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您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的詳細介紹:
壹、《周鄭交質》的全文點此查看《周鄭交質》的詳細內容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虢,
鄭伯怨王。王曰:
“無之。”故周鄭交質。
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鄭交惡。君子曰: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
明恕而行,要之以禮,
雖無有質,誰能間之?
茍有明信,澗溪沼_之毛,
_蘩_藻之菜,筐__釜之器,
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
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
行之以禮,又焉用質?
《風》有《采蘩》、《采_》,《雅》有《行葦》、《_酌》,
昭忠信也。
二、註解
卿士:周朝執政官。
貳於虢:二心,這裏有“偏重”的意思。此指平王想把政權壹部分讓虢執掌。虢,指西虢公,周王室卿士。[3] ;諸侯國鄭國的君主,這裏是鄭莊公。
交質:交換人質。
王子狐:即姬狐,是周平王的次子、姬泄父的弟弟,史稱“王子狐”,在長兄“太子泄父”死後,被立為太子。
公子忽:鄭莊公太子,後即位為昭公。
王崩:周平王去世。崩,君主時代稱帝王死。
畀:交給。
祭足:即祭仲,鄭大(dà)夫。溫,周朝小國,在今河南溫縣南。
成周:周地,今在河南洛陽市東。
中:同“衷”,內心。
明恕:互相體諒。
要:約束。
間:離間。
明信:彼此了解,坦誠相待。
沼_:沼,池塘。_,水中小洲。
_:水生植物,即浮萍。蘩,白蒿。蘊藻,壹種聚生的藻類。菜,野菜。竹制容器,方形為筐,圓形為莒。_釜,均為烹飪器,有足為_,無足為釜。
潢:積水池。汙,積水。行潦,路上的積水。
薦:享祭,祭祀。
羞:同“饈”,進奉。
《采蘩》、《采_》:均為《詩·召南》篇名,寫婦女采集野菜以供祭祀。
《行葦》、《_酌》:均為《詩·大雅》篇名,前者寫周祖先晏享先人仁德,歌頌忠厚。後者寫汲取行潦之水供宴享。
昭:表明。
三、譯文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
鄭武公、鄭莊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分權給虢公,鄭莊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說:“沒有的事(偏心於虢公)。”於是周王、鄭國交換人質(證明互信):(周平王)的兒子狐在鄭國做人質,鄭莊公的兒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質。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周平王死(後),周王室準備讓虢公掌政。四月,鄭國的祭足帥軍隊收割了溫邑的麥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鄭互相仇恨。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之?茍有明信,澗溪沼_之毛,_蘩_藻之菜,筐__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_》,《雅》有《行葦》、《_酌》,昭忠信也。”
君子說:“信用不發自心中,盟約抵押也沒用。開誠布公互相諒解地行事,用禮教約束,即使沒有抵押,誰能離間他們呢?假如有真誠的信用,山澗溪流中的浮萍,蕨類水藻這樣的菜,裝在竹筐鐵鍋壹類的器物裏,用低窪處溝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獻給王公為食,何況君子締結兩國的盟約,按禮去做,又哪裏用得著人質啊?《國風》中有《采蘩》、《采_》,《大雅》中有《行葦》、《_酌》詩,都是昭示忠信的。”
四、評析
本文前兩段,只用寥寥七十多字,就把春秋初期周王室和它的同姓諸侯國鄭國之間的微妙關系揭示出來。日漸衰微的周王室為了防止鄭莊公獨攬朝政,就想分政給另壹個姬姓國國君虢公,以保持政權的平衡。然而,鄭莊公不買周平王的賬,對周平王準備采取的這壹舉措怨恨不已。尤其值得玩味的是,為了達成妥協,作為天子的周平王和作為諸侯國國君的鄭莊公,居然采用了進入春秋時代以後各諸侯國間普遍采用的壹種外交手段,即交換質子。那麽,這壹外交手段是否奏效了呢?第二段的記述則對這壹舉措做出了歷史否定。歷史的辯證法雄辯地證明,周、鄭由“交質”到“交惡”,其根本原因,是利益和權力再分配問題上矛盾沖突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決定周、鄭雙方關系的最終原則是利益和權利的再分配。盡管由於歷史的局限,《左傳》作者不可能揭示周、鄭由“交質”到“交惡”的歷史本質,但由於作者是“用事實說話”,所以,還是使我們看到了這壹時代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和總動向。而“用事實說話”,也正是此文的最大特點。至於此文用較多的文字闡發誠信的重要性,那只是作者的壹種美好願望而已,因為在歷史進入“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以後,就很難看到各諸侯國“要之以禮”並“行之以禮”的事情了。盡管如此,在我們今天建立新的社會規範、道德規範和行為規範的過程中,誠信原則還是應該繼承發揚的。
五、左丘明其他詩詞
《曹劌論戰》、《蹇叔哭師》、《燭之武退秦師》、《鄭伯克段於鄢/多行不義必自斃》、《周鄭交質》。相同朝代的詩歌
《采薇歌》、《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吳子使劄來聘》、《虞師晉師滅夏陽》、《鄭伯克段於鄢》、《曾參烹彘》、《智子疑鄰》、《師曠撞晉平公》、《濫竽充數》。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周鄭交質的詳細信息