卻錯過
誰在用琵琶彈奏壹曲東風破
歲月在墻上剝落看見小時候
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
而如今琴聲幽幽我的等候妳沒聽過
誰在用琵琶彈奏壹曲東風破
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
籬笆外的古道我牽著妳走過
荒煙蔓草的年頭就連分手都很沈默
“中國風”歌詞遊戲十六法(全文)
文/方文山
讀方文山的歌詞是壹種享受。他擅長打破語言使用習慣,賦予其新的意義,紡織出新的質地,充滿強烈的畫面感和濃郁的“中國風”,是華語歌壇“音樂文學”的創作才子,更是各種音樂獎項的常客。方文山獨樹壹幟的文字,促發了音樂創作的另類革命,歌詞在他筆下,不再是單純的流行文化,更是壹種文學現象。
《“中國風”歌詞遊戲十六法》就如同壹個有益有趣的修辭學教材。
為什麽方文山歌詞被眾人所喜歡,這裏面有秘密嗎?現在,方文山為妳解密如何創作“中國風”歌詞——
猶記得壹年多前曾舉辦過“歌詞大會考”活動,很多網友對於我將自己創作的歌詞詞句重新批註、溯及源頭,以及說明典故出處,並且將其中消化成考題壹事,反響頗為熱烈,也開始了解到原來“中國風”歌詞裏竟也有那麽多的含義可以發掘。
由於媒體平臺的強勢,歌詞大概是現今流傳度與能見度最高的文字了。正因為如此,壹方面,妳已無法假裝它不存在或沒影響力;另壹方面,歌詞也必須要有相當壹部分使用淺白直接的口語,以文章的標準來審視,這種口語文字的內涵經不起推敲,詞意的經營顯得很薄弱,語法結構松散,並不像新詩般有比較深入、可以咀嚼的文字張力,在我看來並不具備單獨被閱讀的樂趣。但在經過“歌詞大會考”的文字數據匯總後,觸發了我的靈感:其實歌詞還能延伸出相關含義與知識,讓人吸收理解。我想從流行音樂的歌詞內容導入文學領域,可謂寓教於樂,比較不那麽生硬與八股,教學上也比較靈活輕松,容易引起學生族群學習的興趣。
我所創作的“中國風”歌詞有相當壹部分比較適合拿來作為修辭學教材。這裏,我將做壹個詳盡的解釋,讀者可在欣賞流行歌詞的同時,輕松了解到16種修辭法的基本概念,並附以《青花瓷》實例,分享歌詞中所使用的修辭技巧。
1.感嘆:文句的內容除了陳述某種語意,語氣上亦明顯表現出內心的喜怒哀樂等強烈情感,強調贊嘆、驚訝、傷感、憤怒、譏嘲、鄙斥、恐懼或希望等情感反應。壹般常借用嘆詞、助詞,並搭配感嘆號,來表現強烈的情感。例如在《刀馬旦》中,“壹碗熱湯,啊,溫暖了我壹個晚上。”故事中人只身在北大荒中,身寒心更冷,然而壹碗熱湯,不僅去除生理寒冷,更溫暖了壹顆孤獨的心,因而發出滿足的贊嘆。“啊!輪回的記憶在風化,我將它牢牢記下。”出現在《千年之戀》中的這句歌詞則又是另壹種情境的感嘆,說明愛情難以得到的思念。
2.譬喻:簡而言之,就是“借彼喻此”,是運用想象力和聯想力,以具體而熟悉之物象事例,說明或形容抽象的談話主題。譬喻壹般由“喻體”、“喻詞”和“喻依”搭配組成。“喻體”即所要記敘、說明的主體;“喻依”是與喻體具有***同類似特點的另壹事物,用來說明、形容喻體;“喻詞”則是“像”之類的連接語詞。《爺爺泡的茶》中“陸羽泡的茶,像幅潑墨山水畫”之“喻體”、“喻詞”、“喻依”分別是“陸羽泡的茶”、“像”、“潑墨山水畫”。陸羽為中國的茶神,他探訪各處,深入研究茶藝各個層面,從茶的起源、選擇、沖泡到茶具的應用等等,將茶的精神發揮到極致。由如此大家所泡出來的茶,宛若中國潑墨山水畫,顏色雖單壹,卻擁有細致的風味與豐富的層次。
3.類叠:即反復使用同壹個字詞或語句的修辭法。而“類”與“叠”還有使用上的差異:“類”表示字詞(類字)或句子(類句)非連續出現,而是間隔重復使用;“叠”不管是字詞還是句子都接連重復使用,又叫“叠字”與“叠句”。“類叠”修辭有意識地重復使用同壹語詞或語句,除了語調上的和諧效果外,也是借此突出某種意念,強調某種感情。例如《小小》:“小小的感動雨紛紛,小小別扭惹人疼,小小的人,還不會吻。”其中的“小小”兼用了“叠字”和“類字”,語意上強調童年的天真與童稚,加強“青梅竹馬”這個意念;《嘻遊記》中“佛總是曰不可說,弟子別問為什麽;佛總是曰不可說,凡人只要照著做。”此句則是“類句”,也就是“佛總是曰不可說”這句話間隔出現,強調佛意深邃,多問不如多行。
4.轉化:也稱為“比擬”,是指在描寫內文時,“轉”變被描寫對象原來的性質,“化”成另壹本質截然不同的物類。可以擬物為人(擬人法)、擬人為物(擬物法),或是以物擬物,化抽象為具體(形象法)。在歌詞《東風破》中使用了很多“轉化”的手法,例如:“壹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妳走之後,酒暖回憶思念瘦。”“壹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在這兩句中,“漂泊”、“浪跡天涯”、“思念”、“離愁”、“孤單”等抽象名詞,被轉化成幾乎可以觸摸得到的實體,加重了它們所代表的意境重量。想想,壹盞離愁之燈在深夜孤單佇立在窗口,除了孤單,還有蒼涼為伴。
5.排比:用兩個以上句法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來表達性質相同的意念,其字數不壹定要相同,使句子富有節奏之美,並增加了表達的力度。例如《女兒紅》:“長的不是瓜子臉,個性不溫柔婉約,我卻偏偏愛繡花鞋;天生不是丹鳳眼,模樣也不古典美,我卻偏偏愛繡花鞋。”將相似意義的句子排列在壹起,更能生動傳達出“雖然不是古典美人坯子,卻更有自己的個性主張”的概念,仿佛壹位女子就站在眼前大聲說:“這就是我,怎樣!”
6.誇飾:語句中特別誇張鋪陳,明顯超過客觀事實,給人深刻印象。《龍拳》:“我把天地拆封,將長江水掏空……我右拳打開了天化身為龍,把山河重新移動填平裂縫。”天地由我創造,多麽豪氣萬丈!《千年之戀》:“溫熱前世的牽掛,而我在調整千年的時差。”因思念而來的牽掛,糾纏千秋萬世,完全呼應了歌詞名稱。《爺爺泡的茶》:“唐朝千年的風沙,現在還在刮。”則形容唐朝人陸羽創作的《茶經》深深影響中華文化。
7.轉品:在構句時,改變詞匯原來慣用的詞性,譬如將形容詞或名詞轉成動詞來使用。例如《娘子》的歌詞“家鄉的爹娘早已蒼老了輪廓”,以及《發如雪》中“我等待蒼老了誰”中都出現的“蒼老”壹詞,就是從形容詞轉成了動詞。這種用法,不僅賦予既有的詞匯新穎的用法,也使句子的陳述顯得簡潔扼要,卻又包含豐富的語言意蘊,更讓人感受時間無情催人老的壓力與無奈。
8.倒裝:特意顛倒文法順序的句子,如《青花瓷》中的“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妳眼帶笑意”,正確的文法順序應為“妳眼帶笑意,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或如《龍拳》中的“渴望著血脈相通,無限個千萬弟兄”,壹般說法應該是“無限個千萬弟兄,渴望著血脈相通”。倒裝通常是用來加強語勢、調和音節,讓句法更有變化,增添文章韻味。
9.摹寫:把對事物的知覺,用文字加以描述形容,記錄的對象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等的感受。《雙刀》歌詞“正上方的月亮,那顏色中國黃”,是視覺摹寫,而《上海壹九四三》中“黃金葛爬滿了雕花的門窗,夕陽斜斜印在斑駁的磚墻。”也屬此類,夕陽的昏黃爬在斑駁的磚墻上,更添悲涼。
方文山擅長拆解語言使用的習慣,重新澆灌文字重量,賦予其新的意義,紡織出新的質地,建構後現代新詞風。其創作的歌詞充滿強烈的畫面感、濃郁的“中國風”,是華語歌壇“音樂文學”的創作才子,更是各種音樂獎項的常客。方文山獨樹壹幟的文字,促發了音樂創作的另類革命,歌詞在他筆下,不再是單純的流行文化,更是壹種文學現象。
10.引用:說話時,援引現成的語句叫引用,分為明引與暗引。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明引以括號直接標出引文,而暗引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括號特別標示原文。引用法的功用在於通過讀者對經典作品的尊重,進而增強自己文章的說服力,使其更加擲地有聲。《雙截棍》中提到:“習武之人切記,仁者無敵。”“仁者無敵”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雙刀》歌詞“以牙還牙的手段”中的“以牙還牙”出自《聖經·舊約》。《祥龍十八掌》中的“亢龍有悔”、“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等則語出《周易》。
11.析字:將文字的形體、聲音、意義加以分析,打破固定的語意,產生翻新的效果。在《菊花臺》中:“愁,莫渡江,秋心拆兩半。”歌詞後半句“秋心拆兩半”指的就是“愁”字,這裏將文字的形體進行了變化,加深了歌詞的含意。就歌詞意境來看,因為“愁”是“秋”跟“心”的結合,隱喻如果被硬生生地拆散,可能再也回不去當初所想象的浪漫了。
12.映襯:把兩種不同的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對列比較,以增強語氣,使意義更明顯。此外,對比越強烈,印象就越深刻。《花戀蝶》:“妳細膩觸摸有他的壹切,我在妳的周圍妳沒感覺。”在這裏對列的是壹方“擁有壹切”而另壹方“什麽都沒有”的概念。《祥龍十八掌》:“把懦弱煉成了爐火。”以“懦弱”對應“爐火”,將“弱者”鍛煉成“強者”。
13.設問:使用設問法,目的在於吸引讀者的興趣,讓平鋪直敘的語氣有所變化。《東風破》中的“誰在用琵琶彈奏,壹曲東風破”用設問法,多了點懸疑,讓層次更加豐富。《千裏之外》中的“夢醒來,是誰在窗臺,把結局打開”,《千年之戀》中的“妳還愛我嗎?我等妳壹句話”也都具有同樣效果。
14.示現:簡單說,就是利用想象力,將過去、未來或想象中不可見不能聞的場景具體呈現出來,增加行文的畫面感。如《亂舞春秋》中“妖獸擾亂人間秩序,血腥如浪潮般來襲……人魔開始重出地獄,叛軍如野火般攻擊”,這些妖孽橫行的血腥畫面,讀者可借文字的描繪,在腦海中逼真浮現。《祭魂酒》中的“烽火人間,戰鼓連天。遠方飛燕,帶來的是,狼煙”描述的則是兵戈擾攘。而《黃金甲》中“旌旗如虹,山堆疊如峰。這軍隊蜿蜒如龍,殺氣如風,血色如酒紅。將軍我傲氣如沖,神色悍如兇。黃金甲如忠,鐵騎剽悍我行如轟”則令氣壯如山的剽悍直逼眼前。
15.頂真:所謂頂真,就是以上壹句的結尾詞作為下壹句的起始詞。如《黃金甲》:“情感漂泊漂泊,漂泊壹世如我……千軍萬馬萬馬,萬馬奔騰那骨肉相殘如錯。”通過頂真法,文句更顯緊湊。以上句為例,連續使用三個“萬馬”,仿佛真有千軍萬馬排山倒海而來,勢頭銳不可當。
16.對偶:上下兩句字數相等、句法相似、詞性相同,有時還講究平仄相對的語句。使用對偶,能使文章形式工整,讀起來悅耳順口。《雙截棍》中的“耳濡、目染”與《祭魂酒》中的“斷壁、殘垣”,屬於句中對,也就是句子中前後兩個詞自為對偶。《祥龍十八掌》“打倒煩惱,攻下憂愁”則屬於單句對,也就是同壹文句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同。
《青花瓷》是周傑倫歌曲中傳唱比較多、讀者比較熟悉的壹首,也是“中國風”歌詞特征非常典型的壹首,其中運用了以上修辭方法中的8種,逐句分析解讀如下:
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壹如妳初妝(譬喻)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轉化)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壹半
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轉化)
而妳嫣然的壹笑如含苞待放(譬喻)
妳的美壹縷(轉品)飄散去
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轉化)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妳
炊煙裊裊升起 隔江千萬裏(誇飾)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轉化)
就當我為遇見妳伏筆(轉品)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妳(類叠)
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轉化)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妳眼帶笑意(上下兩行形成倒裝、譬喻)
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摹寫)
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妳
妳隱藏在窯燒裏千年(誇飾)的秘密
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譬喻)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轉化、摹寫)
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妳(上下兩行三個句子運用了排比、類叠)
在潑墨山水畫裏 妳從墨色深處被隱去(轉化)
譬喻:“妳隱藏在窯燒裏千年的秘密,極細膩”為“喻體”;“猶如”為“喻詞”;“繡花針落地”為“喻依”。若從譬喻“運用想象力,以具體而熟悉之物說明或形容抽象之物”這個原則來看,想象力將“細膩的秘密”與“繡花針落地”巧妙串聯在壹起,呈現出彼此微妙的關系:那段“隱藏在窯燒裏千年的秘密”是如此細膩,因而被小心呵護著,唯恐壹碰就破,就像繡花針落到地上,是那麽輕盈細微,卻又帶點小小的危險。而“瓶身描繪的牡丹壹如妳初妝”、“妳嫣然的壹笑如含苞待放”、“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妳眼帶笑意”等句也都是譬喻法的典型體現。
類叠:類叠不僅能使語調和諧,還可強化詞句所透露出的意思。“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妳”兩句中連用三個“惹”字就屬此用法。有主動招惹之意的“惹”,讓“芭蕉”與“門環”兩種原本屬於被動意象之物仿佛有了生氣,芭蕉不再只是認命般讓驟雨淋濕其身,而門環也不再被動等待銅綠染身,然後再對照下壹句“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妳”,整個畫面更是活了起來。
轉化:在《青花瓷》歌詞中使用最多的修辭手法就是轉化,“妳的美壹縷飄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也屬於轉化,在這句詞中“美麗”被擬物化,成了飄蕩的壹縷霧嵐,前往到壹處故事主角無法到達的地方。美麗,已不復見。人與物之間的界限在此模糊曖昧,詞意卻變得深刻而豐富。
排比:“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妳”就是用兩個以上結構相似的句法來表達性質相同的意念,顯現出句子的節奏感與律動,增強了詞意的感染力,強化了“惹”的意象。
誇飾:“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裏”誇張了隔江對望炊煙的距離,對應上壹句“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妳”所指涉的等待,仿佛是如此無窮無盡,而且隔了千萬裏,顯得遙不可及;另壹句“妳隱藏在窯燒裏千年的秘密”,秘密被保守了千年從未讓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細膩與堅毅,能讓秘密在窯中歷經千年煆燒也不泄漏壹字壹句。
轉品:簡言之,就是轉化某壹個詞原來的詞性。例如“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就當我,為遇見妳伏筆”中的“伏筆”原為名詞,在這裏作動詞用。由於這樣的轉化,句子頓時有了動態感,進而深刻表達出前壹句中的“書寫”動作,以及隱含在書寫動作下的心意。“妳的美壹縷飄散”的“壹縷”則是數量詞轉化成副詞,整個畫面感都出來了。
倒裝:“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妳眼帶笑意”就是個倒裝句,正確的文法順序應為“妳眼帶笑意,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使用倒裝法,讓人更有想象空間,壹位美麗的女子似乎就這麽盈盈笑著站在眼前。
摹寫:所謂摹寫,指的是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上能引起人們感官感受的描寫。譬如“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就在我們眼前栩栩如生描繪出青花瓷上的錦鯉顏色,尤其在白瓷襯底之下,仿佛即將躍出碗底似的。至於“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這句詞,是不是讓妳宛若看見庭院裏被驟雨打彎的芭蕉搖來蕩去,空氣中的濕氣透進了門環,讓它招惹了壹身銅綠色,耳邊還傳來淅瀝的雨聲呢?
(摘自《讀者(原創)》20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